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排队、超30家备案,银行“上市潮”延续。为什么抢着上市?你怎么看?

东震木


银行上市是一种趋势,这是银行国际化与国内监管需要的,我们知道根据世界银行业的要求与指导意见,银行资本金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样银行业上市是补充资本金的最好的方式。

我们从五大银行上市和国家专业银行上市,都有极大的发展,无论是股本扩张还有资本金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有的银行上市后在短短的几年内资本扩张已经达到几倍甚至十倍以上。上市后对于巴塞尔银行业管理协议来讲,单一的银行由于受到业务范围的增量的影响,在一定时期,是受到限制的,但是上市后,根据国家对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多数银行上市公司能够达到配股与定向增发的要求,就是退一步讲,债转股总能通过,这样银行上市公司会在短期内,迅速改善资本结构,还有股本扩张。

我们从前期上市的地方银行看,股本扩张多数已经达到2~4倍之间。这样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上市银行的实力是大大增强的。同时对于股东回报也会有更大更多的形式,除了现金分红外,配股,送股,债转股等形式给予投资者与银行都有多种形式的选择。

银行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与资本规模与市场份额相关的。离开强有力融资能力是无法获得大资金,大公司支持的。所以银行上市后,会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上市公司来进行合作,也会有增持银行大股东的地位。这样区域银行上市一定是这些银行业的重点。

但是银行上市公司不能上市后就万事大吉,同样还是要做好本质与主业。只有经营好自己的主营业务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区域银行能够有限有步骤的推进业务的发展,是区域银行最好的出路与结果。



时刚军


中小银行的“上市潮”已经到来。截至4月25日,共有14家银行处于正常排队状态中,其中兰州银行、江苏大丰农商行、绍兴瑞丰农商行、浙商银行、厦门银行、厦门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毫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10家银行的排队状态为“预先披露更新”;重庆银行、江苏昆山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已反馈”;东莞银行、广州农商行“已受理”。

除了上面已在排队IPO的银行,各地方证监局登记辅导备案的“IPO第二梯队”也成为上市银行后备军。据不完全统计,超30家银行正在各地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构成未来冲击A股IPO的拟上市银行“第二梯队”。其中,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区的银行地区正朝着上市银行“零突破”的路上迈进。

据保荐人士透露,目前拟上市的中小银行的资产规模、银行资产质量、业务拓展能力,以及银行股东确权与股权架构、服务民企小微等情况也成为证监会的审核重点。而这次即将到来的银行“上市潮”,让我们想起了本世纪初,也曾经有一波银行上市潮,当时除了银行把不良资产剥离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轻装上市之外,还引入了高盛、美银等世界投行作为战略投资者。

时过境迁,当年的上市的银行,在剥离了不良资产后,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工商银行甚至还成为了“宇宙第一大行”。目前各中小银行扎堆要求上市究竟想要干什么呢?首先,补充资本金。银行业绩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同时在监管严格、挤压业绩水分的情况下,若仍依靠利润留存来补充资本等内源性补充方式来为业务规模持续扩张需求提供“弹药”是难上加难。 无奈之下,各路中小银行只能想通过IPO的方式融资,把融来的资金再来补充资本金,否则就无法大幅拓展业务。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3%,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1.58%。而目前11家排队IPO的银行中,绝大多数相关指标未及平均水平。所以,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上市将是补充资本的唯一手段。

再者,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在上市之前,很多中小银行在业务上有不规范、不透明的地方,而上市之后就要按规矩来办,信息披露方面也要更加公开透明。同时,这些中小银行在上市之后,还能引入其他大型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帮助其在业务规范和拓展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讲,各地中小银行上市对其未来发展是有利的。

最后,一些地方的中小银行希望通过上市一劳永逸的来解决其业务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目前政策层面也鼓励银行业通过多渠道来解决融资问题。若银行上市之后,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如通过再融资、定增、优先股或可转债的方式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于这批拟上市银行来说只要完成IPO,以后就不愁融不到低价资金了。

14家排队、超30家备案,今年又是一年银行集体上市之年。很多人要问,这么多银行为啥要扎堆上市呢?这主要是补充资本金,满足了监管要求后,才能大肆扩张业务。此外,商业银行在上市之后,公司的整体质量会大幅提高。更关键的是,只要这些中小银行上市之后,以后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廉价资金,这是各家未上市银行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有上市的机会为啥不上市呢?


不执著财经


在我们的常识理解中银行应该是社会资金的渠道来源和窗口,通过招揽居民储蓄、央行印钞的方式他们能够源源不断获得资金,照理说不缺钱才是,为什么现在银行会挤破头皮争抢着去上市呢?


或许我们从正在排队的 14 家银行名单中可以一探究竟。截止 4 月 25 日,有14家银行处于上市排队的状况,其中兰州银行、浙商银行、厦门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等银行赫然在列。大都是一些地域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银行,但是论资金体量、风控实力、知名度却完全没有办法和国有五大行以及普通商业银行(比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比拟。


春节前夕即便是五大行也会施展浑身解数,通过送现金、送礼物的方式招揽储户,这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银行想要在夹缝中存活变得越加困难,毕竟现在居民投资选择的渠道实在是太多了。


招揽不到居民储蓄就没办法进行贷款业务,也没办法开展一些投资项目,久而久之银行就会出现生死存亡的危机。而上市融资显然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因为不上市,恐怕就要逐渐消失

这些地域性银行受制于自身腹地的影响,发展状况其实也并不容乐观。尤其是现在互联网金融热潮掀起之后,大部分年轻人早就不再去银行存款,工资一入手就立刻转到微信零钱通和支付宝的余额宝当中


传统银行揽储的压力倍增,他们面对的不再是单单的大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后起之秀的民营银行也在飞速超越他们,其中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亿联银行为首的银行正在掀起一股颠覆传统的惊涛骇浪。


前有狼,后有虎,现在不尝试改变最终只会在时代的硝烟中沉沦,而先知先觉的地域性银行已经嗅到了危机的气味,正在尝试改变,对于他们而言上市就是一种谋求改变的重要举措。


在4月25日这天,苏州银行首发过会,成为了 2019 年以来第一家过会上市的银行,而我们的大A 股也将迎来第 33 名银行业的伙伴。


在政策层面鼓励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的大前提下,继苏州银行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 IPO 过会,保守估计2019年年底之前上市的银行总数将会超过 40 家!要知道A股沪深两市总共的股票数量也不过才 3825 家,到年底单单银行业数量就会占据约 1% 的席位,这样的配比还是挺惊人的。




总结

虽然我们抱怨银行业“霸王条款”的声音还是客观存在,但是不得不说现在的大部分小银行已经不再和以前那样可以无忧无虑“躺着赚钱”了,不谋求转变,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消亡一条路。


浮云视界


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是首要的目标,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分析就会发现各类公司抢着上市的原因了。

任何企业发现都离不开资本的推动,对于银行来说,全中国银行那么多,这几年实体经济又不景气,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着强大的压力,要发展要存活除了公司本身的竞争力之外,资金融通的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银行融资很大的成分是居民部门的存款,居民的存款是要支付一定的利息的,但是相比于股市,融通资金的成本会变得更小,而且只要经营得善,股市资金会源源不断,企业自身的品牌效应也会体现出来,相比于拉存款,省去了营销等环节的成本,所以,依我看来银行抢着上市,主要还是因为发展的压力变大后为减少资金融通成本这个目的去的。


梓桑怀


怪不得跌那么惨,原因找到了。


用户9816647022978


抢钱抢钱抢钱还是抢钱


国龙勇胜


其实很简单,一个是补充一级资本,第二个上市可以提升企业的潜在名声,第三个就是金融改革趋势,利率市场化,现在银行这么多,不抓紧机会上市后面会被消灭一大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