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

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孟和套格套简介:现在内蒙古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展览与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内蒙古大学硕士、并修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课程。曾访学蒙古国立博物馆、日本学艺大学、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以及日本立正大学等地。


翁牛特旗


翁牛特旗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存。新石器时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创造了的“红山文化”。

“翁牛特”是蒙古语部落名称,汉语意思是诸王会盟之地。翁牛特旗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距今8150—7350年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4200年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铜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玉龙之乡


乌丹在1971年出土了“中华第一龙”,那是红山文化的标识性文物。巨型碧玉龙将中华古文明史向前追溯了一千五百余年,翁牛特旗因此享有“玉龙之乡”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赛沁塔拉遗址是“中华第一龙”碧玉龙的出土地,距翁牛特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向北10公里,东面2公里是布日敦湖,南面1公里曾是河流。遗址地势北高南低,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2万平方米。1975年,辽宁省博物馆对这里进行过考古调查,2006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采集有陶片和石器标本。“中华第一龙”经过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鉴定,认为是新时期时代的玉器——龙形器,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一定论,对于中国的史前史是一个巨大突破。

红山文化玉器具有典型的地域和时代风格.开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由此,西辽河上游地区与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并列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两大雕琢和使用玉器中心之一。C形玉龙,作为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类之一,目前所知能够确认出土地点的两件红山文化C形玉龙均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

碧玉龙发现于l971年,黄玉龙发现于1949年。两件玉龙的发现者均已查明,玉龙的出土地点赛沁塔拉和东拐棒沟经考古调查确认为文化内涵较单纯的红山文化遗址,由此可以断定两件C形玉龙均应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遗物。从C形玉龙的造型特征看,与红山文化玉猪龙明显有别。C形玉龙头部与身体的粗细比例大体相当,吻部较长,双目呈梭形外凸,身体弧曲呈C形,首尾明显分开,最显著的区别在于C形玉龙的颈脊竖起一道飘逸的长鬣。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黄玉雕龙

摄影:庞雷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翁牛特旗博物馆


翁牛特旗博物馆镇馆之宝毫无疑问是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玉龙。

翁牛特旗博物馆展览以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辽代、元代、明清时期藏品为主,向人们宣传、展示翁牛特旗大地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基本陈列为《翁牛特旗历史文物展览》,展出藏品170件,展览分为六个部分:历史的开端——旧石器时代,展示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遗迹和遗物;中华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时代,展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遗迹和遗物,突出展示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龙及黄玉龙;草原青铜文明——夏家店上、下层文化,展示四件大型青铜器——甗三鼎,以及青铜短剑等青铜时代文物;绚丽多彩的辽代文物,展示契丹民族创造的精美和珍贵的辽代文物;元代全宁路出土文物,突出展示元代全宁路故城出土的瓷器;明清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主要展示清代晚期的瓷器。

翁牛特旗博物馆藏品来源主要为野外采集、有偿购买、接受各类捐赠等。藏品最大特色为实物,以各历史时期的玉器、瓷器、铜器为主。现有馆藏文物为6455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1件(组),二级文物95件(组),三级文物155件(组)。1949年在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黄玉龙、1976年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缠枝纹玉壶春瓶、1981年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青铜甗等文物,均为馆藏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