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竞争中国鲜奶市场 低温领域“升温”

4月23日,光明乳业(600597)副总裁罗海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日前,光明乳业旗下优倍已经低调上市两款新的低温鲜奶,此外,其定位高端的品牌致优也将在6月份推出娟姗牛乳。低温奶领域的竞争正在加剧。

继恒天然中国于4月15日宣布旗下安佳品牌在华推出首款自有品牌鲜牛乳产品后,本土乳企光明乳业也不甘落后。4月23日,光明乳业副总裁罗海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日前,光明乳业旗下优倍已经低调上市两款新的低温鲜奶,此外,其定位高端的品牌致优也将在6月份推出娟姗牛乳。

光明乳业在低温鲜奶上连续推出新品的举措被外界解读为其在低温领域的发力。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3日的公开会议上,2018年9月正式上任的光明乳业董事长濮韶华就有透露,光明乳业将丰富“新鲜”品类。

濮韶华认为,“新鲜”对每一家乳品企业来说都是一座需要不断攀登的高峰,放眼乳品行业,一场围绕“新鲜”的竞赛正在不断加剧。

将扩大领鲜版图

和伊利、蒙牛一样,光明乳业被业界认为位列液态奶第一阵营,但相比蒙牛和伊利在常温领域的强势布局,选择了低温这一赛道的光明乳业近几年的发展路子有些不一样。

早在4月10日,光明乳业即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在接下来的4月、5月,光明乳业将推出至少7款新品,涉及风味酸奶、鲜奶、纯牛奶以及调制乳等多个品类。消息公布后,关于光明要扩大鲜奶版图的讨论即此起彼伏。

光明乳业看中的低温鲜奶领域被众多业内人士看好。此前恒天然提供的第三方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的三年内,低温鲜奶品类在中国市场预计将以18.5%的年复合增长率发展,到2021年市场规模有望增至70多亿元。

英敏特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消费者调研总监李梦告诉记者,整个液态奶领域来看,常温部分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低温液态奶已经成为未来液态牛奶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2016年开始,常温液态奶增长速度并没有超过4%,在2018年常温牛奶的增长幅度是3.4%左右。”她一并指出,2016年到2018年,中国液态牛奶市场的低温新品占比处于持续增长中。虽然常温奶目前仍是主要产品形式,但低温牛奶一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光明乳业显然也是看中了低温领域未来的发展。濮韶华今日表示,日前,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生产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奶酪等乳制品,积极培育鲜奶消费市场。新鲜的风口已然来临。“未来,我们仍将扩大领鲜版图,深化领鲜优势。”他说。

罗海认为,低温乳制品领域的增长动力来自新城市(300778)、新青年、新零售、新品牌的出现,这些因素驱动着乳制品尤其是新鲜品类的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新鲜市场总容量已超过427亿,包括新鲜牛奶、新鲜酸奶、新鲜乳酸菌产品,年度的增速达到6.1%,而普通食品的年度增长率仅为5%,“新鲜乳品的增长已经超过了食品的增长,并且有着强而有力的增长驱动力。”

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光明乳业方面表示,其将推出更多中高端鲜奶品类,丰富业态,发挥品牌优势。

低温领域的竞争

受制于奶源、冷链、渠道三大门槛的影响,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因素,过去,低温奶市场的布局者并不算多。但现在,这一情况已然生变。

本月,恒天然旗下安佳在华推出了首款自有品牌鲜牛乳产品。据称,这也是安佳首次以独立品牌推出中国本土奶源的乳制品。恒天然中国研发总监许德生表示,从液态奶全球产品趋势看,中国液态奶零售市场处于亚太乃至全球领先地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中国是目前全球少数增长迅猛的市场之一,具体看,低温鲜奶市场增长尤为迅速,已经出现消费拐点。

去年,北欧乳品企业Food Union也曾宣布与本土零售企业永辉进行战略合作,这场“跨国联姻”的第一站即是共同推出定位高端的乳品品牌,品类包括低温鲜奶。与之相比较,恒天然的前述举动被一些行业人士解读为外资品牌首次大规模正式布局中国鲜奶市场。

记者注意到,本土的一些乳制品巨头此前早就在加紧布局。比如,2018年初,蒙牛鲜奶事业部开始推出新品,并迅速进入华东、华南、华北市场。

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低温鲜奶已经成为液态奶领域竞争的“新战场”,但依然要理性看待。当前,国内的低温鲜奶的消费主要依赖一二线市场,在三四线市场上,因为冷链牵制以及消费者对于鲜奶和常温奶产品认知不足,低温鲜奶的消费并不火热。对于在这一领域布局的企业而言,未来其需要进一步解决包括供应链、消费者教育等在内的诸多问题。

今年初,一名乳企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2019年,低温鲜奶的整个体量还会继续增大。与此同时,这一领域的整合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不排除本土乳制品巨头在未来几年会并购一些区域性的低温鲜奶企业。

(国际金融报记者王敏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