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北的她带火了太原一支“合唱团”

来自东北的她带火了太原一支“合唱团”

每天上午10时,太原市老军营盆景公园里定会响起一阵阵歌声,上百位中老年居民聚在一起享受着歌唱的乐趣。因为合唱团成立于去年9月9日,故取名为“快乐久久”合唱团。这支合唱团是居民自发组织的,老师也是义务教唱歌,一天又一天从不间断,久而久之,这个团队在老军营周边社区里名声大噪。5月7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探访了这支合唱团,聆听背后的感人故事。

不收一分钱的合唱团诞生

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太原市老军营盆景公园,在广场中央看到了“快乐久久”合唱团,近百名歌友统一戴着花色小帽,围成半圆形,每人捧着一个歌本,在老师指挥下歌唱。担任指挥兼老师的是一位50多岁的女士,她叫陈黎。提起陈黎老师,歌友们无不伸出大拇指点赞。

陈黎原本是辽宁省锦州市的一名专业独唱演员。几年前,定居太原的女儿即将临盆,她便来到太原跟着女儿一家生活,陈黎的八旬父亲也到了太原。小外孙出生后,陈黎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父亲和小外孙。陈黎的父亲喜欢书法,常去盆景公园练习地书。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园里的人得知这位老人的女儿陈黎会唱歌,便提出想跟着她学习。就这样,去年9月,合唱团初具规模。

“团队不收一分钱,教大家唱歌也不收费,只要愿意学唱歌的人,都欢迎大家参加!”陈黎说,一开始,歌友只有三四个人,渐渐地,队伍越来越庞大,慕名参加的人很多,最远的有从万柏林区义井来的,还有从南中环赶来的。就这样,一支由居民自发组成的百人合唱团诞生了,每天上午,总能见到陈黎教居民唱歌的身影。

线上线下多渠道交流学习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起初,陈黎只是想着随便教大家唱唱,但是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她便开始系统性教学。每天上午10时至11时,是固定的学习时间,前半个小时,陈黎教大家如何发声,调节气息,做一些基础的训练。后半个小时,大家便跟着她的节奏练习。

除此之外,大家还组建了一个微信群,进行线下交流和学习。陈黎教大家识谱,学习一些乐理知识,会在里面示范标准唱法,大家跟着完成“作业”,把自己的歌唱作品发进群里,只要有时间,陈黎便会时时点评,一天24小时不间断。经过老师专业系统的教学,很多“门外汉”找到了唱歌的诀窍。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唱歌的正确站姿,学会了如何呼吸平稳、自然又有控制地歌唱,更懂得了如何高音不破音、低音不压喉。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歌唱。团队成员李女士说:“我们都是老年人,学东西慢,可陈黎从不怠慢,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教我们!以专业歌唱演员的标准要求我们,每一个唱歌细节都要教到,特别细!”“她对我们一视同仁,可以说,我们是摸着老师的肚子学会唱歌的!因为唱歌,整个人的精神气色都变好了!”牛女士说,她是癌症患者,因为跟着老师学唱歌,重新收获了快乐和健康。

抱着外孙教唱歌

陈黎上有老下有小,每次去公园教唱歌,都会带着父亲和小外孙。团队成立一年多来,除天气原因外,每天上午10时,陈黎都会和父亲一起带着小外孙准时出现在小广场上。最让人感动的是,前一阵她的小外孙生病,趴在姥姥肩膀上不肯下来,陈黎就这样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指挥大家唱歌。

说起这件事,团队成员们纷纷拿出手机,向山西晚报记者展示手机里记录的照片和视频。通过影像,山西晚报记者看到陈黎老师一丝不苟地教着大家,看到老师这么辛苦,合唱团成员给老师找来了板凳,陈黎坐在凳子上,抱着外孙教唱歌。说起这件事,好几个合唱团成员围着山西晚报记者直夸陈黎老师“敬业又认真”“很无私,很感动!”一位团队成员眼含泪花说:“老师跟我们讲过,只要大家有事,悄悄离开就可以,不用请假。我们有事可以离开,但是老师有事却一直在坚守,真的很辛苦,让人感动,能遇到这样一位技艺高超、德行出众的老师,真是万幸!”团队成员史珊玲说:“陈黎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对每一个人都很亲切,有一次,看到歌友的衣服扣子扣错了,她边唱边走过去帮她重新扣对。我们跟着老师,不仅学唱歌,更是学做人!”

对于大家的感激和感动,陈黎却说:“其实,我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么伟大,只是看到大家渴望学习的眼神和目光,便不忍心停课!我得为大家负责!”前段时间,陈黎得了急性支气管炎,队友们自发组织去家里探望,陈黎很感动,她说:“因为唱歌,让我在异地他乡的太原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到了久违的温暖!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唱歌获得快乐,把快乐带回家,传递给更多的人!”山西晚报记者冯华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相关视频。

视频拍摄:山西晚报记者 冯华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记者 赵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