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有多恐怖?比通货膨胀还恐怖吗?

通胀分温和通胀和恶性通知,通缩也分恶性通缩和温和通缩。

1、温和通胀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物价温和上涨,经济水平,工资,资产价格都形成一个缓慢上涨的正反馈形态,社会是向上的,人民奋斗是充满希望和动力的。

2、恶性通胀

恶性通知其实就是严重滞涨,经济已经在衰退,物价在疯狂的上涨,货币在贬值,购买力在大幅下降。

民国后期就产生了恶性通胀,一斤纸币换不来一斤猪肉,真正是钱不如纸的时代。在恶性通胀面前,任何财富都会灰飞烟灭,整个信用体系崩溃,最终只能推到重来。

3、温和通缩

温和通缩是对经济过热后的一种自我修复状态,虽然会有些难受,但并不能说是坏事。通缩就是通胀的反面,有通胀必然就有对应的通缩,这是无法避免的。

通胀的时期,信用是不断处于扩张的状态,信贷货币从银行不断流出,整个社会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价格缓慢上升,货币购买力虽然有贬值的压力,但是资产价格和工资水平也会同步上升,完全可以覆盖贬值的影响。

但是通胀是有极限的,当经济产生过热,成本上涨,利润就会下滑。当利润和利息支出到了一个平衡状态,就会进入滞涨阶段。经济滞胀,赚钱变难,大家就会开始减少投资,然后就会进入通缩阶段。

通缩时期,由于社会赚钱变得困难,信贷资金就会回流银行系统,信贷萎缩,资产价格就会下降,投资就会下滑,经济也同步下滑。但资产价格下滑的同时,社会各方面综合成本也会下降,等再次回到盈亏平衡的状态,通缩就会停止,经济见底回升,这也就是经济周期的基本运行逻辑。

通缩的时期赚钱困难,社会经济下滑,大家感受确实是痛苦的,但这同时也是对经济过热,对通胀产生泡沫的自我修复,痛苦无法避免。

有人就不愿意承受这种经济自我修复的痛苦,一味的否定通缩的意义,这就是只想要享乐,不愿意承受痛苦,只要白天,不要黑夜一样的思维。

实际上,现在世界各国就是这样的态度,一旦出现通缩,就拼命的想要阻止通缩,刺激经济增长,继续加大泡沫。实际上经济本身出了问题,企业没有利润,还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只会增加经济的成本,造成更大的滞涨而已。而滞涨,就是表面繁荣,底子里坏掉了的表现。

人为制造出来的资产泡沫,表面上营造一个经济增长的气氛,实际上底子坏了,社会信用货币不再是由于内生经济增长创造出来的,而是由于超发货币产生的,这就会形成恶性通胀。

因为超发的货币,并没有新增资产与之对应,而是只能流入存量资产,自然要推高资产价格。

一旦形成恶性通胀,所有货币将会变得一文不值,资产价格会暴涨,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4、恶性通缩

温和的通缩实际上是对通胀的一种修复行为,但市场往往会过激,一旦前面通胀过度,对实体经济伤害过大,后面就不一定是温和通缩,而是要面临严重通缩。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信贷和债务造成的,因为通胀的时候产生了巨额的债务,经济下滑阶段,债务却不会减少,反而会随着经济下滑而不断增加。债务越多,经济自然就越差,也可以说现在的债务,就是过去通胀带来的结果。

一旦陷入严重通缩,经济严重下滑,债务却不会消失,工资就会不断下滑,大家手里没钱,消费自然不振。而经济下滑,债务也不会同步下降,反而会因为收入下降,造成负债率进一步上升,这样经济就更差了,赚钱也变得更难,形成了一个正反馈链条。这个链条就像会传染一样,最终只会造成百业萧条的局面。

这种局面,最终的结局就是陷入流动性陷阱,整个社会信用破灭,经济陷入冰冻,社会再也无法有效运转。

1929年的美国社会就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整个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都陷入了停滞,要不是当时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救市行为,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经济就崩溃了。

日本持续了三十年的通缩,也是由于1985-1989年的大通胀,过多的负债造成的严重后果。

严重通缩确实是可怕的,但严重通缩也是由于过去疯狂的负债,人为制造大通胀所必须承担的后果而已。

更可怕的是,一方面享受着通胀带来的快感,一方面又不想承担通缩带来的痛苦,一旦陷入通缩,就不断的超发货币制造虚假的繁荣,也就是滞涨,最终把温和通胀变成了恶性通胀,那就真是万劫不复了。

附图:日本股市三十年


通货紧缩有多恐怖?比通货膨胀还恐怖吗?



1990年,日本股市最高接近4万点,最低跌到六千多点,现在是2019年,刚刚突破2万点,三十年来还下跌了接近50%,可知通缩到底有多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