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魏延被殺,是因為他犯了這條大忌

天下動亂的時代往往代表著英雄輩出,這和太平盛世是不同,雖有所有人都喜歡太平世界,但是亂世始終無法避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矛盾的,矛盾的東西可能朝著對立的方向改變,既然有歌舞昇平,自然也會天下大亂,無論人們是否喜歡,亂世都始終存在,不會因為人們的想法而消失,真心來說,雖然每個人都不希望身處亂世,但無法否認只有亂世才是英雄和梟雄的土壤,只有在所有的規則和約束都毀滅的情況下,才會有人起身建立新的規則,規則和約束像是流動的江河永遠都不可能停止,也只有沒有一切的束縛才會有英雄和梟雄,而三國時代就是這樣的一個亂世。

為什麼魏延被殺,是因為他犯了這條大忌

對於有想法的人,雖然討厭亂世,但是他們並不會認命跟隨時代一起隨波逐流,他們渴望在這動亂的時代中流擊楫,自己能掌握命運,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這樣的人,他們不甘心被時代的洪流所吞沒,他們壓上自己的所有賭注,想要搏得一個美好的明天,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公平,你只有敢賭,才會有贏的可能,連賭桌都不敢上的人就只能裹挾在時代的洪流中跟隨歷史一同遠去,而在賭桌上,你要壓上全部的籌碼,機會只有一次,贏了就是一世榮華,輸了就只有黯然退場,在這個賭場中有這樣一條規律,只有壓在桌子上的賭注越大,贏得東西也越多,但是人們壓在桌子上的往往只是權勢和錢財,很少有人去壓上自己的一條生命,然而三國中就有這樣的一個賭徒,他壓上自己的性命,它就是蜀國的昭烈帝劉備。

為什麼魏延被殺,是因為他犯了這條大忌

出身顯赫的劉備先祖的權勢並沒有傳給他,和其他人相比,劉備賭桌上的籌碼是最少的一個,他不像袁紹等人擁有取之無盡的權勢和財富,劉備擁有的只有一條性命,也恰恰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劉備的崛起,每個人生命只有一條,把生命當做籌碼的劉備已經沒有退路嗎,正是沒有退路,才有了劉備的背水一戰,才有了後面的無限輝煌,稱帝之後的劉備在天府之國定都,鼎盛之時,曾是三國中勢力最大的一方,一個無權無勢的人走到今天實屬不易,鼎盛之後始終伴隨著衰落,隨著關羽在大意之下失去荊州,蜀漢政權正式開始走向衰落。

為什麼魏延被殺,是因為他犯了這條大忌

劉備這個人雖然是當世的梟雄,但和曹阿瞞比卻有一個要命的死結,那就是有時劉備太過意氣用事,果然在關羽死後,劉備大怒率領八十萬軍隊攻打東吳,即使有像諸葛亮和趙雲這樣的老臣勸諫依舊不行,歷史證明,頭昏腦熱之下做的往往是錯誤的舉動,劉備被憤怒衝昏頭腦開始親征東吳,被初出茅廬的陸遜用火燒掉戰船,這出場景和當初曹操出征赤壁之時何其相似,而這場戰爭的結果也和赤壁之戰一樣,劉備大敗而歸,這一戰讓蜀國元氣大傷,和赤壁之戰一樣,這一戰幾乎決定了未來的蜀國版圖。

為什麼魏延被殺,是因為他犯了這條大忌

曾經赤壁之戰差點改寫三國的歷史,如果曹操勝利,那麼三國的歷史已經改寫,而劉備親征東吳,如果成功,那麼歷史也將改寫,三國更像是一個微弱平衡,這種平衡一但被打破,所面臨將會是真正的一統,可惜劉備失敗了,這場戰爭之後的不久,劉備就病故在白帝城,這一戰也讓蜀國精銳損失一半,劉備將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開始了後蜀漢的時代,在後蜀漢時代中,老一輩的大將大多已經死亡,曾經的蜀國五虎大將中,只還剩下趙雲一人存活在世間,但終究趙雲也沒能抵擋住歲月,歲月帶走了趙雲當年的英勇,新一輩的武將中大多沒經歷過大型戰爭,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魏延成為了諸葛亮的得力助手,魏延是在劉備漢中稱王的時候開始展露的頭角,那時的劉備對魏延十分器重,甚至將鎮守漢中的重任交託給魏延,魏延果然不負眾望,之後在劉備死後,魏延一直跟隨在諸葛亮身後,曾隨諸葛亮四次北伐。

為什麼魏延被殺,是因為他犯了這條大忌

諸葛亮認為如果不出事北伐一定會讓魏國滅掉蜀國,於是主動出擊進攻曹魏,歷史上稱為北伐,北伐的過程中魏延功勳卓著,但是一直和楊儀不和,諸葛亮再世時兩人不敢放肆,但當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的時候,兩人的矛盾才開始真正的爆發,諸葛亮死後楊儀等人想讓魏延斷後,但是魏延認為自己能夠率領軍隊北伐,於是公然違抗軍令,後來被楊儀蔣琬等人知曉後報告劉禪,後來的魏延還未曾出師北伐,便被馬超的弟弟馬岱殺死。

為什麼魏延被殺,是因為他犯了這條大忌

魏延的死表明是和楊儀不和,被楊儀誣陷造反而被殺死,實際上,魏延身死和自己的個性有關,諸葛亮病死,魏延認為在沒有人能夠約束自己,自己已經可以為所欲為,魏延最大的失策是天真的以為自己真正掌握了軍隊,從而鋒芒畢露,將所有人全部都得罪光,這也就是為什麼楊儀誣陷魏延造反時,沒有一人為魏延說話,反而落井下石,魏延的鋒芒畢露和狂傲讓他失去所有的盟友,一個人的單打獨鬥怎麼可能長久,。所以魏延註定要失敗,魏延的失敗在於他不懂得拉攏人心,不會與人合作,如果魏延能夠改掉這些矛盾未嘗不能有一番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