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衛星石化年報看上市八年成長之路,更好地理解丙烯酸酯產業歷史

化工行業被稱為“工業之母”,為下游製造行業提供了生產用的各種原料。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聚集了大量消費品製造的同時,為化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過去10年, 在許多化工行業的細分領域出現了優秀的中國企業的身影。

由於處於整個產業鏈的上游, 很多化工企業並不為不同消費者所知。可能只有世界或國內的化工綜合性的龍頭企業,如德國的巴斯夫和國內的煙臺萬華,已經開始為普通投資者所瞭解。

本文的目的是為大家介紹一個化工產業內的細分行業:丙烯酸酯和該細分行業的國內龍頭企業:衛星石化。對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的行業有一個深入的瞭解。 所有的資料和數據來源均為為公開性質的招股說明書,年報和券商研報。

1、C3產業鏈和丙烯酸酯

說到衛星石化,不少新聞和研報都說該公司是國內C3產業鏈的龍頭企業。 那麼,什麼是C3產業鏈?

這裡需要回顧一下化學的基本知識, 只由碳 (C) 氫 (H)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稱為碳氫化合物,簡稱為烴(ting)。烷烴是烴的一種,其通用的表達形式為CnH2n+2,是最簡單的一種有機化合物。烷烴的主要來源是石油和天然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物資。

碳三,也叫丙烷,它是具備三個碳的烷烴,化學式:C3H8,通常為氣態,但一般經過壓縮成液態後運輸。原油或天然氣處理後,可以從成品油中得到丙烷。丙烷作為最終產品通常用來作為發動機、燒烤食品及家用取暖系統的燃料。對化工行業來說,丙烷是重要的一種原料,由此出發構成了一條C3產業鏈。

下圖展示了衛星石化目前的主營業務C3產業鏈和正在準備進入的C2產業鏈。丙烷作為重要原料,衛星石化需要對外採購,在過去十幾年裡,衛星石化逐步建設和發展了一條完整的C3產業鏈(即下圖中用紅色標出的產品)。 從供應鏈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化工細分行業內部上下游一體化的發展戰略。

從衛星石化年報看上市八年成長之路,更好地理解丙烯酸酯產業歷史

C3和C2產業鏈

第一步:自產丙烯,用來作為丙烯酸和聚丙烯的原料。

第二步:自產丙烯酸和聚丙烯(公司兼顧生產,在這一領域,有更多的國內外競爭對手存在)。聚丙烯是一種普通塑料原料(可以做不同種類的普通塑料和薄膜製品),直接對外銷售。丙烯酸是公司發展的重點,以其為原料的產品應用廣泛, 可以用於紙尿褲、高性能環保塗料、膠粘劑、紡織等下游領域,需求有望維持高增長。

第三步:自產丙烯酸酯和SAP(這裡不是那個有名的ERP軟件公司的名字,而是高吸水樹脂的簡稱)。 丙烯酸酯的一部分直接對外銷售,用來做塗料和粘合劑,另一部分作為自用原料繼續生產下一步產品高分子乳液)。 SAP(高吸水樹脂) 是用來做紙尿布的重要原料,直接對外銷售。

第四步:自產高分子乳液,直接對外銷售,主要應用在紡織製造業。

2.衛星石化上市時的丙烯酸酯產業格局和公司狀況

衛星石化成立於2005年8月,2010年9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1年12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在其上市的那一年, 全球排名前三位的丙烯酸/酯生產商是巴斯夫、陶氏化學和阿科瑪,年產能分別是114萬/110萬噸、110/77萬噸、64/44萬噸,當時國內最大的丙烯酸/酯生產商是江蘇裕廊和上海華誼,丙烯酸/酯產能分別是21/24萬噸、21萬/21萬噸, 公司的烯酸/酯產能為10萬/15萬噸,與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10年以前,全球丙烯酸及酯的產能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國際市場供求基本保持平衡。2009年和2010年期間,受陶氏化學、阿科瑪等跨國生產商裝置停產的影響,國際需求向國內轉移,使我國丙烯酸及酯的出口獲得爆發式增長,2010年同比增長62.74%和137.60%。以上因素的變化,為國內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儘管產能有限,當時的衛星石化在技術上(如反應過程分階段控制、丙烯酸的吸收和分離、酯化催化劑復配等)已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產品收率、單位產品能耗、物耗等指標已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產業鏈建設方面也走在行業前列,是國內少數具備全產業鏈的丙烯酸及酯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生產商之一,形成了年產丙烯酸10萬噸、丙烯酸酯15萬噸、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11萬噸的生產能力。公司上市時計劃進一步拓展下游領域的產品研發和生產,包括第一個3萬噸的SAP項目。

3.公司上市以來到2018年的發展狀況

公司上市以後,一直專注於與主營業務丙烯酸/酯產業鏈的一體化發展,利用上市融資優勢,實現了年產6萬噸丙烯酸三期技改項目、年產3萬噸高吸水性樹脂技改項目與年產2.1萬噸顏料中間體技改項目的順利投產。並通過股權收購國內第一套引進美國UOP公司技術的丙烷脫氫制丙烯項目,如期建成平湖基地,構建了國內首家擁有輕烴工藝路線生產C3產業鏈的上市公司,為公司致力於成為中國輕烴綜合利用的先驅者和實踐者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為進一步加強C3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公司在2017年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0億元建設年產45萬噸PDH二期與年產30萬噸聚丙烯項目、年產6萬噸高吸水性樹脂技改二期項目, 逐步打造C3產業鏈中每個產品成為行業的國內龍頭。其中,年產6萬噸高吸水性樹脂技改二期項目已正常投產運行,產品已正常供應國內外主流品牌的紙尿褲企業,成為具有全球品牌影響力的SAP生產企業之一。年產30萬噸聚丙烯保持高負荷運行,在華東與華南地區形成了穩定市場。年產45萬噸PDH二期項目已於2018年底建成並在2019年2月投產。同時,利用PDH富餘氫氣而建的年產22萬噸雙氧水項目於2018年8月投產。規劃中年產15萬噸聚丙烯二期項目、年產6萬噸高吸水性樹脂技改三期項 目、年產36萬噸丙烯酸及36萬噸丙烯酸酯一階段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預計2019年將陸續建成。屆時,衛星石化以丙烷為原料的輕烴綜合利用產業鏈的綜合效應將進一步提升。

如下圖所示, 2018年公司收入首次突破百億人民幣, 大約為上市時收入的5倍,在一個傳統的週期性行業中,實現了八年時間的高速增長,實屬不易。 預計到2019年底,公司的丙烯酸產能在現在的48萬噸基礎上,達到84萬噸,與世界丙烯酸龍頭第三名的產能將會十分接近。

從衛星石化年報看上市八年成長之路,更好地理解丙烯酸酯產業歷史

衛星石化上市以來營業收入與利潤走勢

在已經過去的2018年是衛星石化制定的“雙五計劃”的關鍵一年,在C3產業鏈上, 公司大力推進平湖基地PDH二期、聚丙烯二期、丙烯酸及酯項目的建設。於此同時,大力推進連雲港石化320萬噸輕烴綜合利用加工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國內第一套乙烷裂解制乙烯裝置,這是公司C2 產業鏈的開局之作。連雲港石化施工按計劃進行,邁出了中國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的第一步。

4、衛星石化在丙烯酸酯行業發展的啟示

在管理學中,有一個資源基礎理論 ,用於檢驗由於資源異質性而造成的績效差異。該理論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假設:行業中的組織可能擁有不同的資源;這些資源在組織間具有不可複製性,因為從資源方面看,組織差異可以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一個組織可以通過控制有價值、稀缺、不可替代和難以複製的資源來實現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化工行業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進入丙烯酸酯行業至少應具備原材料供應和生產技術兩大基本條件,另外還需要滿足資金、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衛星石化在過於十多年裡,聚焦C3產業鏈,持續不斷耐心投入構築國內企業中最全面和完善的資源池,通過長期的精細化管理和成本管理構築了生產經營方面的優勢,最終建成了一個國內稀有的丙烯酸價值鏈,這不僅體現在衛星石化最近幾個月靚麗的股價上漲中(見下圖),更重要的是,面向未來可以更好地與世界化工巨頭在C3領域同臺競爭與合作。

從衛星石化年報看上市八年成長之路,更好地理解丙烯酸酯產業歷史

衛星石化近一年來的股價

總結一下, 丙烯酸酯龍頭的衛星石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以下三點:

  1. 從原料的角度看,用業內最先進的技術集成了丙烯的生產,可以抵禦來自於油氣價格波動的影響。
  2. 從生產的角度看, 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和自身產能的提高, 具備了更好的規模優勢和價格話語權。
  3. 從應用的角度看, 不斷追求客戶積累和應用技術突破(比如SAP), 形成細分領域的客戶與產品的護城河。

更有想象空間的是,公司如何在保持C3產業鏈競爭優勢的前提下,將類似的核心競爭力複製到正在建設中的C2產業鏈,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