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老书记葬在他乡,成为一盏若有若无的指路明灯

小说:老书记葬在他乡,成为一盏若有若无的指路明灯

春末的三临县,赶上了绵绵的雨季。欢送会后,郑路冒着雨来到过世的老书记柳善学墓前。作为三临县为数不多的在党委书记位置上直接退下来的干部,柳善学在退下来之后不到两年就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作为一个外来干部,柳善学没能像本地干部那样最终回归光屁股玩耍的那片土地,而是被葬在了公墓里。

墓前杂草丛生,很久都没有人来打理了。柳善学生前通过同学的运作,将唯一的儿子送进了魔都某机关工作,这也是他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情。有的时候,一件事情只是让人欣喜一阵子,有的时候,一件事情足以让人骄傲一辈子,在任何时候都会高高的昂起头,尤其是在失意落魄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大旗,树给别人看,也给扛着的自己一个支撑。魔都离三临县不到1000公里,可是公墓管理员很少看到有人来给柳善学上坟。他死后妻子也跟着去了孩子那里,就剩下老柳一个人永久的留在了这片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老柳是典型的知识分子,80年代中专毕业当了老师,赶上90年代初各级机关单位扩编缺人手,因为写的一手好字,他被挑选到了县档案局整理档案、写编号。倔强的柳善学以为一辈子就跟档案打交道了,没想到阴差阳错最终走上了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当起了管理近十万人的“大拿”。

在柳善学的追悼会上,郑路作为治丧委员会成员,在给柳善学的追悼词中写了这么一段话:“柳善学同志一生满怀一颗赤子之心,十余年如一日,扎根三临、奉献三临,根扎大地、顶天立地;廉洁奉公、一身严谨,心系八里十万百姓,冷暖安慰、点点滴滴,一一牢记。”这段极富感情的话,被主持追悼会的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林鸿当着郑路的面大笔一挥,整个划掉。“太不严肃了,追悼词哪有这么写的,又不是写散文。”最后,念的时候换成了:一生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为党的基层工作、为八里镇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大笔一挥的瞬间,郑路仿佛回到了当年柳善学把他的材料大笔一挥全部作废的那天。“太不严肃了,机关公文哪有这么写的,到时候你让我怎么汇报。我是汇报工作不是参加散文朗读大赛,你让顾主任好好教教你。”

一生严谨的柳善学,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画了个句号,也算圆满。16岁的他从300公里外的巧云县出发,在属于他的坐标轴上一点一点的往前走,就像超级玛丽一样,一蹦一跳、有吃蘑菇长大的时候、也有被刺到变小的时候,最终也算通了关,尽头等待他的却是一方墓地,墓碑上贴着他不再会变化的容颜。

对郑路来说,柳善学就像一本过期的教科书,尽管教授的是已经过时的内容,却真真的印在了考试的试卷上。在他失意、迷茫、动摇的时候,在他面对考卷无所适从的时候,给了他帮助和指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