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徐文宁


南京总统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东西各有一园,而西花园湖东围墙内,有一中式两层楼,四周有围墙长廊相隔,形成总统府内的院中院,十分悠静。文革期间,因这里是个园中园,相对好隔离保密,因此成了临时秘密关押许多老干部的地方。这里有个不足一百平方使用面积的老式小楼。不过,在1912年1月1日,这里可曾经是孙中山先生就职临时大总统时的卧室。楼上为卧室和办公室,楼下为会客室和餐厅。走廊木柱上有中山先生书写的一幅对联:“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赏”,东拐角楼下有个披子房,据说是厕所和厨房,靠院东侧有一排平房为侍卫间。小院内有个大花坛,有许多名贵花木,满园芬芳。有冬青、广玉兰、梅花、牡丹、桂花等。楼前有一块平地,铺有青石砖,两个琢雕精美的汉白玉大花盆便置立于院中,据说是当年南洋华侨赠送给孙中山先生的。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中山先生旧居前


这样纹饰的大花盆,在南京东郊中山陵紫金山南麓的谭延闿墓前,也有一对。花盆一周均分四个开光区,区内高浮雕历史传统人物八仙的故事。虽然人物模样形体,在分辨两处之间的花盆时,发现有所不同。但四个狮首凸起,各据一方,瞋目圆瞪,鬃毛飘逸,口衔绶带,线条流畅,盆腹结环,兽足前撑,威风八面,却实在是一模一样的,具有了中西结合的巴洛克风格。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中山先生旧居前2


据民国时期的《古物保管委员会工作汇报》,《昌平车站调查报告》等史料,明确记载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五月间,古物保管委员会在平绥线昌平县火车站发现5车皮石柱、石狮子、牌坊等数百件石刻,而承建谭延闿墓的基泰工程公司的采办员胡宝成,所出具的行政院护照上,所采购石刻的件数远比此次待运的件数要少,于是古物保管委员会将待运石刻进行暂扣。后来古物保管委员会接到行政院指令,将待运石刻没收并转赠给南京谭延闿墓地。因此便有人传说那批石雕是从清代大臣肃顺墓前倒卖出的遗物,又编出民国时期,肃顺后人家道中落,迫于生计变卖了不少墓地内的石刻,这种欺师灭祖掘自家祖坟的行径,在万恶的封建社会,也委实难以令人相信。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中山先生旧居前3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中山先生旧居前4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中山先生旧居前5


另外,肃顺墓前现有留存的几乎全是青石雕件,与之相比,明显是两种材质,两种工艺风格。因此可以说与肃顺墓前的雕件飚不上什么关系,纯属无稽之谈了。

早在2001年,圆明园的文物专家就曾来到谭延闿墓实地探访,专家鉴定后认为从雕工、材质和纹饰风格上,这些石雕基本都属于典型的清代皇家园林风格,可以认定为圆明园文物。另外,一本出版于1933年8月的《总理陵园小志》,是记载孙中山先生陵园建设的资料性文集。这本绝版史料是由曾任中山陵园建设委员会园林组主任的傅焕光所著。书中明确记载,谭墓内石刻“皆北平古物”,且“为圆明园遗物,原存南京明故宫文物保存所内”。因此,试想如果此类汉白玉大花盆是墓道用品,那么捐赠给孙中山先生做院内露陈的那位华侨,也就显得太不尽人情世故了吧。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谭延闿墓汉白玉大花盆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谭延闿墓汉白玉大花盆


汉白玉大花盆下面一般会有同样的汉白玉雕凿而成的露天陈设器物座。俗称“露陈墩”、“露陈座”。中山先生旧居大花盆下的露陈座,用材是发暗红色的石灰岩石,与谭延闿墓的花盆座上下一致有所不同,因此不是一个时期的文物,也许是收赠后配制的。露陈是庭院陈设中特有的一种景观设施。露陈座由须弥座演变而来,却又自成体系。它与其上的铜铸陈设物或石雕盆景等装饰物相匹配,因此,这对大花盆不是金鱼缸。

因为清宫养的金鱼都是用大瓷盆内套铜圈,为的是防止冬天结冰冻裂。露陈座的材质虽然一律以单一、朴素的汉白玉石做成,但与院落中各组建筑的月台石阶取得了一致,使得庭院的整体色彩搭配在同一高度上显得整齐划一。因此,中山先生旧居处的花盆小于谭延闿墓前的,只能说明出自院址的规制上有差异,谭延闿墓前的约显高级点。因为,露陈座在形制上是与四周的建筑的台基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在雕刻的工艺处理上绝不亚于建筑的精细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没有因为其材质的单一性而降低观赏和实用价值,通过朴素的表面肌理更强化了材质美和工艺美,反而增强了露陈座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有什么样的露陈座,就有什么样的好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上面。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皇极殿天灯露陈汉白玉石座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狮子的翻页耳和毛发的上扬特征


北京故宫里的皇极殿,就有一个天灯露陈汉白玉石座。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因道光年财政匮乏,废弃于道光二年。乾隆五十一年遵照乾隆皇帝的谕旨:“宁寿宫皇极殿前照乾清宫殿前安竖天灯二座、万寿灯二座”,即在月台上设万寿灯,月台下、丹陛左右设天灯,是年12月20日举办迎春祭祀灯典,偌大的紫禁城当时只有两处设有天灯、万寿灯:一是乾清宫,清袭明制在丹陛上下,自明代即设置天灯、万寿灯;二是皇极殿,清代乾隆五十四年间才立起所设。

皇极殿天灯的石座雕刻工艺与乾清宫相仿,但有极大的不同。首先明代乾清宫天灯的石座中的狮子头上毛发髻鬈、耳朵呈桃型状;清代皇极殿的狮子毛发鬃立飘逸,耳是如意翻页状;其次乾清宫天灯的石座上雕有一圈如意绶带连接成栏,而皇极殿的却是一群狮子错落有致口衔绶带攀结成栏。这种差异性,在我们前面说过的南京两处的汉白玉大花盆的狮子形象上有所体现。这样体现正是西方巴洛克风格的中西艺术结合,也是圆明园大量使用的一种艺术风格。


徐文宁:总统府内汉白玉大花盆


(圆明园的如意大转翻页艺术 图片来源:网络)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不整齐、怪诞的意思,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巴洛克艺术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追求新奇。标新立异,追求波折流转,打破各类艺术门派界限,使之互相渗透;不顾结构逻辑,往往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艺术效果。中山先生旧居前的大花盆和谭延闿墓前的,就是将中国传统的开光图案风格和狮子衔绶的飘带波折流转,在盆腹初形成了一种中西结合的艺术上托效果。在细节上,狮子的耳和毛发又接受了西方的艺术表达方式,具有了很强的西方兽首韵味,这样的造样在清代许多进口的自鸣钟上,也可以看见。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文物鉴定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文物缉私客座教授。出版《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图录》《天物馆藏瓷》《玉佩收藏的故事》《台阁气象—长乐阁明清状元书画集》等十余本艺术类书籍,为国内20多家杂志、拍卖公司撰写百余万字鉴赏、拍卖信息类文章。2008年发表全国第一篇 “艺术品证券化新尝试”论文,系统阐述理论和运做模式。


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文曾刊2019年1期《总统府研究》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