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這些“大度”行為,會讓孩子的自卑延伸到“骨子裡”!

當兩家孩子發生爭執時,家長為了教會孩子“大度”,總會要求孩子做出讓步,而全然不管孩子的感受。像“哥哥要讓著弟弟”、“主人要讓著客人”這樣的謙讓想必寶媽們都沒少聽過。

家長自以為,這種“先退一步”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學會“大度”,卻不知這樣是一種強迫,除了容易讓孩子受委屈,還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孩子沒學會“大度”不說,還容易讓孩子的性格出現缺陷。

家長的這些“大度”行為,會讓孩子的自卑延伸到“骨子裡”!

家長教給孩子“大度”,竟然讓孩子被任意欺負!

小杰在學校受了欺負,回到家就向媽媽哭訴,希望媽媽能出面“教訓”一下施暴者。沒想到媽媽卻拒絕替自己出頭,還讓小杰反省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矛盾爆發,要求小杰要和同學和睦相處,不能有“記仇”的壞習慣。

自己受了欺負,媽媽非但不心疼,還反過來詰問,甚至強迫自己去跟施暴者和睦相處。小杰覺得很委屈。

之後,小杰反省了自己,對施暴者以禮相待,卻又再次被欺負。慢慢的,同學們都認為小杰是個

沒脾氣的“軟柿子”,每天都取笑、欺負小杰。小杰從此也留下了陰影,變得懦弱、自卑。

家長的這些“大度”行為,會讓孩子的自卑延伸到“骨子裡”!

父母的習慣性思維,可能正在毀掉孩子的性格!

1、父母習慣性強迫孩子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不懂得“大度”,只能通過強迫來讓孩子習慣“謙讓”。

比如“哥哥要讓弟弟”、“主人要讓客人”,家長習慣認為年長、主人就該謙讓,卻不管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的原因。原本是年齡小或客人的問題,卻被家長強行推給了自己孩子,這肯定會讓孩子受委屈。

強迫不僅傷害了孩子,也容易讓孩子的性格出現缺陷。本來孩子是佔理的一方,卻因為“要大度”而妥協,這容易讓孩子養成蠻不講理的性格,學會只要仗著自己年齡小、是客人,就可以胡作非為的思想。

家長的這些“大度”行為,會讓孩子的自卑延伸到“骨子裡”!

2、父母習慣性否定孩子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不能誇,一誇就“飄飄然”,就沒法學會“大度謙遜”了,因此孩子就該罵!

即便孩子已經做得很好,可父母還是會選擇掩蓋掉孩子的閃光點,挑出其中的小瑕疵來否定孩子。比如孩子考了90分,父母就會挑刺說:“為什麼不考100分,是不是不夠努力?”

孩子肯定會犯錯,父母批評也是應該的。但卻也不能因為要“謙遜大度”,而把批評變成一種習慣,連孩子的“美中不足”都要否定。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一無是處,不利於孩子以後的求學和工作。

家長的這些“大度”行為,會讓孩子的自卑延伸到“骨子裡”!

3、父母習慣性要面子

當孩子們發生爭執,父母總希望孩子“謙讓”,這樣才能顯得自己教養有方,從而倍有面子。為了保住家長一時的面子,卻讓孩子丟棄了處理事情的原則,讓孩子學會愛面子,為了面子可以放棄底線的思想,容易讓孩子養成懦弱、毫無擔當的性格,對孩子一生都有害。

家長的這些“大度”行為,會讓孩子的自卑延伸到“骨子裡”!

總之,教給孩子“大度”本沒錯,但“大度”並不等於無原則的妥協,也與長幼尊卑、批評與否、要面子等無關。家長也切勿再用習慣性的思維來教給孩子“大度”了,否則不僅無法教會孩子“大度”,還會讓孩子無底線地妥協下去,對其性格發展也很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