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重文抑武,宰相須用讀書人,各級官員讀書蔚然成風

乾德三年,趙匡胤無意中發現宮人所用銅鏡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鑄"

字樣,大惑不解。宋太祖趙匡胤,因出身行伍,只粗識文墨,對年號未甚考究,在此前曾只要求選一古來未曾用過的即可。而眾臣大多孤陋寡聞,集議改元"乾德"。見此銅鏡便問詢宰相趙普,結果被問得張口結舌。後召翰林學士竇儀詢問,方才知"乾德"原是前蜀王衍用過的年號,而此鏡定是蜀中所出。趙匡胤嘆曰:"宰相須用讀書人",自此定下重用儒臣之策。

宋太祖趙匡胤:重文抑武,宰相須用讀書人,各級官員讀書蔚然成風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宋朝文人地位很高,趙匡胤甚至立下不殺文人的規矩。文人治國給宋朝帶來經濟和文化上的繁盛,特別是經濟上達到封建土朝的頂峰,文化上也因為宋詞而和唐朝並舉,文學史上的唐宋八大家宋朝佔了大半。

宋太祖重文,當屬不刊之論。從言論上說,宋太祖號召"武臣盡讀書",許諾"宰相須用讀書人",表示"事業付之書生",立誓"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崇士大夫,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之譽,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稱的上是五代十國野蠻政治的終結者,又是後世歷朝文明政治的開拓者。

宋太祖趙匡胤:重文抑武,宰相須用讀書人,各級官員讀書蔚然成風

宰相趙普畫像

在中國的皇帝裡,趙匡胤應該算是比較喜歡讀書並且大力提倡尊重讀書人的一類,當然,這也出於抑制武將兵權過重的考慮。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據說,也是被趙匡胤逼出來的。

宋太祖是個嚴重的失眠症患者,常常因此"睡不能著"。他還是個夜遊神,不時深更半夜微行至功臣之家,以致趙普"退朝不敢脫衣冠",夜間只能和衣而臥。宋太祖既防範武將,又限制文臣,兩個方面的措施都不少。但就其內心深處而言,他無疑認為文臣的威脅小於武將,並時有流露。趙匡胤對趙普說:"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朕欲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使都貪濁,也比不上一個武人。"在宋太祖看來,任用文士可能產生的危害遠不及武人來得大,更不會像武人那樣危及政權的根本。不管趙趙匡胤的本意如何,隨著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實施,重文輕武成為了宋人的普遍風氣。

宋太祖趙匡胤:重文抑武,宰相須用讀書人,各級官員讀書蔚然成風

相關圖片

在他看來,"措大眼孔小賜與拾萬貫,則塞破屋子矣" 宋太祖不甚擔憂文臣貪腐,心中惟恐武將搗亂。他對宿將再三大談其"為君難":"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也。"甚至居然如是說:"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顯而易見,其最大心病在於武將策動兵變,以至黃袍加身。

趙匡胤雖是出身於累代武人世家,但他自幼酷愛讀書,對有才幹的讀書人尤為欣賞和鍾愛。史籍記載宋太祖:"獨喜觀書,雖在軍中,手不釋卷。"周世宗曾考問他: "卿方為朕作將帥,闢封疆,當務堅甲利兵,何用書為?"他回答:"臣無奇謀上贊聖德,濫膺寄任,常恐不逮,所以聚書,欲廣聞見,增智慮也。"趙匡胤即位後,對近臣說:"今之武臣欲盡令讀書,貴知為治之道。"除要求武將加強讀書外,他還督促頗有智謀的宰相趙普也要抓緊讀書學習,充實根底。

宋太祖趙匡胤:重文抑武,宰相須用讀書人,各級官員讀書蔚然成風

杯酒釋兵權

文人治國是宋代政治的一個顯著特色。在宋代最高統治者"重文抑武"的政策下,文士被大量地吸納到統治階層中,並在宋代政治結構中形成了一股中堅力量,形成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同時,在宋代儒學復興的背景下,具有"學者一官員"二重身份的士大夫階層,繼承和發揚儒家文化傳統,以履行聖人之"道"為己任,以致君堯舜、迴歸三代為最高政治理想,並積極地在政治活動中付諸實踐。

宋太祖非常重視知識分子,強烈意識到教育、知識、人才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趙匡胤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而有天下之後,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生產的措施的同時,又大力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尊重知識與人才。宋太祖經常深入教學實際,多次視察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親自過問和指導教育工作,解決教育上的經費問題,史書稱為"宋祖視學"。

宋太祖認識到必須要有一大批忠孝兩全、文武兼備的人才,而人才又需要教育來培養。宋太祖也清醒地認識到,必須改變和完善只會打仗不會治國的以武人為中心的軍事官僚機構,讓武人及其後代學會治理國家和通曉治道的本領。

宋太祖趙匡胤:重文抑武,宰相須用讀書人,各級官員讀書蔚然成風

論語

宋太祖經常對他的近臣說:"今之武臣欲盡令讀書,貴知為治之道。"這位武人出身的開國皇帝清醒地認識到:治道就是知識之道,只有掌握了知識的人,才能治理國家。他把興辦教育、讀書學習、掌握知識看成是固國本、興大業以利天下的事。

趙匡胤特別對他身邊那些只會用兵打仗的武將鼓勵,不懂治理國家的武臣們要下番苦功夫,橫下心來好好學習,搞通治道。因為當時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的餘風未消,一般武人,只會擁兵自重,暴欲錢糧,對管理國家之道則一竅不通。

宋太祖所下的讀書指令對武臣們由"外行"變成"內行"起了很大的督促作用,當時有位"寡學術",只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趙普聽到皇帝要他讀書以通治道的勸告之後,讀書特別賣勁,"上每勸以讀書,普遂手不釋卷"。而對於那些不肯讀書,只靠資格,無功而祿,無才而宦的人,宋太祖就要給以罷黝。在宋太祖的推動下,從朝廷到地方,各級官員讀書的風氣蔚然形成,為北宋文治的大政進一步夯實了根基。

︱更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