宋朝之前还没有铁锅,那古人是怎么做饭的?

而所谓的宋以前古人用青铜釜的说法,实在让人看了头疼,哪儿用得起,铜器的价格远远超过铁器,怎么可能大规模普及到老百姓那里去做炊具?

宋朝之前还没有铁锅,那古人是怎么做饭的?

事实上,宋代之前没有的是“浅底炒锅”,注意这个描述,就是整个锅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浅底”使得锅的受火面增大,同时,铸造也减少了厚度,使得热传导更好,也就可以实现“大火爆炒”。

在宋之后,炒菜开始大规模普及,而在这之前,只能是蒸煮烹之类的手法,而炒菜锅也和“做饭”没有关系,只和“做菜”有关系。

远在宋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掌握了冶铁技术,但那时的冶铁技术很落后,铁产量非常少,物以稀为贵,以至于铁比金、银、铜的价格还贵。所以,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用得起铁器,仅有少量铁器在皇族和贵族之间使用。

宋代之前没有铁锅,难道古人就不吃饭了?答案是否定的,我首先从原始人的饮食说起,看看古人是怎样一步步用上铁锅做饭的。

宋朝之前铁锅不普及,这是事实,但是铁锅却是存在的。冶铁技术,在汉朝时就有了,不过铁矿珍贵,铁属于国家战略物资受到严格控制,那时候铁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制造武器,另一个就是制造铁犁等农具。至于铁锅,那是正儿八经的奢饰品,只有王公贵族家里才用得起。

汉代另一个用得起铁锅的地方是军队,从一些出土的遗迹来看,汉代部分部队配备了铁釜,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铁锅。当然,其性质跟今天的铁锅差别很大,看下面图片就知道,当时的铁釜很深,不像今天铁锅这样浅。两者在使用上差别也很大,汉代铁釜烹饪方式主要是蒸煮炖,现在的铁锅则以炒为主。

不过,限于冶炼技术有限,在宋朝以前,铁锅确实比较少见。宋朝以前中国人做饭,老百姓主要还是用陶制的炊具,而王公贵族们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主要是铜制炊具,唐朝时铁制炊具开始在贵族圈普及,普通人家也有部分铁制炊具。直到宋代时,由于铁产量激增以及锻造技术的进步,铁锅变得便宜耐用,这才走进千家万户。

宋朝之前还没有铁锅,那古人是怎么做饭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铁锅,形制和前代也不同。宋朝有了“浅底炒锅”,这种铁锅底部比较薄,受热面积大,因此可以实现爆炒。也正因如此,到了宋朝时,中国人做饭才真正实现了“煎炒烹炸”。这一点,也是宋朝和前代区别极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