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揭陽曆史從不斷過!秦始皇三十三年始建揭陽縣,至今2233年!

◆ 應珍惜“古揭陽”這一遺產

古今揭陽曆史從不斷過!秦始皇三十三年始建揭陽縣,至今2233年!

▲揭陽縣全圖 1875年英國傳教士測繪

現在有些研究潮汕歷史的,為了強調其現有政區的歷史悠久,除了千方百計論證今揭陽不能代表古揭陽外,甚至在他們的地方誌政區來源中,都抹去了古揭陽是今粵東、閩西建制的最早名稱這一事實,讓尊重歷史的人們感到有失正派和大氣。

古今揭陽曆史從不斷過!秦始皇三十三年始建揭陽縣,至今2233年!

廣東的梅州地區、福建的漳州地區,一直都不算潮汕地區範圍(大埔縣除外),但兩地古今所修的方誌,無不把建制歷史開篇定於古揭陽縣,因為這是客觀事實,迴避不了,也沒必要回避的。而古揭陽的那個歷史、文化、榮譽,也由後來重建的揭陽縣,今之揭陽市承接,這也是天經地義,無可置疑的。古代府、縣名宦祠、鄉賢祠供奉的本地區歷史人物,都是必須經過省級以上政府機構審批,而不能為所欲為的。而揭陽名宦祠供奉的第一位名宦史定,鄉賢祠供奉的第一位鄉賢吳碭,都是古揭陽時代的先正,這不正好說明歷史上早就把古揭陽託付於後揭陽了嗎?今人為了突出本地的“古”,而要否定這個事實,不管怎麼折騰,都是徒勞的。

古今揭陽曆史從不斷過!秦始皇三十三年始建揭陽縣,至今2233年!

古揭陽是秦漢時所建,一個地域覆蓋今粵東、閩西廣大地區的縣。東晉咸和六年(332)撤消,於其地建義安郡,後來又分析為潮州、梅州和漳州。

由於古揭陽是閩粵交界間最早的建制,承載了秦漢至東晉五六百年間的歷史文化,放到全國去,也是個有文化厚度和亮度的地區,含金量較高的文化符號,所以向來為來粵東工作生活的文化人所重視。韓愈於唐元和十四年貶為潮州刺史,為了彰顯所到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他在詩文裡幾乎一式以揭陽代替潮州,如《別趙子》“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等,甚至還於東山建揭陽樓。至兩宋,依然大量的地方官、文人樂意把潮州叫做揭陽。

古今揭陽曆史從不斷過!秦始皇三十三年始建揭陽縣,至今2233年!

隨手舉些例子於後。宋海陽知縣錢冶《和金城山詩》,首句為“高低簇畫屏,深映揭陽城”,宋尚書都官員外郎梅堯臣《送胡都官知潮州》,首句為“自昔揭陽郡,刺史推韓侯”,宋廣東轉運副使許彥先《題金山見遠亭》,首句為“揭陽州望極南交”,宋宰相王安石《送潮州呂使君》,首句為“韓君揭陽居,戚嗟與死鄰”,宋泉州教授鄭俠《六環助潮士鍾平仲納官輒辭,贈以詩》,首句“揭陽繁富州”,《上曹大夫》首句“客從南英到揭陽”,宋徐璋《送舉人》,首句“揭陽多士天下都,聲名籍籍南海隅”等等。

古今揭陽曆史從不斷過!秦始皇三十三年始建揭陽縣,至今2233年!

為什麼古人如此熱心倚重“揭陽”這個名號,除了上述慕其古的認知外,還與揭陽有光照寰宇的人文有關。這一點,揭陽人,後來累官直隸總督的鄭大進,他在《梅崗書院記》所寫的一段話,詳實、具體而又充滿激情,是最形象的註腳:“揭陽處五嶺之一,名縣自秦始。漢末孫氏兼有交廣,邑人吳叔山以孝廉為漢吏,抗不受命,江東義之。歷齊及唐,區南貴世授節鉞,陳昭烈爵列通侯。讀史至建元、永隆間,茂節豐功,嶺海都為增色。自後運會遞開,賢才輩出,……亦號聲名文物之都。”

古今揭陽曆史從不斷過!秦始皇三十三年始建揭陽縣,至今2233年!

都說文化是一個地方的軟實力、競爭力重要部分。揭陽這個符號既然攜帶著如此豐富可以讓人引為自豪,也可以作為激勵鼓舞的內涵和元素,對於陶冶、培育和提升揭陽精神,推進揭陽建設與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和作用。

正因如此,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促進創造創新的今天,珍惜“古揭陽”這一遺產,應成一種歷史感和使命感,因為它有益於開闢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