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之後,又與華為和解,高通的這些官司居然都打贏了?

近日,有外媒消息稱,高通與華為正就專利和解事宜進行談判

。有內部人士透露,談判已經到了最後階段。此次華為與高通和解,華為可能每年要向高通支付超過5億美元的專利費用。

作為國際芯片廠商,高通對一般消費者而言,還是很陌生的。在華為之前,高通與蘋果的幾輪拉鋸戰,讓行業外的更多人知道了高通。對於高通來說,跟各個公司撕來撕去已經不稀奇了。但縱觀這麼多年高通的官司戰,除了一些國家的反壟斷罰款,大部分專利費方面的官司都以高通勝訴作為結尾,這就顯示出高通“技術在手,天下我有”的硬氣了。

蘋果之後,又與華為和解,高通的這些官司居然都打贏了?

業內有一個笑話:高通公司的律師比工程師還要多。高通僱用大批知識產權律師,專門為公司申請專利,它築起一堵高高的知識產權圍牆,每年高通淨利潤的很大一部分都來源於專利許可費,這是全球絕無僅有的商業模式。這也是因為高通作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通信企業,全球最大的移動芯片供應商,掌握著全球範圍內旁人暫時無法超越的核心技術。

高通的主要收益來自於兩部分:專利授權和手機基帶芯片出售。手機制造商如果使用了高通芯片,要付芯片的錢及專利費;設備商建基站的芯片如果使用了高通專利,也得付專利費;對於運營商來說,一方面需要採購手機廠商的定製機,另一方面,還需要採購設備商生產的設備,得間接付出兩份專利許可費用。簡單來說就是,高通“三家通吃”,這也是為什麼高通會引來這麼多官司的原因。

蘋果之後,又與華為和解,高通的這些官司居然都打贏了?

除了專利費收取的範圍廣以外,費用高也是一方面。據瞭解,在被高通授權的每一部手機中,都要從中抽取5%作為專利使用費,被人形象的稱為“高通稅”。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手機賣100元,那廠商得給高通5元。如果手機賣1000元,那就要給50元。售價越高,要付給高通的專利費用也就越高。華為和解金額低於蘋果也是這個原因,iPhone手機售價普遍要比華為手機貴很多,所以蘋果要交的“高通稅”也越多。

蘋果之後,又與華為和解,高通的這些官司居然都打贏了?

不過,隨著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廠家利潤本來就微薄,高通還一律收取這麼多的“高通稅”,自然會有更多廠商有意見。對於高通的“霸王條款”,儘管很多芯片廠商試圖向它發起挑戰,但是短期內它的霸主地位仍然非常穩固。其它通信廠商能做的只是不斷耕耘,這次華為與高通和解的金額低於蘋果,另一部分原因就是華為在通信領域也有用非常多的專利,尤其在5G技術標準上,華為在3GPP大會上爭取到了三分之一的技術標準。這樣可以通過和高通之間的交叉授權扣除掉相當一部分專利費。

一個公司靠收專利費致富那必然要具備兩項本事:技術創新能力和極為高超的打官司能力。毫不誇張的說,高通的江山是打官司“打”出來的。但如今,手機芯片產業已經從高通一家獨大向百家爭鳴發展,華為、聯發科、三星等廠商紛紛崛起,使得芯片銷售利潤率迅速下降。作為不生產手機設備的高通公司來說,芯片銷售渠道越來越窄,銷售價格越來越低,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大。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可見高通在未來或許也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