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丙禾:談京劇的男旦問題

 最近《人民戲劇》討論了越劇男演女和女演男的問題,不禁引起我對京劇男旦問題的一些想法。戲曲界對京劇男旦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也值得討論一下。

巫丙禾:談京劇的男旦問題

梅蘭芳與梅葆玖父子照

男演女,雖在我國各古老劇種特別是京劇夙有傳統,但男旦藝術早已停止發展,現在就是把全國的京劇男旦都集中一起,已是屈指可數,不過十數人而已,恐怕用不了幾年時間,就會後繼無人,絕響舞臺了。現在,對張君秋、趙榮琛、楊榮環、梅葆玖、陳永玲等男旦演員一方面高度評價和讚賞他們的藝術成就,另方面又停止發展男旦,我總覺得這是矛盾的。

我的看法是:在提倡和培養男演生,女演旦的同時,仍應重視男旦的培養和發展,這對京劇事業的發展是有利無弊的。理由是:

一、十年浩劫,京劇和其它劇種都岌岌可危,八億人民八臺戲,英雄無用武之地,幾乎所有有成就的男女演員和藝術家都被趕下舞臺,慘遭迫害。“四人幫”被粉碎後,黨的文藝方針為廣開才路和人盡其才,開闢了廣闊的道路。演現代戲,必須是男演男,女演女,這在認識上是一致的。但演傳統戲和新編歷史劇,我認為既可以男演男,女演女,也可以男演女,女演男,二者都不可偏廢。除了對目前僅存的男旦演員倍加愛護、併為他們創造條件、儘可能多安排他們做些示範和公演以外,在大力培養男演男,女演女人才的同時,還要繼續重視、發現和培養男演女(包括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和女演男(老生、花臉)的人才。這樣做,是符合黨的“雙百”方針的原則的。

巫丙禾:談京劇的男旦問題

張君秋之《秦香蓮》

二、回顧京劇一百多年的歷史,男演員扮女角和女演員扮演男角,確實錘鍊出許多傑出的旦行演員和表演藝術家,如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歐陽予倩、於連泉(筱翠花)、張君秋、李世芳、毛世來、宋德珠、黃桂秋以及演老旦的龔雲甫、李多奎,演彩旦的馬富祿和女老生孟小冬等。這些男扮女和個別女扮男的藝術家,他們以卓越的藝術才能和不同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歐北梅”等稱號,推動著京劇藝術不斷提高、創新、向前發展。目前象張君秋和趙榮琛這樣藝術上有高深造詣,在國內外都很有影響的藝術家,我們國家是多有一些好呢?還是可有可無呢?當然是多一些好。所以,無論從歷史經驗和京劇現狀考慮,都沒有理由不再發展京劇男旦藝術。

三、現在,京劇和其它文藝形式一樣,正面臨著復興的大好時期,十年浩劫,京劇被摧殘得奄奄一息,人才凋零,青黃不接。在這十年中,本來應有許多幼苗可以在陽光雨露下茁壯成材,但實際上他(她)們從幼年便被耽誤了藝術青春。這就為我們提出了一個迫切和重要的問題:為了京劇的復興和繁榮,就需要下大力量發現人才,關心人才,愛護人才,培養人才。並要放開手腳,解放思想,男女並重,既要重視發現和培養男演生,女演旦的人才,又要注意發現和培養男演女,女演男的人才。

巫丙禾:談京劇的男旦問題

陳永玲之《黛玉葬花》

從藝術角度講,男演女,女演男,難度較大,要想演得象,演得好,除了天賦條件之外,還迫使演員非下苦功夫不可,要把異性的特點經過提煉再現出來,這本身就是藝術。這樣,往往更能磨鍊出優秀人才。只要我們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有關心京劇事業的熱情,何愁沒有人才。今天我們身處新社會,有足夠的理由和條件,培養出新的京劇男女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鬚生和名小生、名武生、名淨、名醜,以及各個方面京劇工作的新秀。京劇藝術一定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煥發青春,再吐芬芳。

(《人民戲劇》1981年5月1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