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滿篇的兒女情長,怎麼就成了名著?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於它的深度和廣度能夠涵蓋人類絕大多數認知和情感。

不管經過多長時間的沉澱,都有可參考可研讀的深層次內容。《紅樓夢》有兒女情長,但絕不僅限於兒女情長。

"兒女情長"背後的盛衰興亡

董卿說:《紅樓夢》往淺了讀是一個院子裡的兒女情長,往深了讀是一個朝代的盛衰興亡。所謂"兒女情長"不過是外殼,透過寶黛釵的愛情糾葛,再透過賈府的由盛而衰,這背後是一幅宏大的描繪封建社會末期的"清明上河圖"。曹雪芹在開篇第一回中是怎樣說的呢?"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緻,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可見小說立意之遠大,洞見之精細。巴爾扎克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紅樓夢》的思想內容有著足夠的廣度和深度,接觸到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上到王公貴族,下到丫鬟小廝,從皇宮到鄉村,有賞月觀花、吟詩聯句等小事,亦有王妃省親,衙門斷案,協理寧國府,抄檢大觀園這樣的大事。《紅樓夢》所展示的是一個多重層次,又相互融合的悲劇世界。穿插在"兒女情長"間的小事又整個封建大廈的縮影,整部小說"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又以小見大,寓意頗深。愛情故事的背後,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是整個封建體系必然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

《紅樓夢》滿篇的兒女情長,怎麼就成了名著?

宏大構架下的多重隱喻

《紅樓夢》的結構徹底突破了以往小說單線構架模式,採取多條線索齊頭並進,交錯進行的網狀結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單取一面認為《紅樓夢》是愛情小說。如此宏大構架下,囊括了神話、因果輪迴的哲思、封建體系的瓦解、下層奴隸對制度的反抗、追求自由,個性解放的美好理想等等多重隱喻。

· 共工觸怒不周山,地陷東南,方有開篇女媧補天,石頭也由此通靈、棄置。這是故事的開端,頑石由青埂峰一僧一道攜入紅塵經歷人世間悲歡離合,又由這一僧一道攜歸青埂峰下,形成一個契合天地循環的圓形結構,又以神話世界為底色,展開寶黛愛情的產生髮展及悲劇結局,與之平行的是賈府的興衰變化。

· 賈府的衰亡來自於精神上荒淫腐化和物質上窮極奢侈,家族內部矛盾重重,在社會上作惡多端。賈赦為了二十把扇子害死石呆子,王熙鳳為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害死兩條人命,這個家族與整個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最終被抄家。這背後是統治者懲治一二不法豪門以緩和廣大人民對整個統治階級的仇恨。

· 迎春的丫鬟司琪和表弟潘又安的結合,尤三姐以生命殉情是對自由愛情的追求,鴛鴦為逃脫賈赦的魔爪而懸樑自盡也是對人格獨立的渴盼。小說對這些美好事物的歌頌正是其內涵價值所在。

《紅樓夢》滿篇的兒女情長,怎麼就成了名著?

就像魯迅說的,"(《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奇書,道學家、文學家、民俗學者、歷史研究……已經統統包涵在內了。

鉅細靡遺的精到手法

《紅樓夢》全書共四百四十八人(據清朝嘉慶年間姜祺統計),有名有姓的也達到三百多個。單就書中主要人物說來,外貌、衣著、談吐、喜好都樣樣不落,塑造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物",與之前"凡寫女子都是"如花似玉,一副臉面","凡寫奸人,則用鼠耳鷹腮等語"的小說相比,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紅樓夢》的敘事可謂鉅細靡遺,就拿"寶玉捱打"事件來說,在他捱打之前,有茗煙鬧書房、寶玉訴肺腑、蔣玉涵贈茜香羅、金釧投井事件、賈環告密,這些事件使得寶玉捱打成為集眾多矛盾的大事件。之後晴雯送手帕,黛玉題詩,寶釵送藥等細節又展現出寶玉與眾人之間不同的生活理念的衝突,更深層揭示了當時夫妻間,母子間的矛盾。小說在語言運用上也極為高超,無論動作姿態,還是心理活動,抑或繪景狀物,總是寥寥數筆就能傳神入微。黛玉語言尖銳犀利,寶釵語言溫和含蓄,賈政裝腔作勢,鳳姐幽默詼諧,有多少人物性格,就有多少性格化的語言。

《紅樓夢》滿篇的兒女情長,怎麼就成了名著?

薈萃多方文學精華

《紅樓夢》中有詩詞,有戲文,有俗語,有歷史典故。可以說是薈萃了前人文學精華的作品,開篇有遠至先秦的神話故事「女媧補天」,梨香院內黛玉聽到的戲文"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便是出自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紅樓夢》具有詩化的優美意境,便是深得金瓶壺奧,但又能突破《金瓶梅》自然主義的寫法,小說選取的內容頗有美學意味,黛玉葬花時的落花滿地,襯以眾姐妹餞花會;凹晶館黛玉湘雲聯詩的寒塘鶴影,冷月詩魂,都以詩境、畫境刻寫生活中的意境,使人讀來十分有美感。在這方面,《紅樓夢》也真正做到了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回到問題上來,《紅樓夢》的兒女情長背後,是個人命運無常、青春易逝、人生悲涼、家族盛衰、國家政權民族危亡天下興衰、神話體系乃至道家宇宙哲學的結合。

曹雪芹將個體人性的單純複雜與集體人性的強大、矛盾差異做了一個文學和歷史、哲學的綜合性提煉和濃縮比喻,給後世無限警示與哲思。就像《獅子王》和《哈姆雷特》是同一個故事,《連城訣》和《基督山伯爵》也是同一個故事,隱藏在故事背後的東西是沒有變的,最先發現那些東西,或者把那些東西用了最經典的方式表達出來,便是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