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做字如其人绝非易事,凡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锤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最后才能烂熟于胸,流溢于毫端。

文房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文人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毛笔。

在纸张还没有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工具为竹、木简,就是用小刀把竹木表面削光滑以便记录文字,所以古代有一说“刀笔吏”即为此由。此时的毛笔形制比较简单,把毛料捆在一木棍上都能书写。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因地域限制,制笔原料也只能就地取材,就毛笔使用上来说,谈不上尽如人意。随着人群的迁徙和交流才慢慢产生了制作技术概念和原料标准。

毛笔易折易损,难以保存,因而古笔很难觅见,迄今未发现西周以前的毛笔实物。1953年,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笔,是我国最早的毛笔实物。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该笔用兔毛制成,用优质的精竹作笔杆,将笔毛围在杆的一端,再用蚕丝缠绕,外涂一层土漆,这支笔被命名为“楚笔”。

汉魏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毛笔的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宋元之际,天下大乱,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四处流亡,另谋生计。湖州逐渐取代了宣州,成为制笔中心,宣笔遂被湖笔所取代。

自元代始,山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出产名笔,但只有浙江湖州的湖笔能甲天下。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毛笔制作工艺也日趋成熟,由此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的理论总结性著作《考槃余事》。其由明代屠隆编著,详细叙述我国毛笔的发展历史、制笔工艺以及历代制笔名家。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在书中,屠隆提出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有“四德”,即“尖、齐、圆、健”。

“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健”指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

大书法家智永禅师曾客居湖州善琏,他把习字用秃的毛笔埋在蒙公祠南面的晓园内,在石碑上亲题“退笔冢”三字,此处至今还供人瞻仰。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草圣张芝幼时即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墨池”。张芝的字“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丨美在中式生活

苏东坡有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出品人丨林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