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甲午海战清朝赢了,日本会怎么样?

hwhsj


甲午海战即使北洋海军获胜,也并不能把日本怎么样,日本在发动战争时其实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9月17日大东沟海战时,北洋海军有一次能够取胜的契机。下午15时许,“镇远”号发射的305毫米炮弹引爆了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侧舷炮位上堆积的大量烈性炸药炮弹,引发大爆炸和火灾,而且烈性炸药燃烧后产生的剧毒烟雾使灭火工作难以进行。但日本人运气实在是好,就在火势即将蔓延到弹药库时,从舰体破口吹来一阵风,把毒雾吹散了,于是日本人终于遏制住了火势,要不然弹药库一炸,“松岛”必沉无疑。而旗舰沉没,士气大挫的日本海军很可能会选择撤退,北洋海军也就获胜了。

如果“松岛”沉没,这是甲午海战获胜的唯一机会

但这样的胜利只是战术上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总体战局。

一来在陆地战场,日本第五师团已经在平壤之战中获胜,清军丧胆,无力遏制日军在陆地上的推进。

二来在海军方面,日本海军主力尚在,敌强我弱的局势并未改变。退一万步说,即使日本海军被吓破了胆,放弃黄海制海权,龟缩回本土,日本海军也依然可以维持从日本到韩国釜山的陆军运输线。

日本海军规模远远大于北洋海军,一次海战胜负不会让其伤筋动骨

以上是基于历史的推演。如果再YY一下,北洋海军大开金手指,在海战中重创甚至消灭日本海军(比如总是命中日舰轮机舱、弹药库什么的),会怎么样呢?

还是拿日本没辙。日本在开战前早有计划,如果海战失败,那么陆军退守本土。可大家都知道清国陆军就是战五渣,大清也没有多少轮船,登陆能力弱得一逼。而日本呢,本土可以迅速动员起20万近代化部队,如果需要还可以更多。铁路也覆盖了大部分国土,不管清军在哪登陆都可以迅速予以反击。所以清军登陆日本只有两个结果,一是直接被打下海,登陆失败;二是日军放你登陆,然后把你包饺子。

中国当时商船规模远远不如日本,难以组织起大规模登陆,无法威胁日本本土

当然清政府可以选择不攻打日本本土,满足于把日军赶出朝鲜,然后在列强的调停下议和。但只要你不能威胁到日本本土,既不能让日本割地也不能让日本赔款,不过是给日本继续准备,下次卷土重来的一个喘息之机。而清政府获胜之后,又会选择继续沉睡,下次和卧薪尝胆的日本差距将会更大。别的不说,日本在英国订购的2艘万吨级战列舰1898年就会回国,到时候北洋海军连一战之力都没有了。


海军史研究会员


这个问题,日军大本营早在甲午海战开始之前,就制订了非常详细的计划。对于海战的结果,日本方面做了三种预测,并且为之制订了针对性的预案:

第一种结果,日本联合舰队在海战中获胜,那就全军出击,联合舰队开入中国近海,选择合适的地点,运送日本陆军在中国的海岸线上登陆。在朝鲜的日本陆军也跨过鸭绿江,杀入中国境内;

第二种结果,日本联合舰队在海战中,与北洋水师打成平手,不分胜负,那就防守朝鲜海岸线,在海上与北洋水师周旋。日本陆军继续在朝鲜作战,但是,不越过鸭绿江,不进入中国境内。总之,日军在朝鲜与清军打持久战;

第三种结果,日本联合舰队在海战中失败,那就全军退回日本,陆军从朝鲜撤回到日本本土,联合舰队依托日本的海岸线,抵抗北洋水师的攻击。

这些详细的方案,至今仍保留在日本的档案馆里,记录非常详实。可见,日本方面对于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且精心策划的,相比之下,腐败的清朝政府,从上到下,对于与日本的勃勃野心毫无预感,对于开战毫无准备,也未做任何预案。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日军的有备而来,反衬清军的被动挨打,胜算的一方自然属于日本。



临时客


回答过二个相关的问题,已经涉及到这个答案。

第一个是“甲午战争中国有没有取胜的可能?如果你是丁汝昌应该如何指挥作战?”,详述了如何去取得海战胜利。

第二个是“如何当年中国打赢了甲午战争,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模样?”,回答了战后中国的情况。


简言之,首先在中国近海设计全歼来犯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这是关键之第一步;然后切断日本到朝鲜的海上运输,围歼入朝日本陆军;再后封锁日本列岛港口,逼迫日本议和赔偿。鉴于当时的日本很穷,最后中国高姿态放它一码,但日本向英国订造中的二条万吨级新舰赔给中国,并规定日本以后每添一舰须送中国同样一条。

日本这国家记打不记劝,好好打一顿可老实好多年,以前唐朝和明朝均如此。这次让他又输得服服贴贴,反而成了中国的跟班。东亚局势关键还是看中国国内的变局。

甲午战争的陆战在1894年10月结束,清国大胜。但康有为新政眼高手低,民间怨声四起。1895年年底,慈禧被刺杀,国内大乱,清国灭亡,提前进入共和政体,李鸿章是首届总统,后面袁世凯继任。

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中日帮助德奥对英法俄宣战,把俄国赶出亚洲,把法国赶出安南,把英国赶出香港及藏南,收回列强在华租界地,并在德国帮助下建立了近代的教育和工业体系。德国也在中日支援下打赢了世界大战。

20年代美国人来亚太占地盘被中日联军打败,英、法、美等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在德国调停下都独立了。德、英、中、美成为世界四强,法、俄成了二流国家。德英主导欧、非洲、南美,中日主导亚洲澳洲,美国主导北美。



竹林饮烟


甲午战争从一开始,清朝就必输无疑,要是赢了,那日本下面几十年真的可以洗洗睡了。

首先,你要明确一点,清朝输的不只是黄海海战,而是全方面的失败。从海军到陆军,到舆论,可以说输的是非常彻底。

清朝在初期的海战上,虽然处于劣势,但并没有完全失败。真正要命的,是陆军的全线崩盘。试想一下,要是陆军有再战之力,清政府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签《马关条约》么?

在这场战争中,清朝陆军给人的感觉就是还没睡醒?

我就直接不客气的说,甲午战争打到一半了,在辽东驻防的大部分清军,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从中央到地方,一片混乱。

因为驻防、指挥系统的混乱,清军各自为战,丝毫没有协同作战的能力。在总数占优势的情况下,局部战争的人数,居然一直都比日军少。

在指挥上,那就更不用说了,日本计划这场战争,筹备了三十年。所有的情况,几乎都考虑进去了。

结果自然是没有任何悬念的。武器、人数、指挥都处于劣势,怎么打?

海军那更是倒霉到家了。

本来黄海海战只是处于劣势而已,完全有再战之力,结果真的是被朝廷和陆军坑的死死。

先是朝廷勒令收缩防线,不准外出,结果把制海权全部丢了。陆军又靠不住,威海卫直接就丢掉了,沿海的炮台一个没落,全到了日本人手里。北洋舰队打又打不过,跑又没地方跑,又能怎么办呢?

想要靠黄海海战来扭转局势,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北洋舰队能彻底击败日本联合舰队,对日本运兵线和补给线造成困扰,否则陆军的全线崩盘根本就是过不去的槛。

顺便说一下, 甲午战争赢了之后,日本就成了英美扶持的对象,用以制衡沙俄。可以参考一下日俄战争,要贷款给贷款,要情报给情报,要舆论给舆论。而日俄战争的胜利,真正意义上让日本成为了列强之一。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我认为,甲午海战中国赢了,从短期看,中国不会立刻陷入危机,从长期看,的道路将更加艰难。

首先,甲午战争中国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自然可以避免了,不用割让台湾了开放通商口岸了,不用赔款了。也许列强就不会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了。这是对中国的好处。

然而,没有甲午海战的惨痛失败。也就没有维新派什么事了。不用编练新军,袁世凯难以崛起,即使有革命党人起事,由于少了新军的参与,起义难成。而且面对清政府镇压,起义可能更血腥。

日本失败后,会继续卧薪尝胆,等待时机。而清王朝则会更加醉生梦死。不久之后,清朝将面对更加惨痛的失败。

总之,甲午战争如果中国战胜了,清王朝将更加难灭,而另外一次甲午战争则不可避免,中国的灾难将更加深重。


佩皮二世的春天


假如清朝的北洋舰队获胜了,按照我们的正常思维,肯对会对全体将士进行表彰,对他们的战功进行记载。而日本,作为战争的非正义方,失败了自然不会罢休。从以前的遣唐使就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会潜入中国,对威海卫北洋舰队进行全新仔细研习,然后再次对北洋海军宣战。一次不成功再来第二次,直到取得最后的成功。

第二那就是对于我国来说,北洋舰队假如打败了日本,这无疑是对全国民众(除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外的一个好消息。我么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去的反侵略的胜利,也是我们的振兴点。假如甲午海战我们战胜了,自然民众抵抗外来入侵的积极性就高了。说不定会扭转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局面。同时也是对顽固派的一个巨大打击。洋务派用世纪行动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第三,那就是从国际方面看。当时世界上还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为主导的,而在亚洲,日本是当时唯一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原料生产国和产品倾销国。假如日本战败是对他们的打击,他们自然会以日本战败为借口再次挑起事端。

第四,那就是日本战败后,我们也可以从日本海军那里学到一些海战经验,有利于北洋海军日后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会传播出去,让世界其他民族更好地了解到中华民族。

当然,以上都是假设。历史事实上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是惨败的,不仅没打过,反而让日本消灭了我北洋舰队。

最后,我想说一点的是,历史没有假设。我们在那个时期,想打败日本的海军,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虽然我们是正义一方,但由于武器装备落后,人员训练不够,得不到政府的支持等原因,也就决定了我们必败。

失败了也不是都是坏事。至少甲午海战以后,还是有更多的国人觉醒,愿意投入到救亡图存,反抗侵略的事业上。

凡事有弊也有利。北洋海军的覆灭,也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落后就要挨打等等……


日暮惜杨


导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先说结论,假如甲午战争日本败了也不会放弃侵略朝鲜进而觊觎中国的国策。只不过日本受到战败的刺激会更疯狂的备战。宛如1886年北洋舰队刚刚成型去日本长崎炫耀武力时,日本的感受一样。大清朝那帮缺乏国际视野的老爷们更加陶醉在天朝上国的梦境里不可自拔。


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从天皇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同时日本工业革命带来的商品增长都急需对外的倾销市场。所以除非日本放弃富国强兵的国策甘心弱小,否则向外扩张是必然。所以说仅仅一个甲午战争的胜负无法阻挡日本向外扩张的决心。日本依然会节衣缩食,加上向英美的国发行公债的方式积累战争资金再次发起战争。腐败的大清就是日本资金、市场的天然来源,只有打败清政府,才能获得商品倾销的市场以及资金、矿产来源。

我们再来回顾一段历史:甲午海战前的1886年,北洋海军初步成型。为防止俄国、英国侵占朝鲜永兴湾,李鸿章命令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开赴朝鲜。顺便去日本友好访问,以震慑东夷。其实就是炫耀武力,还美其名曰去三菱造船所维护军舰。长崎市民纷纷跑来围观。被北洋的现代化军舰所折服,感叹日本的差距如此之明显。北洋水兵在长崎闹事,被警察扣留。北洋海军居然威胁日本放人赔款,否则炮轰长崎。日本被迫放人赔款。

这一事件被日本视为奇耻大辱,日本人发誓要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田中奏折”。步骤是攻占台湾、吞并朝鲜、占领满蒙、灭亡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基于这种设想,日本开始疯狂备战。长崎事件仅仅八年之后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灰飞烟灭。所以说即使日本战败,全盘西化的日本也不会放弃对朝鲜和中国的觊觎。这是日本一百多年前的国策,不会仅仅因为一个甲午战争失利就改变。

再来看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欧美各强国已经基本成型,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基本瓜分殆尽。美国以为日本容易控制,希望日本帮助他来试探清政府的态度,为他火中取栗;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沙俄虽然对我国东北有企图,但是当时纵贯西伯利亚的长达9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贯通,沙俄在远东的兵力和他的野心无法匹配。所以西方列强的统一态度是希望让扶植日本来试探一下洋务运动以后的清政府的实力。然后确定对清政府新的外交政策。一个腐朽的没落的封建政权符合西方列强的标准。因为列强需要在华利益均沾。客观上当时西方列强的态度也不会仅仅因为一个甲午战争的胜负改变对日本的支持。除非日本真的烂泥扶不上墙,他们才会在远东利益的考量下考虑新的扶植对象。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本人认为不会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只是延迟几年而已。大家知道,起源于英国的十八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它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影响范围不仅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还扩展到到东欧和亚洲,俄国和日本也出现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它标志着世界整体化新高潮的到来。而就在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虎视眈眈想海外扩张之时,满清政府已经走向了衰落末期,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小农经济,再加上军队腐败,文官渎职,武官贪腐,使中国军事实力不堪一击。这么一大块蛋糕捧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手中,怎么能不引起西方强盗垂涎欲滴呢。巨大的中国市场第一个引起了最早工业强国英国的关注,只是尚不知中国这只老虎的利爪是否锋利,所以英国在乾隆年间就开始与中国通商,试探了几十年,英国终于失去耐心,在1840年发动了臭名昭著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落后就要挨打,想要不挨打,只有自己强大。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败。满清政府的当权者慈禧太后只知贪图享受,哪管富国强兵。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国的军事势力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即使有几个有识之臣也阻挡不了满清军事失败的命运。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这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后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其实,在战争中,不乏有指挥才能的将领,也不乏有血性敢死战到底的士兵。但都无法改变满清海军失败的命运,原因无他,根子烂掉了。退一步说,这次海战如果满清海军胜利了,日本失败,日本政府会继续卧薪尝胆,东山再起,直到打败清政府为止,从明朝时期的倭寇开始,就已经证明了日本这个民族的侵略本性。这期间还会有其他列强逐步蚕食中国,满清政府灭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解体也只是延缓了几十年而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被欺负,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包括经济上和军事上。


心灵家园29272854


日本大本营有两套方案,有一套就是如果海战失利,联合舰队就会退守本土,准备死战。

其实联合舰队在开战前,心里对海战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而且海战也可以算是打了个小平手,北洋水师五艘主力舰沉没,日本联合舰队五艘主力舰全部重伤,几乎报废。

而日本海军是倾尽全国之力打造的,国内经过战争后,经济萧条,急需资金周转,所以伊藤博文才会特别着急签订条约。


福楼西餐刘显琨


如果甲午战争胜利了,可能没有后来的政权,我们今天还会留着辫子,穿着马褂。是好事?还是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