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清政府没有曾国藩的湘军部队,那么清政府会用哪支部队去平乱?

车有辙


清朝在太平军兴起以后,开始大练团练,就是镇压白莲教的经验。在太平军战争,清朝除了成功了曾国藩的湘勇。

其实还有很多团练,比如太平军北伐军遇到的白洋淀水勇,将大量“佛朗机”安装在渔户的小船上,往来袭击太平军船队。知县谢子澄组织团练以抬枪乘势堵截。天津附近团练数万人,持械相助。最终在天津击败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

但是如果没有曾国藩,那么其他团练都只能小打小闹,坚壁清野。真正主力决战还是要依靠清军自己。清军自己的想法就是江南,江北大营围歼太平军。为此调集,直隶,陕甘,湖广,还有云南绿营到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清军于天京东郊和扬州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彼此呼应,威胁天京、镇江、瓜洲,并阻太平军东进苏州、常州。

统兵之将如琦善、向荣、和春与张国梁,都是清军当中的战将了。但是,江南,江北大营的兵力,只有围困和监视,还做不到可以剿灭太平军的实力。

那么,清军其他战役机动部队,就只有僧格林沁,多隆阿,西凌阿,还有成功保卫了长沙,杀死西王萧朝贵的骆秉章(后来还杀死了石达开),还有胜保。其次就是征调更多的广东红单船,这种仿西洋式战船,可以安装20-30门西洋火炮,用于封锁长江,围困南京。

从战术来看,僧格林沁,胜保,都兴阿都喜欢步步为营,密集靠拢,逐步将营盘逼近到太平军阵地,然后以大炮配合马队冲击。一旦遭遇太平军,就建立多座土炮台使用重炮轰击。太平军北伐军从静海撤出,大约有6万人,就是被僧格林沁3万清军全歼的。而太平军第2批北伐军,则是僧军和胜保联合消灭的。因此,如果没有曾国藩,这两个人肯定要南下作战了。


深度军事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时候清廷一直倚仗的八旗军哪里去了,一直以勇猛著称的绿营官兵又哪里去了呢?从1840年鸦片进入中国以后,这些毒品危害的不仅仅是害的普通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深受荼害的还有不计其数的满清士兵、八旗子弟。等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曾经的八期军、绿营官兵已经是腐朽没落、不堪一击了。甚至当时都有这样的传言,这时的满清士兵上战场扛的是烟枪,而不是刀枪。事实上,清政府太平天国运动前中期,也曾调集大量的八期军和绿营官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但是收效甚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才重用地方武装,这才有了后来驰名中外的曾国藩的湘军以及清末民国的北洋各大军阀。

这时候曾国藩迅速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成为了清政府与太平天国起义军唯一可倚仗的军事力量,直至消灭了太平天国。之后在清政府镇压各地起义军的战斗中,湘军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力量,可见湘军的能力之强,地位之高!

然后回到问题,假如清政府没有曾国藩的湘军部队,那么唯一可以倚仗的还是地方团练武装,比如后来能和湘军齐名的淮军、桂军和川军;而至于清政府自己的八八旗军和绿营官兵想到不用想,根本派不上用场。倘若没有这些汉人武装,可能清末的历史都要重新改写了!

我是盛说纷纭,聊聊历史风云人事,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多多交流!


盛说纷纭


太平天国运动如果没有曾国藩组织的湘军,单单靠清朝八旗部队是无法镇压下去。这是当时实际情况,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打败了八旗部队而且沿着长江往西打通九江武汉,向南拿下长沙,湖南岌岌可危,这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清朝号召正在家丁忧的曾国藩,鼓励他自己组织自己家乡的兵丁抵抗太平天国军队,曾国藩以文臣学士之职组织自己相亲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立即组织自己乡亲起来抵抗太平天国军队。曾国藩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士大家,他以自己的修养和德声,组织起湘军的雏形,随后,这支队伍越来越大,人才越来越多,最后仅成为抗击太平天国军队的主力,他自己的兄弟子侄也因此建功立业,成为国家栋梁。曾国藩由是成为国家栋梁,被近代历史学者评为了”中兴四臣“之首。谥号“文正”是封建社会对臣下最高的评定。





赛麦大弘


假如没有曾国藩,没有湘军,中国的历史会改写。因八旗军入关多年,军队战斗力基本瓦解懈怠,马不能骑,弓不能开,多半提笼架鸟,制田纳妾形同虚设,如何与当时如火如荼势如破竹的太平军分庭抗礼!

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大清政府才要求曾国藩等大员自发成立地方武装,只有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成了气候,经过多年的艰难对抗最终攻克南京,彻底灭掉了太平天国。

当时的形势,朝廷已无可用之兵,无可用之将。曾国藩延迟了大清灭亡的进程。


随遇而安44683523


历史人物的出现不仅仅是巧合,而是有他的必然性。比如说,项羽遇上刘邦、周瑜遇上诸葛亮、蒋介石遇上毛主席。曾国藩的出现是必然的,是别人取代不了的,否则,大清朝会早一点灭亡,华夏又是一番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