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銀行是“最小微”的銀行?

導 讀 ( 文/ 財經國家週刊 中騰泰戰略整理 )

作為民營經濟的重要構成,以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的意義不言而喻,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支持,是小微企業賴以發展的“血液”。

哪家銀行是“最小微”的銀行?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降低。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全口徑小微貸款餘額33.49萬億元,佔各項貸款餘額23.81%。其中,普惠型小微貸款(1000萬元以下)餘額9.3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79%,較各項貸款增速高9.2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的戶數1723.23萬戶,較年初增加455.07萬戶。

3月初至今(截至4月25日),國內已有22家上市銀行公佈了年報,“小微”成為其中的高頻詞,在部分銀行年報中甚至出現數十次之多。

那麼,這些銀行中,誰服務了最多小微企業,切實解決了其融資痛點呢?

01、大行搶跑“小微”賽道:平安增速最快

2018年以來,各大行支持小微的力度驟增,呈“爭先恐後”之勢。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商業銀行小微貸款餘額合計約25.22萬億元。其中,城商行、農商行佔比明顯增加,貸款總額逼近國有大行。(見下圖)。

哪家銀行是“最小微”的銀行?

圖:2017年和2018年商業銀行小微貸款餘額對比(億元)

這並不難理解:國有大行服務小微的“觸手”有限,風險管控更為嚴格,因而業務增速受限;而城商行、農商行在定向降準等多維度政策要求下,服務小微的熱情驟增。

上述22家商業銀行年報及其他公開信息中,約六成銀行主動亮出了小微業務的相關數據。

小微貸款增速上,截至2018年末,按照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認證標準計算,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為三個梯隊。

其中,平安銀行增速最快,其小微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61%,在已公佈數據的銀行中排名第一;

第二梯隊是建行、貴陽銀行、中信、交行、北京銀行、西安銀行,同比增速分別為50.81%、42.8%、39.21%、29.63、27.5%、21.74%;

第三梯隊則是工行、郵儲、光大、中行及招行,同比增速在10%-20%之間(見下圖)。

哪家銀行是“最小微”的銀行?

2018年5月,銀保監會提出要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的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的同比增速,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客戶數要不低於去年同期。

不少銀行在2018年年報中迅速響應:中信銀行“兩增”口徑普惠金融貸款餘額136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45億元,增幅48.45%,在已披露該信息的銀行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光大銀行該口徑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0.74%,以及交通銀行該數據同比增長262.8億元,增幅29.63%。

02、民營黑馬:網商銀行服務小微數量最多

與貸款餘額相比,貸款客戶數量更能體現出銀行扶持小微企業的力度。

建設銀行是目前唯一能查到的公佈累計服務小微企業總數的大行,截至2018年末,共計225萬戶。

相比之下,民營銀行有不少都披露了這一數據。

截至2018年末,中信百信銀行累計服務58萬戶小微企業,微眾銀行累計服務34萬戶小微企業(見下圖)。

哪家銀行是“最小微”的銀行?

而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則成為最大的黑馬,其服務小微企業的相關數據在所有銀行中明顯領先:截至2018年末,累計放款2萬億元,其中2018年新增1萬億元;截至2018年末服務小微企業及個體經營者1227萬戶,截至目前已超過1500萬戶。

在服務小微企業總數這個數據維度上,網商銀行高達其他已公佈信息的民營銀行的20倍以上,約為建設銀行的5.5倍。

觀察近三年數據可發現,從2016年底的277萬戶,到2017年底的571萬戶,再到2018年底的1227萬,網商銀行服務小微的數量每年都在保持100%的高速增長。

截至2017年末,我國小微企業法人約有2800萬戶,個體工商戶約6200萬戶。截至目前,網商銀行一家銀行就服務了中國約超過10%的小微客戶。

作為首批獲得牌照的民營銀行之一,網商銀行於2015年6月成立之時,曾被馬雲立下了“5年內服務1000萬小微企業”的目標,而這一目標早在2018年就提前實現了。

小微企業覆蓋面迅速擴大,得益於網商銀行的技術與下沉戰略。

一方面,網商銀行“310”(3分鐘申請、1秒鐘放款、0人工介入)全流程線上信用貸款模式具備互聯網的規模擴張效應,而其依託於螞蟻金服的大數據風控體系,可將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具備商業可持續性。

2017年起,網商銀行的服務從線上網商走向了線下碼商。通過一張支付寶收錢碼,網商銀行為線下近一億小微經營者(包括個體工商戶)提供了“多收多貸”業務,累計已為514萬碼商提供了信用貸款,迅速擴大了小微服務的覆蓋面。

03、探底“小微”,網商銀行戶均餘額僅2.6萬元

市場普遍認為,小微類的戶均貸款,也是衡量銀行是否切實服務“小微”的關鍵指標。

已發佈年報的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公佈的小微貸款都遵循了國標口徑,即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含)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此外,央行針對小微貸款還有一個定向降準後的認定,即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的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和助學貸款。

然而,儘管大行在有關部門政策引導下已在逐步降低小微判定標準,但實踐中仍然不及中小銀行接地氣,因為貸款數額較大的企業往往規模大,對銀行來說,其成本與風險更為可控。

相比之下,民營銀行則普遍在“探低”。

如新網銀行的筆均貸款金額約10萬元;華瑞銀行的產融類小微貸款戶均放款約為50萬元,單筆最小額8404元。

微眾銀行曾表示,其小微企業貸款戶均授信金額為傳統銀行的10%:戶均授信金額為32.19萬元,筆均提款為19.47萬元。

而網商銀行再次刷出了紀錄:2018年,其戶均貸款餘額僅為2.6萬元,筆均貸款更低至1.1萬元。而其2018年新增的1萬億元貸款中,96%都發放給了貸款需求在100萬元以下的企業,筆均貸款時長約90天,年使用貸款頻次8次。這些“小、頻、短、急”的需求,是典型的小微需求。

因此,民營銀行服務的可謂小微中的小微。以微眾為例,其服務的小微企業平均僱員人數僅10人,6成以上為年營收500萬元以下的企業。

而網商銀行所服務的小微企業,僱員人數在5人以下的佔到半數以上,甚至還包括個體戶、路邊攤。從營收規模上看,年營收在100萬元以下的企業高達78.16%,年營收50萬元以下的企業則高達63.5%。

而小微企業中的象徵著中國經濟“毛細血管”的底部群體,其融資服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空白。網商銀行的數據顯示,其服務的小微客戶中,從未獲得任何企業類貸款記錄的比例分別高達80%,微眾銀行的這一數據則為66%。

作為民營經濟的重要構成,以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的意義不言而喻——民營經濟佔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超過90%,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70%以上的發明專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顯示:每戶小型企業能帶動7到8人就業,一戶個體工商戶帶動2.9人就業。

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支持,是小微企業賴以發展的“血液”。可以看到,中國的金融體系的層次正在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尤其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新網銀行等具備互聯網基因的民營銀行,正在將“血液”運往“毛細血管”,填補金融市場中長久以來存在的這塊空白。

本文轉載自《財經國家週刊》2019年第10期,中騰泰戰略查詢網商銀行4月30日公佈的年報顯示。

2018年,網商銀行的淨利潤為6.7億元,在目前所有已公佈年報或財報的銀行中,利潤幾乎墊底。對此,4月22日剛上任的網商銀行新任行長金曉龍表示,

營收和利潤從來不是網商銀行在意的目標,網商銀行從成立之初就確定只做一件事:服務好小微企業,解決他們的痛點和問題。

金曉龍說,今年,網商銀行有且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繼續服務更多的小微商家,並盡力降低給小微商家的貸款利率。

“如果說在利潤幾乎墊底的情況下,還要做這件事是傻子,那我們就是要繼續當一家‘傻子銀行’,我們的目標本來就是做服務小微企業最多但利潤最少的銀行。”他說。

哪家銀行是“最小微”的銀行?

哪家銀行是“最小微”的銀行?

關 於 中 騰 泰

中騰泰戰略是一家專注於為金融機構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為企業提供定製化、有深度、一站式的海外研修項目及企業上市和管理諮詢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