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我一辈子做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我一辈子做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小时候上的是镇江小巷子里的一所普通小学。有一天语文老师让大家描红写汉字,那天阳光特别好,老师让大家拿描红纸迎着阳光看,她第一次发现中国汉字真红、真亮,母语真美。

我不知道那位老师是不是名师,但肯定是一位好教师。我也不知道智慧教师是什么样的,但一定是不张扬的。因为智慧总是在默默的、悄悄的教学行为之中。那位老师一定也是一位智慧教师,她将对民族的爱、对母语的亲,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孩子的心田里。

于漪老师还说,日本兵进城扫荡,城里人纷纷去乡下逃难,一片混乱。就在那天上午,音乐老师还给他们上了最后一堂课,教唱的是《苏武牧羊》。说到这儿,于漪老师轻轻哼唱起来。

从她哼唱的旋律和歌词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民族的血性,看到民族的脊梁。一个好教师,总是将他的课堂,和祖国命运、民族未来联系在一起。

于漪老师用两句话概括她的“教师之道”,这两句话非常普通:我一辈子做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一辈子做教师,是对职业无限忠诚、不离不弃;而一辈子学做教师,是说教师是永远的、终生的学习者。只有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才可能做一个好教师。

学做教师,向谁学习?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的品格、作风是最值得学习的。有一次备课,坐在旁边的老教师突然发现于老师有一个字写错了,“着”字的竖撇,她写断头了,将一笔写成了两笔。老教师对她说:“一个教师写错字,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的确,一个教师写错字、说错话、做错事,甚至一个不恰当的表情,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还要向学生学习。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小编注:所谓“后喻时代”,指的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某种条件下,晚辈(或学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或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晚辈、学生都是我们的老师,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也向他们学习。

她的学生非常喜欢流行歌曲,爱听王菲、周杰伦的歌,一开始于老师不理解。王菲唱的歌词“第一口蛋糕的滋味,第一件玩具带来的安慰,太阳下山、太阳下山,冰淇淋流泪……”,于老师读后觉得不知所云。但是学生告诉她:“于老师,你可别小看流行歌曲。就拿这首歌的歌词来说,写的多深刻啊!”学生还举了个例子:男生追女生,女生考验男生,问他,你爱我吗?男生马上回答,我爱你。女孩马上说,这句话你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早就不是“第一口蛋糕的滋味”了。于老师立刻感到,她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没有走近他们的生活。学生所喜欢的东西,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而这种价值判断,我们并不了解。做一名好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价值选择,有时候还要进行引领,所以“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老师去年获得“改革开放40周年先锋人物”称号,她在发言时说:我一走上讲台,我的生命就在歌唱。这就是说,教师走上讲台时要有激情。如果没有激情的燃烧,情感的沸腾,怎么能把课上好呢?怎么去感染学生呢?“生命在歌唱”,还有一层意思——生命融入到课堂中去了,生命为祖国而歌唱,为民族的未来,为学生的成长而歌唱。这才是“做好教师”,这才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