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辛咖啡会超越星巴克,成为新的超级品牌吗?

阳光e视


我觉得不到最后,你根本想象不到瑞辛是否会超过星巴克。

瑞辛现在在做的是培育市场,教育受众,将咖啡这个类目推起来。从表面来看,瑞辛是成功的,瑞辛的这种做法感觉同滴滴比较相同,养市场,再细分。滴滴现在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瑞辛的发展,当然如果瑞辛一路下来比较平稳的话。

中国的咖啡市场是巨大的,肯定不会是一家独大,我想应该会有几家大的平分80%以上的市场,剩下的20%左右的市场是由无数的其他品牌组成起来的。

还有,瑞辛在养市场的时候,也有不少其他的品牌在收割用户,连咖啡,线下实体的咖啡事业部,这些都会稀释瑞辛的部分市场。

至于星巴克,我想慢慢会淡化一些吧,特别是这次夏季新品,简直被网友吐槽到了极致,对自己的品牌也是一种透支,如果不做好自己的内功,未来的发展我想会比较堪忧吧。

个人拙见,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生活老饕


我第一次见到瑞幸咖啡的广告是在我们楼下广告视频里看到的,刚开始没注意,后面公司里的同事就买了几杯,第一个感觉就是贵,喝下去的口感跟星巴克差不多,只不过,他们家还附带一些小礼品,算是捆绑销售吧。


瑞幸咖啡,看样子是打算抢占国内市场,宣传力度很大,在我周围只要是有广告牌或是广告视频的一般都能看到,而且前期也推出了不少优惠活动,经费在燃烧啊😂。不过,就像当初的膜拜跟小黄车的经费大战,不管谁赢谁输,代价都是很惨重的,最坏的结果就像膜拜跟小黄车一样鱼死网破,不过,个人认为,只要口味做得不是太差,价格上稍微妥协一点,瑞幸咖啡还是有未来的。


小张爱搞机


这个还不好说,不过要是一直按瑞幸咖啡现在这火箭速度,赶上星巴克是有可能的。


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现状

目前的状况是,在中国市场,星巴克是老大,旧老二costa已经被瑞幸替代。

星巴克最近也是有点焦虑,面对利润下滑,前一阵又传出大量裁员,眼看瑞幸和连咖啡靠外卖在中国赚得风生水起,也不得不和饿了么合作推出外卖。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最近短短1年左右,这个时代变化是真的有点快。

不过放眼全球,瑞幸和星巴克还不在一个量级,星巴克全球各地卖咖啡几十年,有自己成熟的产销供应链,瑞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瑞幸咖啡还是值得看好

很多人吐槽瑞幸咖啡难喝、咖啡师技术不行、卫生条件不达标...还有人喝了拉肚子,我想这些情况应该是存在的,任何企业扩展速度太快,都一定会暴露出很多问题的。


不过,我还是很看好瑞幸的,倒不是因为它今年送的咖啡多,我也就喝过一次。首先,作为国内企业,当然希望它能成长起来,以后也开到美国、开到意大利去。

还有,我是很佩服瑞幸咖啡的创始团队的,有能力弄到10个亿,还能靠烧钱一下在国内砸出这么大的动静,不服不行。


咖啡教室


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完全不是一个纬度上竞争,

但瑞幸咖啡目前已经是市场咖啡第二品牌了。

之前的挑战者都是同星巴克在同一纬度竞争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之前不管是韩系的咖啡陪你,还是英系的costa咖啡,还是国内本土的咖啡连锁,为什么都无法撼动星巴克老大的地位呢?因为它们都是和星巴克在同一纬度上进行竞争,也就是说还是在走星巴克的老路。

但星巴克从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至今快20年的发展,已经将“好的商业咖啡”这个认知深深植入了消费者的心中了,而其他的挑战者没有足够吸引消费者的产品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支持,所以无法建立强大的品牌认知。

而星巴克在竞争上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黄金商业圈+高能见度;依靠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星巴克不管在任何地方,物业以及招商部门永远都是给予的最佳地位位置,甚至很多商场招商还为其免房租n年等等各种优惠,而小的咖啡品牌是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做到这个的。

那为什么说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咖啡不在同一纬度竞争呢?

瑞幸咖啡解决的是什么?

解决是是国内咖啡消费的两大痛点:价格贵以及购买不便利;

那星巴克解决的是什么呢?

是满足人们对咖啡的生理+情感+社交需求;

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的不同点在于:

1.瑞幸咖啡采用低价补贴方式培养新的消费习惯

阻碍国内咖啡发展最大的因素就是价格贵,一般独立咖啡馆的咖啡都在20-30元以上,而瑞幸咖啡虽然定价在21-27元之间,但经过各种补贴以及优惠活动,其价格平均下来是13-27元,也就是说瑞幸咖啡在满足13-27元这个价格区间人们对于现磨咖啡的需求。

能30元购买咖啡的,和13元购买咖啡的,完全不是一个客户群。

2.培养新的消费顾客群体

瑞幸咖啡采用补贴的方式,培养一个新兴的咖啡市场,因为中国每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5杯,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50杯,整整查了50倍,这也就说明我国的咖啡市场潜力巨大,而瑞幸采用解决价格贵的方法来培养新的消费者。

3.线上支付模式:解决购买咖啡要排队的需求痛点;

瑞幸店面分为四大类:旗舰店、悠享店、外取店、厨房店,全部都是采用线上支付,也就是说你下楼之前打开APP下单,到楼下之后你就能拿到咖啡了;

而且瑞幸还有外卖,号称是18分钟就可以到顾客手里。

4.购买瑞幸咖啡的消费者更加年轻

数据表明:
在24岁以下的咖啡消费者占比中:瑞幸占比为48%,星巴克占比为22%;
在34岁以下的咖啡消费者占比中:瑞幸占比为90%,星巴克占比为70%;

也就是说:瑞幸咖啡代表的是更加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而年轻,代表了持续的消费能力;

最后,瑞幸咖啡虽然发源于2017年,至今差不多1年时间,但惊人的发展速度已经让其成为国内咖啡市场第二品牌,而后来的竞争者要向超过瑞幸咖啡:必须有500家店,以及10亿元的入门资金,才有与瑞幸间接竞争的机会。虽仍旧无法撼动星巴克市场品牌第一的位置,但瑞幸咖啡客观来说,已经是一个互联网、咖啡界的超级品牌了。


爱喝香菜咖啡的奥特曼


如果能募集到足够的资金,还是有可能超越星巴克的,详情如下:

目前为止,我想很多人都会赞同这个说法,瑞幸咖啡的用户数和销售量都是钱砸出来的。主要有:邀请注册,新用户注册免费赠送一杯,邀请人获得一杯;咖啡券充二赠一,充5赠5;时不时发送5折以下的优惠券,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不是所有的烧钱都能像滴滴一样成功的。滴滴的成功,一来是大家确实喜欢并且需要这样快捷的出行方式,同时在无数资本的支持之下,并购快的、优步才能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大众已经养成了使用滴滴出行这个习惯,受众群体很大。

瑞幸应该是不能培养出只喝瑞幸咖啡的习惯吧。推广早期,很多人是奔着免费才去喝瑞幸咖啡的,咖啡复购率数据一直没有公布。星巴克进入中国已经20年了,门店地理位置优异。而瑞幸很多是分布在办公楼下,非工作日想必很少有人会去办公楼下喝咖啡吧?哪怕非工作日,星巴克也已经开通外卖功能了,瑞幸抢夺客户也有难度。

社交方面:很多人喝星巴克,是选择了星巴克作为聚会闲聊的地方,这一点瑞幸咖啡要走的路还很长。

咖啡方面:国内真正喝咖啡的人还是少数,星巴克的咖啡偏甜,虽然深受诟病却也符合国情,目前来看瑞幸咖啡偏苦,受众群体小。

经营方面:星巴克经过20年发展,盈利稳定。然而瑞幸咖啡一旦失去资本支持,很有可能瞬间土崩瓦解。


私行小学徒


星巴克做的是咖啡,瑞幸做的是资本。

就像7-11做便利店做了这么多年,新零售一出来,一堆资本进来,这个号称千店计划,那个号称万店计划,再看两年下来,一片狼藉。

所有的零售品牌,一个是需要基因,另一个是需要时间沉淀,看很多外表玩的很6的,一阵风起来,一阵风过去,就是没能经过时间的考验。

做什么,就要有什么的底线,标签,特质。

比如你做面条,最根本的是要好吃,在这之上,是打造特色。其他的,名人开店,网红打卡,热点噱头,都是辅助手段,可以热一时,但没法热很久。

我们不讨论目前大家热议的数据,是否真实,我们只是从最简单的逻辑来分析。

国人对咖啡的定义是什么?

为了生活拼命打拼的,消费观念跟不上的,不会理会,最早人们给咖啡打的标签是小资,品质生活,但现在,因为可以代表品质,小资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咖啡的定位反而不是那么明确了。

小资,白领,品味,社交,休闲…

标签多了,不见得是好事,尤其是在零售行业。

从来没有一种方案,可以解决多种问题。

插一句:咖啡厅在中国诞生了好多年,但咖啡厅,从来没有成为一门真正的生意。

瑞幸在围绕着各种cbd,写字楼等等做文章,但他的定位,在消费者这里,并没有明确的标签。

每一个商家都会给自己打一个标签,但你实际的标签,只有消费者可以给你。

你以为的并不一定是你以为的。

如果是玩资本,那这么玩下去还是可以的,如果是做咖啡,挺危险的。


零售刘同学


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创业者根本不在乎商业底线,不懂的双赢。一味的打价格战没有任何意义。滴滴干掉了快滴和Uber,一时已垄断市场,但结果呢?没有了竞争对手,得意忘形,终究走到了今年司机、顾客人人唾骂的境地。肯德基和麦当劳互为竞争对手,但很少直接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吸引顾客。当然他们也会打商业战,抢位置,分析对手近期的设计风格,主打产品。你有24小时,我有六点早餐。你有得来速,我有汽车穿梭餐厅,总之是良性的竞争。瑞幸咖啡依然走的是互联网套路,按他们行话就打法。所谓的开了一千多家店没有几家是可以几个好友坐下来喝杯咖啡的。这种外卖店自然可以开的飞快。而星巴克依然专著其门店设计,产品的优化。瑞幸就没想过靠卖咖啡来挣钱,而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不玩融资,人家真的是一个鸡翅一个鸡腿的挣。他们相信品牌存活下来的原因是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有多少轮融资,拿了多钱,哪怕最后倒闭了创始人也不吃亏。


三木各否


既然说到超级品牌,那么什么样的品牌才能被定义成“超级品牌”呢?想必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参照标准就是世界五百强,从公众熟悉程度、忠诚度、推广活动、营销投资、员工满意度,以及企业声誉等多角度,去评判一个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这样看来,瑞幸咖啡显然很难达到这种高度。

在瑞幸刚刚进入中国咖啡市场扬言“要在中国超过星巴克”的时候,其实并不被大家看好,然而不到一年的光景,瑞幸的广告铺天盖地,扩张速度惊人,重度瑞幸用户不断在朋友圈消费情怀。要知道对于一个对咖啡无感(被朋友安利喝过几次)的我,想不知道瑞幸都很困难。即便瑞幸短期内还无法成为超级品牌,但是在过去的一年内,瑞幸咖啡的互联网营销是非常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格优势显著:

星巴克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装逼”的存在以及中产阶级的象征,而瑞幸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用更低廉的价格满足自我的小资体验,成本更低,满足感更高。

门店密度更大,辐射面更广:

众所周知,星巴克对于门店选址要求极为苛刻,以知名商圈、地标等高消费地区驻扎。而瑞幸的门店分布密度更大,辐射面积也更广,这就能让很多人更加方便的喝到咖啡,当然这一点与瑞幸自身的“外卖策略”是相辅相成的。

依托新零售数据:

瑞幸是自建APP,而不是靠微信等其他平台,这就能让它获得更多的数据,而这部分数据,就能有效提升瑞幸各方面的效率。在我看来,与其说瑞幸是一家传统的咖啡店,倒不如说幸瑞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瑞幸咖啡会不会超越星巴克成为超级品牌我们很难断言,但是至少瑞幸已经成为流量品牌。可以预见移动支付、社交媒体、外卖平台的快速发展已经完全改变了咖啡零售行业,而未来的竞争也将是整个生态体系的竞争。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瑞幸咖啡能在未来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从不加班的程序猿


瑞辛咖啡根本不可能成为超级品牌。

记得是前些日子 我才从头条里面看到“瑞辛咖啡”这个品牌和它的门店。瑞辛咖啡第一家店开业于2017年10月份,和星巴克这种老牌子相差悬殊。现全国有门店500多家,但是在路上看到的几乎寥寥无几,原来有的门店只做外卖,不设堂食,这使得瑞辛咖啡即使这么多家店开业但也不会被大众所熟知!



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至今已有47年历史,在全球享誉盛名,更是受资本市场的宠爱,也是白领们茶余饭后消费的好去处。星巴克的装修无疑是吸引人的,你可以在里面办公,可以在里面谈论事情,可以在里面约上几个好友谈天沦地。星巴克的选址基本上都是人多的地方,各大商场 商业街里。可以在无聊闲暇的人时候一个人点一杯咖啡坐在那里看着人来人往也不会觉得无聊。
星巴克最近也加入了外卖行业,这对整个咖啡业也是一种冲击。跨入了瑞辛咖啡的商业模式,瑞幸咖啡压力巨大!


小耿x


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1. 瑞幸定位就是外卖咖啡的领航者;星巴克在国内定位则是中高端、有小资情调、注重线下体验的美国咖啡品牌。

  2. 瑞幸的发展依靠的是资本的大量注入、裂变营销等创新的互联网玩法、创始人后台强硬、明星背书。这些资源,都能让任何一个品牌在短期内急速提升(品牌曝光度、品牌喜好度)

  3. 基于定位,瑞幸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外卖”展开。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星巴克就不会主张外卖,因为在这个过程会导致咖啡不新鲜或变冷影响口感)。因此,瑞幸找到了一个细分市场,这个细分市场是巨头不重视的,而又没有竞争对手的,稍微一发力即可赢得大量市场份额。

  4. 瑞幸很多公关软文,其实是“碰瓷”星巴克。比如:瑞幸在题为《给行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让中国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称,瑞幸咖啡遭到星巴克的垄断性竞争,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以及也同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并以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14条和第17条的有关规定,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其实他们内心很清楚,他们与星巴克争夺的不是同一个市场,但是与高手过招,就会让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觉:瑞幸和星巴克是同一个水平线的竞争对手。商业过招,总是残酷。

因此,瑞幸只是短时间内基于大量资本注入、明星站台、创新营销等急速增长。相对于一直研究消费者体验、研究咖啡体验的星巴克来说,瑞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