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明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当皇帝,非要让给六岁的顺治帝

皇太极驾崩以后,由于其生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所以朝堂一片大乱,不知该立谁为帝,当时有两个重量级人物,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二是军功赫赫的多尔衮,出人意料的是,这两个人都没有登基称帝,而是将年仅6岁的福临扶上了皇位。这又是为何呢?凭着多尔衮的势力,明明有机会称帝,为何甘愿放弃这最好的机会呢?难道另有所图?

多尔衮明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当皇帝,非要让给六岁的顺治帝

豪格无疑是身份上最合适的,因为他是皇太极的长子,年龄又大,但是他虽然长,但非嫡,相反,他的母亲出身低微,并不受重视,相比之下,还不如年幼的福临和博穆博果尔更引人注目,因为他们俩都有一个厉害角色的母亲,所以单单是从皇太极的子嗣上来考虑,豪格还有待斟酌。另外就只有多尔衮是合适的竞争者了,因为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他年幼时候就受到努尔哈赤的重视,后来跟随皇太极一起行军打仗又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多尔衮明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当皇帝,非要让给六岁的顺治帝

多尔衮曾经在征讨蒙古察哈尔部时,就屡立军功,军营中威信很高,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并成为正白旗旗主,统领整个正白旗的人。另外,他找到了失踪二百多年的“传国玉玺”,多尔衮从林丹汗残部找到传国玉玺后,将它献给了皇太极,让皇太极龙颜大悦,有了这个东西,就有了正式登基称帝的由头,皇太极也因此接受了大家的拥戴,顺利登上皇位,正式建立大清国。

多尔衮明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当皇帝,非要让给六岁的顺治帝

皇太极即皇帝位后,立马加封他的十四弟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一般来说,封王比较常见,但亲王相对较少,并且,多尔衮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人,在一系列战略性军事行动中的上佳表现,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地位与威望,在军营中威望很高,受到许多人的拥戴,如果称帝,军事上是享有绝对实力的。

多尔衮明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当皇帝,非要让给六岁的顺治帝

到了真正选立皇帝的时候,众人都还是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一旦有所差池,都是整个国家的损失,所以并不敢轻举妄动。而恰在此时,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两位大臣索尼与图赖,都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也就是说,如果努尔哈赤的儿子还在,必定要选一个努尔哈赤的儿子来继承皇位,当时还剩下多尔衮和长兄代善,代善年纪大了,对这些朝政之事已经没什么野心了,并且,当初代善犯了错事,让努尔哈赤给永远地剥夺了王位继承权,代善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多尔衮明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当皇帝,非要让给六岁的顺治帝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面对豪格的竞争,并不直接按照“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的规则进行,而是与当时的庄妃进行了一个合作,让庄妃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自己作为皇叔,当一个摄政王,因为福临年纪小,需要人辅佐,多尔衮既然拥护福临当皇帝,那多尔衮和福临这边的胜算自然更大,而豪格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必定是要输的。

多尔衮明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当皇帝,非要让给六岁的顺治帝

后来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大清入关,顺治帝也成了清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久而久之,随着多尔衮的威望日隆,他的身份也被一再提升,先后受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地位仅在顺治帝之下,另外,在仪仗和规矩上,他也是独一无二的,甚至与皇帝的标准相当。但他的这些行为,正是成为他后来被掘坟的悲剧源头。

多尔衮明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当皇帝,非要让给六岁的顺治帝

顺治帝对多尔衮可能一直都是有不满的,在多尔衮死后,当初受他打压的人纷纷跑出来翻案、控诉,仅仅过了两个月,顺治帝就下令剥夺了多尔衮生前所享有的封号,还掘了他的坟墓,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生前受了什么屈辱都是可以平复的,但是死后所受的屈辱难以平凡,多尔衮辉煌一生,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下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