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底薪+提成”嗎,現在公司都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業務員!

導語:

現實很多中小企業,做績效為什麼容易走向失敗?

很多企業的績效考核還是:底薪+提成+ 績效工資

詳細說明:底薪較低,提成較高,每月將“底薪+提成”總工資的30%來做 績效 工資,如:“底薪+提成”=1萬元,就會有3000元拿來做 績效 工資,然後按佔不同比例分解到不同指標上,企業每月對每個績效指標都會提出相對應的目標,最後根據目標達成率用KPI評分方式進行打分,最高分得100分!但員工幾乎沒有拿到過100分,也就是說員工每個月都會被扣掉幾百元!
還在用“底薪+提成”嗎,現在公司都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業務員!

小結:底薪+提成的弊端: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迴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還在用“底薪+提成”嗎,現在公司都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業務員!

到底如何激勵員工更富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直是各個中小企業苦苦思索的問題。合理的分配製度作為一種激勵和價值導向機制,企業應該如何設計呢?

正確有效的銷售人員薪酬設計應該是多元化的激勵:如下圖

還在用“底薪+提成”嗎,現在公司都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業務員!

業務人員的激勵機制

想要留住人才,讓員工有持續的加薪空間,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還是讓薪酬模式,從固定薪酬向寬帶薪酬轉變。

還在用“底薪+提成”嗎,現在公司都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業務員!

寬帶薪酬是大勢所趨。其原理是通過豐富和擴展薪酬的彈性,以增強薪酬本身的激勵性。相比而言,固定薪酬、窄幅薪酬非常缺乏驅動力,無法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工資是死的,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就死了。所以,對於傳統薪酬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舉個案例,某門店店長薪酬模式:

還在用“底薪+提成”嗎,現在公司都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業務員!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由於平衡點是相對容易達到的值,所以員工壓力不大!每個指標都可以加工資,因為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還在用“底薪+提成”嗎,現在公司都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業務員!
還在用“底薪+提成”嗎,現在公司都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業務員!

KSF激勵方式的設計5大原則。

1、以平衡點為導向的激勵

例如:銷售額(產值工資5000元)。2016年全年月均銷售500萬,以500萬為平衡點,高於500萬的,每高出10萬獎勵100元,如低於500萬,每低於10萬,少發80元。

2、以提成點為導向的激勵

上述案例:也可這樣設計:銷售額1萬=10元,或銷售額提成率為0.1%。

3、以要求標準為導向的激勵

上述案例

4、設定幅度的彈性激勵

例如:工資費用率指標。2016年平均工資費率為26%,最高時達到38%,最低時為22%,數據的波動性很大。經過測算,選取25-27%作為不獎不罰的中間地帶,高於27%的,每高0.1%少發10元,低於25%的,沒低0.1%,獎勵15元。

5、正激勵與負激勵

在設計考核激勵是,一定要衡量正負激勵的水平。從整體來看,正激勵要大於負激勵。從個體來看,被考核人不能完全控制的指標、經營性的指標,正激勵要相對大於負激勵;被考核人可以完全控制的指標,正激勵與負激勵可以相當;而對於管理性指標,尤其是責任性、要求性的指標,負激勵可以大於正激勵。

還在用“底薪+提成”嗎,現在公司都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業務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