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计划,倾听孩子的解释,有申诉的机会

据了解,选择很多学钢琴的孩子并没有自己想学的意愿,只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就想办法让孩子拥有这方面的才华。父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暗中对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如果你没有符合我们的期待,我们就不爱你哦!”于是,当妈妈问孩子“你学钢琴好不好”时,孩子很清楚妈妈希望他能学钢琴,他不想违背妈妈的心愿,所以就勉强自己去学钢琴。这时候每个孩子都很清楚,如果他说“不”的话,绝对会被妈妈讨厌的。结果,孩子一直不敢说不要,这是实施早期教育时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很多妈妈都认为孩子也很乐意学啊!他并没有讨厌啊!但其实是因为孩子无法将“我不要”说出口,并不是他想学,这一点希望母亲能了解。可以这么说,如果孩子已经演变成这样的状况,仍坚持继续早期教育的话,孩子今后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一定欠缺,甚至以后不管做任何事都会缺乏动机。其实,如果不是孩子本身有意愿,而是因为父母强迫他做的话,孩子就会觉得压力很大!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计划,倾听孩子的解释,有申诉的机会

而且,当孩子有压力时,为了不让压力囤积,他会本能地自我防卫,就算不喜欢的事也会勉强自己去做。总之,他会觉得对母亲说:“我不要!”需要更大的压力与勇气才行,所以即使学得很不快乐,还是会继续学下去。与是逼得孩子压抑自己的情感,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抽搐等身体不适的症状。总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就必须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父母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制定好自己教育子女的计划。对人的教育时不能做实验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不仅需要父母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社会、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也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计划,倾听孩子的解释,有申诉的机会

光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当幼儿教师的培养,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班上有个叫冉冉的小便宜,总是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不断有小朋友向我报告冉冉的“罪行”。不知不觉,冉冉给我留下了一个很坏的印象,淘气捣蛋。于是,以后每当冉冉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我总会认为是冉冉不好,总是先批评他,而他也总是嘟着嘴巴,一脸的不服气。一天,又有小朋友来告诉我冉冉把几盒橡皮泥放在了水里。我一听非常生气地重进洗手间问道:“你为什么把橡皮泥扔到水里?橡皮泥是给小朋友捏的,不是放水里玩的!”没想到冉冉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反正你也不会听我解释的。”冉冉确实很淘气,一次他把一只龙虾的大钳子扭了下来,龙虾死了;一次拔了前座小朋友的一根头发,害得人家哭了好久;还有一次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对于冉冉这个被贴上“淘气”标签的孩子,每次出状况,我总是批评他而不给他解释的机会!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计划,倾听孩子的解释,有申诉的机会

其实,很多事情的真正原因我当时并不知道:冉冉觉得龙虾的大钳子会夹痛小朋友,所以才把它拔了,这是其他小朋友事后告诉我的;冉冉看到前座小朋友的头上有一根草,想给她拿下来,他没想到拿草的同时也拔下了人家的头发,这是冉冉的爸爸事后告诉我的;冉冉和小朋友打架,是因为那个小朋友先欺负了冉冉的好朋友,冉冉为了打抱不平才和他打了起来。很多事情我都没有了解清楚,就先批评冉冉,怪不得冉冉会说:“反正你也不会听我解释的。”从那以后我特别注意冉冉的举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冉冉其实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我渐渐地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当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纠纷时,我首先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解释,然后再根据情况教育他们!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计划,倾听孩子的解释,有申诉的机会

这样一来,小朋友越来越信任我、喜欢我了。听我朋友的故事,我不禁联想到外面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也会犯相同的错误。当孩子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时,作为父母,外面能否给他解释的机会?如果我们不管孩子是否做错了事情,不去问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把责任全部推倒他身上,一味地批评和处罚孩子,那么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父母不喜欢什么,他偏要去做什么。因此,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做了不顾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劈头盖脸地斥责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一定要首先给孩子解释和机会,让孩子把孩子的经过说清楚,然后再下结论。这才是赏识孩子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单凭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和责备!

教育孩子方法:制定教育计划,倾听孩子的解释,有申诉的机会

当孩子申辩和结实的时候,父母就会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大喊一声:“住口!”你能想象孩子这个时候该有多么委屈吗?即使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无法弥补。经常被喝令“你不用解释”的孩子,渐渐放弃了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他们背负着很多的委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母赏识孩子的体现,更是孩子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父母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和结论,而要首先倾听孩子的解释。你可以说:“好吧,和妈妈说说当时的情况。”当孩子对一件你曾经认为错误的事情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时,你应该说:“原来你有自己的想法,妈妈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