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被爸媽打大的,照樣過得很好!孩子就該打!”值得深思~

前幾天,朋友突然頓悟似的說:“管教孩子,還是老方法管用!我說了孩子那麼多次,他就是不聽,結果打了一次狠的,他就聽話了。”

原來,朋友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和爸爸一起打遊戲,就問孩子:“你作業寫了嗎?”孩子說寫了。結果,她睡覺前幫孩子在作業上簽字時,才發現,作業根本沒寫完。

她想:不寫完作業就算了,居然還學會了撒謊!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拉過孩子就打。本來,她只是想打幾下嚇唬嚇唬孩子,誰知道越打越生氣,下手也重了起來。

聽到孩子的哭喊聲,爸爸過來勸,結果更是火上加油:“你不管孩子也就罷了,我管孩子你還敢攔著!”弄得孩子爸爸也不敢說話了。

本來,朋友還心疼孩子,自己也哭了。可是第二天回到家,她發現孩子居然主動把作業做完了,而且還寫得很工整,她頓時樂開花:原來打孩子真的管用。

“我就是被爸媽打大的,照樣過得很好!孩子就該打!”值得深思~

“打了孩子一次狠的,孩子就聽話了!”

我知道,用打來管教孩子,可能是全世界都能普遍接受的一種教育方式了,甚至還有人專門研究打罵教育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結果表明,打孩子確實立竿見影,比如可以讓孩子立刻聽話,立刻改正錯誤,立刻遵守規則等,在短時間內,比講道理有用得多。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出現副作用。

我和她說:“打也許一時有用,但是時間長了未必管用。如果以後孩子不聽話你就打,那有可能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你說什麼都不管用,只有打管用;二是孩子被你打皮實了,打也不管用。”

看到朋友一副不置可否的樣子,我繼續說:“而且,經常打孩子,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膽小,或者是容易憤怒、逆反……”

沒等我說完,朋友就打斷了我的話:“我小時候調皮,也捱了不少打,現在不照樣過得好好的?現在的大人就是太慣孩子了

!”

“我就是被爸媽打大的,照樣過得很好!孩子就該打!”值得深思~

“現在的大人就是太慣孩子了!”

面對朋友的現身說法,我竟不知道如何進一步去解釋。在棍棒下長大的孩子,真的都過得非常好嗎?我不這麼認為。

我們這一代,有太多人在父母的打罵中長大,就連我自己,小時候也被打過。雖然為數不多,但是到現在也記得一清二楚。而那些經常被打的人,內心豈不是傷痕累累?

一個朋友說,她小的時候,媽媽就像後媽一樣,每天打她。雖然這也造就了她今日的成功,但是她和母親的關係卻親密不起來了。

另一個朋友說,小時候被爸媽打,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甚至想到過要自殺。還好當時沒有勇氣,要不然自己真的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我把身邊的例子一一和這個朋友說,她聽後,沉默不語。其實,她應該也想起來了,自己曾哭著向我控訴父母的作為。

“我就是被爸媽打大的,照樣過得很好!孩子就該打!”值得深思~

“小時候被爸媽打,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另外,我覺得打孩子於教育無益,是因為孩子被打後,心思都放在害怕或者憤怒上了,就沒有精力再去想自己到底錯在哪裡,或者怎麼精進自己的行為。相反,孩子可能會反思,怎麼做可以不被大人發現。

我見過很多孩子,在爸媽面前時,乖巧得不得了。一旦離開爸媽的控制,就調皮得無法無天。這樣的孩子,恐怕也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就是被爸媽打大的,照樣過得很好!孩子就該打!”值得深思~

爸媽面前乖巧可愛,離開爸媽無法無天。

有的爸媽看到這裡,可能會反問:“難道打孩子就一定是錯誤的嗎?我也被父母打過,可是現在並沒有任何不好啊。”

我承認,確實會存在這種情況,但是,排除了個體差異這一個條件後,這樣的“打”對父母有非常高的要求。

第一,不以“打”為目的,要注意適度;第二,打了以後要及時且大量地進行安撫。而這兩點,都不是這麼容易做到的。

我們有精力去研究怎麼打孩子,還不如把時間花在研究怎麼正確地鼓勵、引導孩子上面呢,這樣會讓我們更省心,也會讓孩子更快樂。

“我就是被爸媽打大的,照樣過得很好!孩子就該打!”值得深思~

正確“打”孩子,難度太大!

孩子是我們的心頭肉,也是我們最寶貝的人,真心希望我們不用動手,孩子就能有良好的行為,就能沿著最適合、最有利於他的道路前進。這一點,需要我們多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