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纸房乡大闸蟹养殖打开贫困致富路

黄平县纸房乡大闸蟹养殖打开贫困致富路

网络图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黄平县纸房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产“三增”目标,用‘活’周边田地,大搞大闸蟹养殖。通过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打好精准扶贫系列组合拳,推动下好全乡抱团发展产业的“一盘棋”。

能人带农户 实现资源共享

纸房乡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或进城打零工赚现钱,家中多是年迈的老人,种植玉米成为在家群众的重要收入之一。“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2018年,结合“一减四增”工作目标,金河村党总支引进养殖大户王宗明到金河村进行大闸蟹养殖。

2017年底,在村党支部的号召和协调下,流转土地80余亩,涉及群众30余户,其中贫困户17户,修池塘、修围栏、种水草搞起了大闸蟹养殖。流转农户土地前三年每年600、700、800元每亩,五年后租金按照10%上浮,群众还可以到养殖场务工,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互利共赢。2018年,付群众流转土地资金5万余元,共有32户75人到大闸蟹养殖场进行务工,户均增收达500元。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目前,在党总支部的推动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下,全村上下人心齐聚,土地流转100多亩,汇聚18户贫困户40余人共同发展,谱写了金河村脱贫攻坚的新征程。

强村带弱村 实现产业共享

2018年,金河村大闸蟹产业的成效明显,纸房乡党委盯准这个趋势,坚持突出党建引领,以“五带”为抓手,以强村带弱村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为实现大闸蟹产业效益共享,纸房乡党委建立产业发展结对帮扶机制,由先行发展起来的金河村联系帮带向心村和天马村,形成“1+2”结对帮扶模式。在金河村的引领帮扶下,按照“产业革命八要素”发展思路,2019年,纸房乡依托扶贫产业项目,申报350万元大闸蟹养殖项目,涉及全乡238户贫困户700人,在资金、技术、销路、劳力等方面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共享。

集体带个人 实现经济共赢

考虑到产业发展的延续性和规模性,金河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和产业大户的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到大闸蟹养殖中来。

坚持以“能人做产业,产业带扶贫”为切入点,把大闸蟹养殖场作为载体,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辐射带动了贫困户持续增收。在大闸蟹产业项目中,探索扶贫资金按股分红模式,村集体每年能从项目利润中分红3.5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增收500元/年,进一步创收致富,并且吸引了贫困群众参与创业,有效发挥了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陈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