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老家方言怎么说馒头?

娱乐小练儿


在我的家乡,馒头的名称有好多叫法,先不透露我是哪里的人,我先讲下都有什么称呼:馍馍 卷子 干地 恩馍(好多都是音译),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能猜到我家乡大概的方位了,对,就是黄河以北的河北邢台与邯郸的交界处。

本来一地一方言,一个地级市的不同的县域,都会有不同的口音和叫法,尤其是在一个方言交汇程度非常负责的邢台邯郸,亲戚朋友的交流都不一定能百分之百理解

记得小时候我的胃不好,但是那时候家里穷啊(我94年的),家里经常是没有菜吃,吃粥就馒头是常态,小时候我老是吃不下,挑食(小时候发育的特别晚,可能就与此有关),我妈就把馒头掰成一点一点的小碎块,给我泡到稀饭里,然后倒一点酱油拌一拌,奢侈的时候滴一点香油,伴随着浓浓的香味以及酱油的咸味,我才勉强能吃得下去(家里有咸菜但是都是腌到发霉的那种,所以从小很少吃咸菜)。就这样,酱油馒头和粥伴随了我1-5年级的小学生涯,直到6年级外出留宿上学才开始好转

6年级的时候每周家里给我15块钱换成饭票,本以为出来上学能改善生活,但是我想错了,这个以严打而出名的私立学校就是一个噩梦,没有小卖店,没有零食,没有鸡蛋,每天早上只有米汤,馒头,凉拌芥菜皮,中午大锅菜馒头开水和大米饭,晚上就是中午剩下的大米饭熬成的粥。当时真的怀念家里蒸的白宣萱的大馒头,学校的馒头简直是没有发酵好就开始蒸了,又黄又小,那一年真的吃尽了苦,末了小升初考试的时候学校食堂才有鸡蛋和火腿肠售卖,但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上了初中以后食堂正规了,我也基本不吃馒头了,每次就是打米饭和菜,要不就是面条,说实话,在外上学,我觉得吃馒头都成了一种奢侈,吃馒头是要和特定的菜去搭配的,比如小时候看到爸爸妈妈吃着馒头就着咸菜的那种满足,现在已经真的体会不到了

工作以后的话因为在南方,更看不到馒头的踪影了,唯一一次看到一个馒头店,进去买了两个,本来希望能找回一下当初的感觉,但是尝过之后发现是甜的,一瞬间真的感觉再也尝不到当年的味道了,妈妈也越来越老了,以后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妈妈蒸馒头的时候也越来越少,真的不知道以后我有孩子的话他还会不会喜欢上馒头这个食物,或许以后再也没有人在我的耳边跟我说:蒸了这么多,你再多吃一个卷子吧。

我是小陈美食专栏,喜欢我回答的朋友可以关注走一波,诚心接受各种问题邀请,做最用心的问答


小陈儿说事儿


我的家乡,馒头就叫馍,蒸馍,卷子,小时候的馍都是家长手做的,那时候拿着一袋麦子去打面,然后回家妈妈就开始蒸馒头,那时候用的还是地锅,就是用棉花柴或者干的玉米心烧的火,蒸出来的馒头特别的香,有的馒头挨着地锅边,被烤的糊了一点,这种硬邦邦的皮特别的好吃,从我五六岁记事起,一直到我上大学,妈妈都是用地锅做的馒头,每次一回家,都要有一锅香喷喷的馒头等着我,我记得那时候都不用配着菜吃就很好吃。

现在人们不比以前了,生活慢慢好了,都不在自己做馒头了,一般都买着吃,就算不买也一般都用天然气或者煤气做饭了。很少用地锅做了。但是馒头也没小时候那种味道了。我叔家前几年在村子里开了个馍店,自己买的做馒头的大机器,已经不用手工了,都是用机器做,我之前好奇,专门回老家看了看,原来全变成机动的了,面是直接放在机器里和面,和好之后机器直接压出型,馒头一个一个往下掉,那速度真是比手工的要快几十倍了。然后就把馒头放在一个超大笼子里蒸,一天能做几千个。附近几十里的都来买,现在都不怎么做馒头了,都是买着吃。

以前做馍的时候就直接放面,水,发酵粉就行,现在的人都不一样了,做馍的时候里面放些糖啊,牛奶呀,鸡蛋呀,或者其他的东西,味道吃着是挺不错。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怀念那些年,从地锅里拿出一个馍,不用配菜的吃掉的日子。




小伦家常菜


我们老家方言称馒头为馍馍,我第一次知道馒头就是馍馍,可是费了很大力气的。

小时候跟几个小伙伴去村外的一个砖厂玩,在那里干活的有很多南方人,我们玩累了正准备回去,路过砖厂的食堂,一个厨师正从车上往厨房搬白菜,看到我们过来,就喊我们:你们帮我把白菜搬到厨房,搬完了让你们吃馒头。馒头是什么啊?我们几个面面相觑,谁也没听过,都以为是什么好吃的呢?于是就帮厨师搬白菜,搬了半天好不容易搬完了,厨师说等着啊,我去给你们拿馒头。我们几个在外面欢欢喜喜的等着,看到厨师拿了几个馒头出来,我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唉,原来馒头就是馍馍啊…

我们几个一人拿着一个馒头,带着失望边吃边回家了,不过也是有收获的,那段时间经常问别的小伙伴一个问题:你吃过馒头吗?对方回答没吃过,我就哈哈大笑:你连馍馍都没吃过啊。

时间过得真快啊,回忆这件小事的时候,几张天真的笑脸,仿佛就在眼前,但时间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


陶源深处


我们老家方言称馒头就叫馒头,我爷爷奶奶是山东过来的,叫馍馍。

记得小的时候在农村,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蒸几锅馒头,然后拿到外面冻着。我妈妈经常把馒头切成片,裹上蛋液用油煎的两面金黄,好吃极了。

记得有一次村里有人家杀猪,那时候邻居都会过去帮忙,然后炖上杀猪菜招待大家,吃饭的时候有一位邻居将馒头掰成两半,夹上杀猪菜,我就盯着他看,当时想着馒头还能这样吃?他看到我说想不想来一个,我点点头,当我吃到第一口的那一刻,简直是人间美味!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农村很少看到养黑猪的了,以前的味道只能留在回忆里了。




庖屋


我的老家山东聊城冠县,我老家管馒头叫馍馍,又叫干泥。北方人以面食为主,我老家的人一年四季吃馒头,吃米饭不习惯。我老家靠种植小麦为主,小麦磨成面粉,面粉做成馒头。面食淀粉多,人吃多了精壮,所以北方人都比较高大。再者我老家是农业大省,农民下地干活很劳累,吃馒头顶的时间长。山东姑娘基本都会做馒头,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做馒头也是一种手艺,我老家好多开馍房的,靠卖馒头发家致富。他们做的馒头外观净白好看,有方有圆,4个1斤,吃起来有劲道,越嚼越香,回味无穷。

以前,我老家红白喜事,随礼都是买这种馒头。白事3斤或5斤,红事6斤或8斤,这都是有讲究的。家里来了客人也是用这种买的馒头招待,以示尊重。





80娱乐场


我是在河南长大的,我们以馒头和大米为主食,在我们的老家称馒头为馍或卷子等。小的时候,姥姥都是拿自己种的麦子淘洗干净,晾干去打成面粉来做馒头,那样的面粉不含任何添加剂,吃着有小麦特殊的香味,那时候的馒头都是用正真的酵母发酵地锅蒸的,吃着有一丝丝的甜味。不像现在都是用的酵母粉发酵的,一点都不好吃,不过在我的老家河南正阳陡沟到现在还保留有手工酵母发酵蒸出来的地锅馍,味道和小时候的差不多,过年的时候都是供不应求。每年妈妈总是提前定制一些给我们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


正阳人在广东


我老家是“馍馍”,到现在我们也是自己蒸,自己蒸的好吃,我媳妇和我妈说买的价格,和自己蒸的价格一样,可是自己蒸的好吃,就是麻烦,不过为了好吃,麻烦也值得,哈哈,而且还能炒着吃,买的一炒就碎了。

小时候是用大锅烧火蒸,现在是用燃气灶,我妈给我说,我二姐小时候一边烧火,一边问“妈,熟了吗?”能从刚开始蒸问到熟。后来有了我,我5岁那时候吧,我二姐带着我抓知了或知了猴(我这边叫妞妞),扔到火力烤了吃,别提多香了!


糖三角灬豆包


我们老家叫馍馍,也叫馒头,我们这里以面食为主。

现在出门多了,接触了不同地方的面食,比方说河南人爱吃面,也就是面条一类的,甘肃人也喜欢吃面,什么炒面、臊子面、拉面。

感觉他们的面太硬,吃一吃两次还可以,吃多了胃就不舒服。

再就是很多地方喜欢吃大米,有的米饭也是很硬,对于我们山东人来说,不大习惯。

外地人也对我们喜欢吃馒头表示不理解,不止一次有朋友问我,吃馒头能吃饱吗?我对这个问法大惑不解,吃馒头怎么会吹不饱呢!

现在知道了,这是风俗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我们的胃适应情况也不一样,他们吃馒头只是当作吃“零食”,而我们这里是主食。

小时候,能吃上一次白面就不错了,那时候常常在想,长大一定要向邻居张家大哥那样,天天吃白面馒头,张家大哥在供销社上班,经常吃馒头,把我们这一群小屁孩馋的直咽唾液。

时过境迁小时候的美食现在已经是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食物了,但是不管走到哪里,还是喜欢吃馍馍,咀嚼着馍馍,慢慢的享受,感觉它甜甜的滋味,一种惬意便由心而生。

感谢滋养,滋润我成长的大馍馍。经常在外面跑,现在自己也学会了蒸馒头,在蒸馒头中也体会到了一种心情,掌握了蒸馒头的技巧,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理解生活的艰辛,懂得做人的道理。




用户4496285841096从


我是西安闫良的,我们关中人把馒头叫蒸馍。过去女和外甥去娘家和舅家拿的馍叫角角馍,把面用酵面一搓,起好,然后用碱面揉匀,饧好,搓条,丢成拳头大的面圪瘩,用擀杖擀成扁圆形状,里边包一疙瘩清油和面拌匀的油面,包好。上蒸笼(草圈)一蒸三十五分钟就行了,拿六到八个角角馍,回两个。这是讲究。再就是大馍,简单的花馍。老人给晚辈回拜的馍叫拽把馍,小巧玲珑,小魚,小猫,小兔,小鼠等造型,栩栩如生。过年,或者红事,白事蒸的是小馍,一口一个,香的很。可惜,如今叫钱财攀比把过去那些温馨的亲情弄的面目全非了。亲戚间来往也少下了。一年到头,我看过年都快要完蛋。因为道德礼崩,人浮于事。金钱把人都害成机器了,闸刀一推,恨不得连轴转。


丁怀亮734


老者曾遇到过一件关于"饅头"的事情讲给大家一笑。

年青时到川西高原去,路过理塘县,驻在县招待所。早上起来到食堂去吃早饭,卖的就是稀饭,馒头。排队到窗口,"吃什么?""一碗稀饭,两个馒头!",窗口推出我要的饮食。等我挤出来,刚到门口,一位少数民族同胞拦住了我,"妈X,你刚说什么?"我一头雾水,"你这个汉头,瞧不起我们民族,老子揍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