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绞胎陶瓷亦称“绞泥”、“搅胎瓷”、 “透花瓷”。绞胎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靖康之变后失传。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绞胎陶瓷每一件产品都有其不同的纹理特色,其纹理结构只有相似,没有相同,它以独特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成为诸瓷之中的佼佼者,堪称制瓷精品。

绞胎陶瓷制作技术是当阳峪独特的工艺技术之一,绞胎是陶瓷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将形式美在瓷胎装饰方面推向极至.它利用陶瓷颜色的色彩,通过了作者的精心构思,进行揉合、排列和白泥或其它色泥,继成的纹理或图案,出现的亦真亦幻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当阳峪的绞胎瓷,最早出现在唐代,那时的绞胎技术尚不成熟,多数绞胎的纹理则以乱纹、回纹为主,在瓷或陶的表面进行绞胎。

所施的釉色多以低温黄鼬、绿釉为多见、瓷胎白较差。到了北宋时期,当阳峪的绞胎技术已十分成熟了,绞胎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工艺更趋成熟,瓷胎的白度有了很大提高,纹路技术也更加完美,而且表里如一。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有席编纹、麦穗纹、羽毛纹、回转纹、木旋纹、流沙纹约十多种纹理的变化。

当代绞胎瓷工艺突破了前人所面临的束缚,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并且吸收了很多种其他艺术形式,使其面貌一新。

由于高温颜料技术的进步,现在即使在高温下也能够烧制出颜色鲜艳的瓷器作品,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因此也就能够更好的被年轻人接受,更好的被年轻人传承。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绞胎瓷通过与雕刻艺术结合更能表现其材质美,通过与美术瓷结合可以做出更有收藏价值的艺术作品。设计上还可以借鉴青铜器,玻璃及玉器等更丰富了绞胎瓷文化内涵。

绞胎陶瓷的烧制成功,是人们冲脱了隋、唐以前单调青白两色瓷的束缚,是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绘”;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人们常说的唐代陶瓷装饰三大突破:绞胎、唐三彩和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绘。试想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瓷土,既要掌握好干湿度,又要掌握好热膨胀系数,烧成这种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绘”,它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远远超过同时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

因此可以说在当时来讲,绞胎陶瓷是技盖群芳的高技术产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多次组织人员进行研究仿制,至少到七十年代前,尚未获得很大成就。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历史上的绞胎瓷也是因其工艺上的高难度而成为王公贵族们的专用奢侈品。高温下,不同颜色的泥土收缩率不同,其制成的胎就会容易开裂,因此成品率很低,这也是绞胎瓷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才会有所发展的原因。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唐代绞胎釉瓷:变化万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