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骨關節炎診治指南》解讀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關節退行性疾病,多發於中老年人群,4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46.3%1,6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50%2。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展,OA的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OA可導致關節疼痛、畸形與活動功能障礙,進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尤其是症狀性膝關節OA,研究認為可導致全因死亡率增加近1倍3。

OA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疾病進展,矯正畸形,改善或恢復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018版指南推薦,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等因素,可在進行風險評估後選擇階梯化治療或個體化治療。OA的階梯化治療主要包括基礎治療(運動治療、物理治療等)、藥物治療(鎮痛藥物、關節腔注射藥物、緩解症狀的慢作用藥物、中成藥)、修復性治療(關節鏡手術、軟骨修復手術等)及重建治療(關節置換術)。在藥物治療方面,2018年指南對NSAIDs類藥物的應用進行了特別提醒。認為NSAIDs類藥物不良反應廣泛,推薦用藥前應進行危險因素評估,關注潛在內科疾病風險;儘量使用最低有效劑量,避免過量用藥及同類藥物重複或疊加使用。如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性較高,應慎用NSAIDs類藥物(包括非選擇性和選擇性COX一2抑制劑)。

關節腔內注射治療有效緩解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已經獲得廣泛的認可,但由於關節腔內注射的侵入性會增加感染風險,新版指南特別強調了關節腔內注射藥物必須嚴格無菌操作及規範操作。指南認為:關節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起效迅速,短期緩解疼痛效果顯著,但反覆多次應用激素會對關節軟骨產生不良影響,建議每年應用最多不超過2-3次,注射間隔時間不應短於3-6個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可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疼痛,安全性較高,可減少鎮痛藥物用量,對早、中期OA患者效果更為明顯。

玻璃酸鈉在OA患者中的應用已得到國際指南及共識的一致推薦。2017年發佈的《玻璃酸鈉在骨科和運動醫學相關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指出,玻璃酸鈉具有多重的作用機制,包括生物力學作用、止痛作用、抗炎抗氧化作用和軟骨保護作用,這些作用綜合發揮改善關節功能、緩解關節疼痛以及延緩疾病進展的作用4。

眾多循證證據證實了玻璃酸鈉在OA患者中的治療效果:一項納入200例輕中度OA患者的多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顯示,每週使用1次玻璃酸鈉,治療5次,從治療的第5周開始,VAS和WOMAC疼痛評分較安慰劑組顯著改善,療效可持續至第25周5。一項基於加拿大基層醫療數據庫的對照性研究,單純使用玻璃酸鈉的患者與不使用玻璃酸鈉的患者相比,治療2個週期後,玻璃酸鈉組的行走距離顯著長於對照組(P<0.001)6。另有一項多中心的回顧性研究,納入2,343例OA患者,分析結果顯示,玻璃酸鈉的應用可顯著減少NSAIDs用量。因此骨關節炎臨床路徑(2016年版)及《玻璃酸鈉在骨科和運動醫學相關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2017年修訂版)》均認為,對於高齡(>65歲)、伴隨消化道疾病、心腦腎疾病的OA患者,玻璃酸鈉可聯合NSAIDs類藥物治療早、中期OA,玻璃酸鈉可減少NSAIDs用量,安全性更優4,7,8。

參考文獻


1、中華骨科雜誌,2015;35(12):1206-1212.

2、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10;14(6):416-419.

3、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5, 23(7): 1154⁃1157.

4、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 2017(11):1-8.

5、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1 Oct 6;12:221

6、Drug Des Devel Ther. 2015 Oct 15;9:5633-40.

7、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1;15(1):25-34

8、骨關節炎臨床路徑(2016年版), 衛計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