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溺爱孩子、内在小孩面目不清 —《为何家会伤人》感悟

产后抑郁症、溺爱孩子、内在小孩面目不清……《为何家会伤人?》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感悟



产后抑郁、溺爱孩子、内在小孩面目不清 —《为何家会伤人》感悟



这是我在2018—2019计划阅读30—50本专业书籍之16本。

武志红老师是我的偶像之一。在我抑郁的时候,他的《巨婴国》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一本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同样给我拓展开一些新的视野。


产后抑郁、溺爱孩子、内在小孩面目不清 —《为何家会伤人》感悟



01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很多人都关心的一个话题。

最近几年,网络上我们看见了不少生孩子不久母亲自杀或者带着孩子自杀的悲惨的故事。

同样身为母亲,一看到这些新闻,内心酸疼不已。

别人很纳闷:初为人母(有的是生了二娃三娃之后抑郁)、刚刚享受了做母亲的快乐的女人,怎么舍得放弃生命?

是啊,好好的日子过着,我们为什么不想活了呢?

有孩子之前,“我”是妻子,老婆大人,老公心中的小公主……未必都是有求必应,但是或多或少,有人把我们爱在嘴上,疼在心里。

生了孩子之后,我们的人际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这一独立的人格不见啦!

“我”的需求、“我”的感受、“我”的痛苦伤心、“我”的孤独无助……全部都被忽视了。

因为这个“我”没有价值。

谁最有价值呢?孩子,新生的宝贝。

谁来照顾最重要的宝贝呢?“妈妈”。“母亲”。

所以,“我”唯一的价值是孩子赋予的:

孩子需要吃奶,我肩负着提供优质的母乳的责任。我可以,也必须享用丰盛的食物(不管这些食物我是否喜欢)。

孩子需要温暖的怀抱,我必须要好好陪伴TA。散心、上班,学习、自我成长、娱乐……有必要吗?有孩子重要吗?

孩子需要爱,所以我必须无条件地关爱TA。“我”也想要爱啊!谁来爱我?“当妈的人了,怎么还那么矫情,不懂事呢?”

无数个夜晚,我们默默地流泪,不断问自己:

如果没有了孩子,“我”还有价值吗?还有人需要“我”吗?“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不可否认,孩子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

同样不容质疑的是,为孩子忙得人仰马翻的背后,是部分家庭对作为母亲的妇女的“自我”的漠不关心!

我们是人,不是保姆,更不是生育的工具!

生儿育女,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的快乐,而不是让我们放弃、牺牲自己的幸福!

换做是你,因为生了孩子,剩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痛苦,你愿意吗?你会不会抑郁?

《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指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亲子关系屈居第二。

夫妻关系良好,亲子关系通常问题不大;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根源基本上在夫妻关系上。

请丈夫把更多的关爱给妻子吧!好好的爱这个女人,感恩这个女人。因为有她,你的生活才更加美好,家庭更加美满和谐。

妻子享受到了充分的爱,内心才充盈。这样,当她作为母亲时,才更坚强,更有力量、更能够倾注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也是最温馨最宝贵的原始母爱,是孩子早期心理成长最核心的营养。

02心理医生的昂贵小蛋糕

产后抑郁、溺爱孩子、内在小孩面目不清 —《为何家会伤人》感悟



书中说,心理医生荣伟玲曾经为自己买过一个很贵的小蛋糕。

但是买来之后,她舍不得吃。

于是又重新给自己买了一个便宜的蛋糕,这才痛痛快快地吃掉了。

未做母亲的她反省了自己的这些行为:

昂贵的小蛋糕究竟为谁而买?

想了很近,她终于明白,她想送给同事的儿子吃。“因为那个小家伙非常可爱,值得拥有最好的蛋糕。”

为什么我舍不得吃?

“因为我不够好,不值得享用这么美好的食物。”

他喜欢吃这种口味的蛋糕吗?

“不知道。”

谁最喜欢这种口味的蛋糕?

“是我呀,我的‘内在自我’。”

为什么我要把自己最爱的东西送给他呢?

“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对他的爱。”

既然是要送他礼物,为什么当时没有打电话问问他的心意呢?

“在那个时刻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或许潜意识认为没有必要。

把我最爱的东西给他,就是对他最好的爱的表达。”

当反思到这里的时候,荣伟宁突然警醒了:

“如果我现在做了母亲,那我同样可能成为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

书中进一步指出:

溺爱不是爱太多,溺爱不是真爱。

“密不透风的爱源自自私。”

当我们溺爱孩子时,表面上我们对孩子有求必应。但实际上我们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愿望,把自己内心最喜欢、最有价值的东西给了孩子。

通过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满足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心中“内在自我”对生活的渴望。

你看明白了吗?

那些天天对孩子要求有求必应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们,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内在小孩在某些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留下了一些愿望。

这些未满足的愿望投射到了真实的世界里,他们就投射到了外在世界的小孩: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孙辈,身上。

满足他们,其实就是满足自己呀!

所以要给他们,我们自己的最爱。因为,那是我们最想要的。

而真正的爱是要根据被爱的人的需要,给予TA们内心最需要的东西、尊重TA内心的愿望、帮助TA们健康的成长。

真爱永远不嫌多。越多,孩子越健康、自由。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不妨问问自己:

我舍得给自己买力所能及的相对比较贵重的衣物吗?

我舍得花钱让自己去参加喜欢的培训或者外出旅游吗?

我舍得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享受比较高档心仪的食物,而不带给老公和孩子吗?

对自己好的时候,我舍得吗?

通过这些问答,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在的自我满足的好不好,你对自己爱得够不够。

03你的内在小孩还好吗?

产后抑郁、溺爱孩子、内在小孩面目不清 —《为何家会伤人》感悟



亲爱的,你看文章累了吧?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放松放松。

请闭上眼睛,安静下来。

先花5分钟感受身体。

足够放松后,想象一个婴儿在你身边。

他长什么样子?他在你的哪个位置?周边是什么样的情形?他用什么表情看着你?他和你关系如何?

亲爱的,这个小孩就是你。

你的内在小孩

TA在你想象中的状态,反映出你早期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关系。

如果这个想象中的孩子的一切都很美好,恭喜你,拥有美好的原生家庭美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这个小孩是孤独的,恶狠狠的,充满怨气的……

请让我来抱抱你。

哦,我的内在小孩,面部表情模糊不清。

我知道了,小的时候,我没有,“被看见。”

是的,也许爸爸妈妈就在我的身边。他们可能在看书、聊天、忙工作、忙家务、打游戏、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

总之,他们可能人在心不在,他们没有好好地和我在一起,快乐着我的快乐,痛苦着我的痛苦……感受着我的感受。

结束语

不知道家为什么会伤人的时候,我们非常迷惘、痛苦;

当我们阅读了《为何家会伤人》之后,我们仍然痛苦,却不再迷惘。

我明白,每一个当下,我们的家庭所给与我们的,已经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

我们无力改变别人,但是可以改变自己;

我们无力改变过去,但是可以改变现在;

我们无力改变现实,但是可以改变观点、信念。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收获许多道理,然后一点一点付诸实践,让它们来幸福我们剩下的人生。

(文中观点不一定正确,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佑妈三火,中学教师,生涯规划师,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有趣有料的学习型妈妈。愿和您一起探讨自我成长发展、育儿等和人生幸福休戚相关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