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的明君”——沒有作為卻成了大作為

要說明代數一數二的君主,我們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明太祖朱元璋、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但要說數一數二的荒唐君主,有些對明史相對了解的朋友可能會提到明穆宗朱載坖,原因是什麼呢?筆者想穆宗之所以被很多人定義為一位“荒淫之主”,是因為他好色的本性,甚至穆宗自己也是死於好色。

“好色的明君”——沒有作為卻成了大作為

明穆宗朱載坖是嘉靖帝的第三子,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帝王之家也不例外。朱載坖小時候並沒有受到父親的重視,一方面嘉靖帝的兒子很多,難免顧此失彼;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母妃失寵於皇帝,很少得到父親的關懷。

剛滿16歲的朱載坖就被冊封為裕王,遠離了政治中心,前往了自己的屬地就藩。年紀輕輕的裕王得以在這段就藩時光中,親身接觸到民生情況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他也得以躲過了嚴嵩專政以及南倭北患的艱難時光。從史料記載來看,朱載坖是一個沒什麼野心的人,他只想安安穩穩地過他的王爺生活,不去操心朝廷大事,也不去聲名利祿而奔波。但是他的兩個兄長英年早逝,朝廷中以徐階為首的擁裕派將朱載坖強行推上了皇帝的寶座,於是乎朱載坖走馬登基,改元隆慶。

“好色的明君”——沒有作為卻成了大作為

在施政方面,也不知道朱載坖內心究竟是什麼想法,在他在位的這些年裡,僅僅接見大臣4次,他充分地放權給大臣,讓大臣們能夠有十分廣闊的發揮空間,從結果上來看,似乎效果還不錯。

在政治方面,他放手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潛邸舊臣,一改嘉靖帝時期的做法,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使朝政為之一振。

在經濟上隆慶帝也有著相當不錯的舉措,他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有學者估計從1567年到1644年這段時間,海外流入大明國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這為明朝的經濟繁榮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在軍事方面,隆慶帝早年深知東南倭患的危害,上臺伊始就啟用了抗倭名將戚繼光為都督同知,總管京城門戶防衛與東北邊防。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種種的功績,都並非隆慶帝自己親身參與之下取得的,他往往樂於去做一個“甩手掌櫃”,將全部的事務都委任給自己指派的大臣,自己並沒有怎麼參與進去。

“好色的明君”——沒有作為卻成了大作為

在他統治的任期內,出現了風調雨順、海內承平的景象,也被史家稱為“隆慶新政”。隆慶帝力行節儉,信用內閣輔臣,並不加以掣肘,但也不能制止內閣輔臣之間的傾軋,這也與其本人仁厚而平庸的性格有關。

“好色的明君”——沒有作為卻成了大作為

相對於在治理國家方面的遠程遙控,在後宮享樂上隆慶帝可謂是“事必躬親”,尤其在女色方面他更是不遺餘力。據說他因為長期縱慾過度,為了保持精力長期服食春藥,如此惡性循環導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據記載: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朱載坖因為與妃子玩大發了,竟然休養了兩個月。但剛往金鑾殿上一坐,就頭暈眼花手打顫,不得以便又接著臥床了。

“好色的明君”——沒有作為卻成了大作為

可能是由於這次生病成了壓垮隆慶帝身體最後的一棵稻草,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於是乎就把他最信任的張居正等三位大臣找來,進行了最後的託孤之囑,自此之後就一病不起直到逝世,終年僅三十六歲。隆慶帝一生可謂切切實實地踐行了“工作玩樂兩不誤”的人生格言,並且也成為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典範。

“好色的明君”——沒有作為卻成了大作為

“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鉅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

,《明史》隱晦地評價隆慶帝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但是不得不說隆慶帝在識人方面確有過人之處,而這一優點不僅使得自己在位期間國家穩定發展,也為神宗朝留下了強有力的中央領導集團,為了張居正的改革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