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将进酒》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大嘴巴安东尼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将进酒》是李白诗词中的极品作之一,内容大气磅礴,如雷贯耳。作者借酒述怀,字字斩金截铁,句句荡气回肠。我很喜欢这首诗,但又很难说出最喜欢哪一句。因为喜欢某一句则意味着对其它句的认可度降低,实属不忍。

这首诗写成于李白赐金还乡(客气的说法)离开官场之后,当时心中难免孤愤,不久后与好友岑勋、元丹丘相会饮酒作乐时,其洒脱的真性再无官场上的约束而尽情奔放,豪饮狂歌,留下了这首惊世之作《将进酒》。诗中多有传世名句,常使后人为之击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中即有对自己才干的高度自信与肯定,又包涵着官场职位不在于一时的得失的自我释怀,更有使尽千金而不为金钱所使的豪迈气概,足以秒杀凡夫俗子。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该句中重饮者以至到了轻圣贤的地步,可谓是李白的一大创举,当然也只有诗人能这样。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大志者,作不了圣贤才愿长醉不醒。诗人心境堪比陈王曹植(曹操之子),曹植的诗作《名都篇》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曹植政治前途曾经辉煌一片大好,但最终的才名和地位却仅仅止步在诗酒之上。而这种才名,不正是权力场失意中获取的吗?说圣贤寂寞其实还是诗人自己的寂寞。


如果说非要说对心灵震撼最深之句,我认为应是最后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一句了。昂贵的五花马,价值千金的貂皮裘且不说,甚至能将儿子拿出换洒喝,这种视有物为无物,这种无情与冷血,这种夸张与狂野,其它诗中真还难再有!心中的万古愁难消,又有谁知晓。


湘水微波


感觉每一句都很喜欢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说要我挑最喜欢的一句的话。

我就选: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实话说这句话真的很伤感。

看《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时候,兽医就念过这句诗。

再配上笑林广记里那个故事,让人怀疑人生。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烦啦说这写的是他们每一个人。

有时候我觉得写的也是我。

然后我再想起李白这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就想哭。

想大声哭一场。

所以满腔的壮志凌云,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庸庸碌碌。

当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的时候,我会生出一种恐惧。

为什么人会悲白发?

因为怕老?因为怕死?因为想做的事还没有去做,想得到的东西求而不得?

所以朝如青丝暮成雪根本就不是什么夸张,有一天你发现你老了的时候,你并不是觉得你是逐渐变老的,而是在那一瞬间,你突然就老了。

特别是,还一无所有。

笑林广记里那个不是笑话,是个真实的写照,有多少人把自己活成这个笑话。

李白自己也像个笑话。

但李白就是李白,他背过身,把烦恼全丢进酒杯里一饮而尽。

古龙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珍贵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酒。因为只有酒才能使人忘记一些不该去想的事,而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去想一些他们不该去想的事。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很像。

一样嗜酒如命,一样的痛苦,又一样的乐观。

李白在悲白发之后,便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在拔剑四顾心茫然之后,还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就是人为什么那么痛苦,还要活下去。

古龙说,生命本就是一片空白,本就要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事去充实它,其中若是缺少了友情,剩下的还有多少?

所以李白招呼着岑夫子,元丹丘,同销万古之愁。

----------丸----------


祁门小谢


《将进酒》通篇名句,还真是难以取舍。不过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感觉李白喝醉了酒一样,语句天上一句,地上一句,诗词最根本的意象构建毫无连贯。其实这正是诗人的写作风格。

我们来分析一下李白这首千古风流《将进酒》,然后再看名句。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作于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他在长安当了两年翰林应召,只是为玄宗和贵妃作诗玩乐,离他自己原来希望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天差地远,终于“天子呼来不上船”,最终失望地离开了政权中心。这个时候,他对自己浪费了的年华是感到悲愤的,而且四十多岁的人了,一旦离开,是否还有机会东山再起?这种愁苦的焦虑其实在这首看起来狂放不羁的劝酒诗里表露无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句恢弘大气又构思奇特,让人一下子就进入那种奇特浪漫的想象,黄河水像从天上落下来一样,直奔入海不复回。重点在哪?天上坠水,奔流,水速极快。不复回,没有办法回头。那么接下来怎么写?至少该接着写黄河,或者沧海,或者其他有关联的东西吧?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仙从来不走寻常路,直接写到屋子里镜子前对着白发伤悲的作者了。这可不就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么?但是真的是这样么?其实内里的逻辑关系强着呢。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指时间飞速逝去,从不停留,第二句的字眼在哪?“悲白发”。我因为伤感时光飞速流逝而悲伤啊,头发早上还是黑的,晚上就白了。

所以,李白实际上是用那种完全的不同的意境交织起来互相解说,表明诗歌主旨:“悲白发”。如此严谨的写作章法,你以为他真的是喝醉了酒顺口而成?他的章法不仅仅在于这两句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在于整篇诗歌的谋篇布局。既然已经点明了主题,下面那些看上去不搭界的诗句其实没有一句跑题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正因为“悲白发”,所以就及时行乐吧。但是虚度时光真的是诗人所想吗?我们知道李白从来是个热衷功名的人,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还会回来的。我的千金之材,绝不会被埋没。这四句,前两句无比沉沦,后两句又相当励志。还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写法啊,可是仍然逻辑严密地正反来加强“悲白发”主题的感叹。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详细描写喝酒的场面,一边喝,一边唱着《将进酒》,塑造一个极其热闹的画面,然后突然又清醒一下:“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些东西都不值当,喝死算了。为什么?“悲白发”啊。

热闹场合中的悲伤致命啊,怎么办呢?自己想办法宽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功名如浮云,喝酒的倒是流芳百世。你看那曹植,喝得那个痛快啊。可惜这些话,不过自我安慰罢了,依旧透着悲伤。

在沉思中回到现实:“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酒喝光了?那怎么行?酤酒去,别啰嗦。

结局最为震撼:“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大家一直以来都把关注点放在诗人皮草,宝马换酒的豪气上,有没有发现他为什么这么豪气?与尔同销万古愁!“万古愁”是什么“愁”?就是“悲白发”。再重重地点出主题。

现在大家还觉得这首诗是醉后乱语么?整篇诗歌下来九不搭八,实际从一开始的点题“悲白发”,直到最后的结束,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条主线。李白是怕老吗?他是怕从这次离开皇城,建功立业的机会就难得了,又心有不甘,“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直在悲观感叹年华易老和强行励志之间左右摇摆。

诗解读完了,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这四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时代不一样了,可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拼搏在底层的众生其实和千年前的诗人没有什么区别。有志得意满,满心希望的时候,也有怀才不遇,人生不顺的时候,这些人生的起落都是从来不会在你的生命中缺席,这个时候我们能怎么办?自哀自怨,怨天尤人?

不如敞开心胸,大醉一场。生命如顺水行舟,一旦错过,再也不能上岸,抓住现有的幸福,且自开怀痛饮,得意之时须尽欢:“人生得意须尽欢”,失意之时也要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何?

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要吝啬身外之物:“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李白的《将进酒》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先把原诗写出来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须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篇一气呵成,太多太多的美句,但最喜欢的两句便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两句道出李白高度的自信,可谓财大气粗,豪情万丈。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

李白供奉翰林三年,因性情豪放不羁,恃才傲物,朝廷近侍得罪很多,最后被唐明皇以“非廊庙器”为名,而“赐金放还”。

所谓“赐金放还”,即唐明皇为弥补内心深处对李白的歉疚,特意制作金牌,从金钱方面给予厚厚的补偿。金牌题字为——

“敕赐李白为天下无忧学士,逍遥落拓秀才,逢坊吃酒,遇库支钱,府给千贯,县给五百贯,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失敬者,以违诏论”。

正是唐明皇的金钱补偿,给了政治理想破灭的李白以极大的经济安慰,使得他变得财大气粗,所以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万丈的高度自信。

就连下面“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主人何须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都是一样,他之所以牛皮哄哄地要喝个天翻地覆,就在于唐明皇的御赐金牌:“府给千贯,县给五百贯”——国库的钱他到哪儿都可以支取使用啊!!

也许有人会说:御赐金牌属于小说之类,不太可信。

然而,细细体味,“赐金放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谁能给出比小说更加合理的解说?!

谢谢悟空,开心快乐!


傻吃闷睡871


看此提问无须多加思索,当然就是那句千古流传荡气迴肠的一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哦。思绪一下子回到五十年前下乡插队岁月,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与匮乏的文化环境中,(尤其在一批批上调支工中吾均落选的打击下)本人还未被完全击垮还尚存最后的精神支柱,诗仙李白的这句名诗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尽管当时前景渺茫跌入人生低谷,但就是千百次地在心底坚定默诵这句名言,让我在漫漫雾烟中看见一丝闪亮的晨曦微光。真应了那句格言一一"老天不负苦心人″,在下乡已达五年时转机终于到来,我竟然被推荐上了省内一所有名的大学。记得在过了大队推荐、公社批准、县里审查等关口之后,还须参加全地区统一组织的"文化考查″(就是文革后期张铁生反潮流那一年夏秋),仓促复习紧急上阵的我,就是凭靠还有老三届较扎实的文化课底子,竟在那次在县城举行的入学统考中,取得了全县总分第二名的突出成绩,为之后较顺利地进入山东某重点大学,打下良好基础。这幸运之神的极罕见宝贵的光顾时机,终于被我遇见并紧紧抓住了。感谢上苍!感谢李白君的豪言!


阿生701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杜甫对李白的诗称赞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首《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家喻户晓,有人对这首诗点评道:“ 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重新踏上了云游山河的漫漫旅途。一日,李白、岑夫子和元丹丘,三人登高饮宴,李白借酒兴诗,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

在首诗中,我最喜欢这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为什么?首先这两句诗豪迈大气,极富感染力,将黄河写得波澜壮阔,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其次这两句诗写出了人生易逝,生命的渺小脆弱,令人回味无穷,岁月无多人易老。


阅读与思维


将进酒,李白。全诗豪情奔放,以诗会友,酒助诗兴,写出这首干古绝唱。

开篇便是,

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見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鈡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自古圣贤皆寂寞,维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時宴平乐,斗酒十干姿欢谑。

主人何为言銭少,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換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全诗读来令人振奋,正可谓: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如此豪情,试问干古还有何人,

诗仙亦酒仙,干古诗酒苐一人。


平安2015838969440


诚邀,在回答楼主的问题前,请允许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首诗,李白的《将(qiāng)进酒》真的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诗作,全诗大开大阖,气势如虹,汪洋恣意,具有震古烁今的气势与力量。整首诗充满李白豪迈的诗情和喷薄奔涌的感情,真李白真性情写照的一首诗。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就是宴饮聚会时的劝酒歌,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长安放还之后,约自己的好朋友岑元勋(岑夫子)、丹丘生欢宴豪饮。李白酒醉微醺之时,豪气万千,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诗作。请允许我将全诗引用一下。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开篇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这句开篇诗句基调有一种势不可挡的豪迈与磅礴之气,读来有气势千里的豪情。“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水来势不可挡;“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势不可回。李白用“天上来”和“不复回”两个一涨一消的词语将黄河的雄奇壮观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到了眼前,让读诗的人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激越情怀,这一句开篇诗以一种雄奇的高度统领全诗,也为后文的人生短暂,尽情的享受生命的欢乐定下了基调。

我喜欢这句开篇诗句,也喜欢整首诗,《将进酒》是李白所有诗作中的高峰之作,代表之作,人生得意之笔。


一缕英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其实整首诗我都很喜欢,其中又最钟情于这几句,君不见,那黄河水滔滔不绝一路奔向大海,再不会往回流,时间逝去不会重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人生由青春到暮年不过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生命是何等的短暂。诗人“以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既然生命这么短暂而脆弱,那么我们活在世上还计较那么多干什么,就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让生活拥有太多烦忧,就应当像驴子那样充满美丽的幻想,心平气和的接受生活给予的绝望,所以就又有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却又看出诗人的豪情万丈的情怀,对未来抱有很大的幻想。这两句又给绝望中的人以希望,只要我们抱着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还怕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吗?钱财乃身外之物,相信自己有本事用完还可以再挣回来,而生命流逝却不会再回来,所以快乐生活,极积工作。

整首诗又可以看出只要拥有一个乐观极积

的灵魂总是有办法对付身边的万般不如意的。



西天的云彩4


我最喜欢《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但是,我喜欢的原因可能和大家都不太一样。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可谓是老少皆知,常常用来激励在生活中失意的人,催人奋进。但我的观点却和主流大相径庭,我认为这句话原意应该为“天生我财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出自李白的《将进酒》,整句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整首诗的风格实事求是的说,就是饮酒作乐,表达作者在酒席上的欢愉之情,甚至有及时行乐的情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说出韶华易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下句直接又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写出人生苦短,何不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快乐和满足。诗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富贵和对美酒的喜爱。很明显这就是一首宴酣之余的诗歌,通俗的讲就是喝美了,写了一首赞美美酒的诗,和我们现在同学聚会,晒一晒美食、茅台酒没啥区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字面意思就是“老天既然生下我,我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金花完了也可以再赚回来”,如果这么翻译,单句看并没啥问题,如果把这句话放到上下文中感觉很突兀,这句话前面说的都是光阴易逝,后面所讲都是纵情饮酒,不需吝啬钱财。中间突然夹了一句“我很有才华,我赚钱很会赚钱的”与文章风格严重不符。我的理解是句中的”材“同”财“,意思是:”我的钱本就该买酒作乐,千金散尽也无需担心。因为千金易得,但我们此时美好的时光却一去不返“,这样翻译能和整首诗的风格完美契合。


”材“ 通“财”,财物。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墨子·公孟》;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荀子·君道》;材伎之士。——《荀子·王制》。这就是我大胆猜想的依据之一。其二,不少文人有意无意会借历史上的名人之言来表达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他们特别擅长牵强附会,让自己的意志由古人之口说出,这样既尊重了古人,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有些人为了劝诫后人积极乐观,也可能不顾全诗意境,断章取义。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