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易被誤診為胰腺癌,59歲老伯差點“被手術”!

本文專家: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王凌雲教授

來自肇慶的黃先生今年59歲,不久前,黃先生兩條腿開始腫脹疼痛,還出現與胰腺癌相的症狀,這令家人擔憂不已,趕緊帶著黃先生到醫院就診。通過詳細問診和一系列檢查,醫生判斷黃伯所患並非胰腺癌,而是與腫瘤症狀相似的IgG4相關性疾病,兩者雖然症狀相似,治療卻大相徑庭。


黃先生在在當地醫院做了雙下肢及腹部超聲檢查後,檢查結果提示“雙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胰尾實性佔位病變,性質待定”,當地醫生懷疑是“癌中之王”胰腺癌,建議黃先生馬上手術治療。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王凌雲教授接診後,認為還不能下定論。黃先生除了雙下肢腫痛以外,雙下頜看上去也較正常人腫大很多,經仔細詢問得知,黃先生雙下頜腫大已經有兩年病史了,但體重近期並未有明顯變化。

一系列的血清學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發現,黃先生CEA及CA199等腫瘤標誌物均未見明顯異常。

而且,患者病程短,一般情況良好,未有上腹痛、明顯體重下降、食量減少等報警症狀。王凌雲教授分析後認為,這應該是一個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和系統的疾病,很可能就是IgG4相關性疾病,因此胰腺癌手術暫緩進行。

在進行了相關的血清免疫學及其他部位的影像學檢查後,黃先生符合IgG4相關性疾病的兩項診斷標準:血清IgG4異常升高、多個器官受累或發現有腫物。經過頜下腺的穿刺活檢術,黃先生最終被確診為IgG4相關性病變,而這種病不需要手術治療。王凌雲教授團隊為黃先生制定了詳細的治療及隨訪計劃。給予激素治療後,雙下肢腫痛症狀消失,目前已順利出院,平時只需定期複查、按時遵醫囑服藥即可。

IgG4相關性疾病是一種多器官受累的免疫相關性疾病,發病罕見,主要發病年齡集中在50-70歲,多發於男性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多器官腫大、血清IgG4異常升高,典型的病理組織學特點為席紋狀纖維化、IgG4(+)漿細胞增多、閉塞性靜脈炎。一般給予激素治療即可,往往不需要手術治療。

而惡性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呈慢性進展病程,往往伴有明顯消瘦的症狀,且血清學腫瘤標誌物檢查常提示異常,組織病理學檢查也提示惡性腫瘤可能。IgG4相關性疾病臨床上病程相較惡性腫瘤短,常表現為多器官的瀰漫性腫大伴相應的器官功能障礙,但少見消瘦等消耗性症狀,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查也提示無明顯異常。

“臨床上許多IgG4相關性疾病患者容易被誤診為患有胰腺癌、眶上或腮腺惡性腫瘤等,繼而接受了手術。”王凌雲教授提醒,廣大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如果發現多發器官腫大,切莫病急亂投醫,需要進一步診斷是否患有免疫性疾病,再進行針對性治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張陽、劉昕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