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新模式,一定要理解賦分制。成績不再是卷面成績。

2019高考新模式,一定要理解賦分制。成績不再是卷面成績。

新高考3+1+2模式正在如火如荼的推廣,在選擇要選哪種搭配組合去學習的前提下,一定要先理解高考的賦分制。好多學生和家長只是顧及到學科的搭配。而忽略了賦分制度。高考成績不再是各科卷面分數累計之和,而是語數外和另外所選3門的賦分成績之和。(3+1+2模式具體是有三門作為賦分還是兩門作為賦分尚不確定)不要到考試之後還不明白賦分制。

2019高考新模式,一定要理解賦分制。成績不再是卷面成績。

一、什麼是“等級賦分”?什麼是賦分制?

賦分制是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來計算考生的考試成績,與以往的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是不一樣的!在新高考下,你考試得到的分數,不再是你最後的高考分數了,比如你選的生物考了90分,根據等級賦分,有三種可能:賦分後為90分、高於90分、低於90分。如果是等於或者高於90分對於考生來說都能接受甚至高興!但是低於90分可能就痛斥賦分制的不公平。世上沒有絕對公平的事,只是滿足大多數人相對的公平,高考也是如此。對新模式不完善的地方,以後也肯定會有優化。

2019高考新模式,一定要理解賦分制。成績不再是卷面成績。

成績到底是怎樣賦分的呢?我們假設學生A地理成績考了80分,參加高考人數1000人,在全省排名2%-3%以內,也就是20--30名。那麼,根據賦分表最後的成績就會賦分為97分。學生B物理考了80分,在全省排名51%—57%以內,最後等級賦分之後,他的成績就會變為70分。同樣是80分,但是隻能用賦分後的分數作為高考成績。可以看出新的賦分制受名次的影響最為關鍵,分數高名次靠後。賦分後高分數也會被拉下來。這樣賦分後的各科總分要比你卷面的各科總分要低了。

等級性科目考試成績的計算方法是:

① 考生參加考試,獲得卷面成績;

② 根據卷面成績,得出在全省內這一學科的排名;

③ 由賦分規則找出賦分;

④ 等級賦分後的分數,作為最終成績計入高考成績。

二、為什麼要選擇賦分制?

因為新高考不在採取文科和理科兩個分數段錄取,而是採取一個分數段錄取的原則。

因此,在新高考下,不同的人選考科目不同了。倘若只是按照各自選考科目的得分進行加。而得出高考分數。那麼就會出現,選擇難考科目的考生分數低,選擇了簡單科目的考生容易獲得高分,顯然是十分不公平的。(因為考試出題會出現有的科目簡單,有的科目難)所以就出現了這種賦分制度,來做個平衡。

2019高考新模式,一定要理解賦分制。成績不再是卷面成績。

社會反應:

通過高考改革的試點,有的家長反應賦分制並沒有給考生們帶來好處,反而促進了一定的不公平,本來高考是一件公平的事情。但是近些年的改革,讓不少家長覺得,這個公平的事情也有了些許的變化。賦分制的到來可能會出現一些極端現象,本來一分之差,差之千里的高考,運氣成分竟讓也成了一種時尚。這樣看來,中國的教育改革還是要多聽聽民意,多看看改革的效果是不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