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茶之苦味:良药苦口利于病 梅花香自苦寒来

品读茶之苦味:良药苦口利于病 梅花香自苦寒来

苦是一种味觉,与甜相对,是中国传统“五味”(酸苦甘辛咸)之一,也是茶的五种基本味道(苦涩甜酸爽)之一。苦是一种比较难以接受的味道,但从健康的角度看,良药苦口利于病;从品茗的角度看,梅花香自苦寒来。

良药苦口利于病

苦是茶的本性, 古人称之为“苦茶”。最早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国先民的长期培育和驯化,茶树由“野生型”变为“过渡型”,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栽培型”,茶也因此成为可以入口的饮品。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以后,茶首先是作为药用,这说明茶性本苦,吃茶如吃药。

茶之所以有苦味,是因为其中含有咖啡碱、茶叶碱等碱类物质。咖啡碱是一种生物碱,它存在于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中,分子式为 C8H10N4O2,1820年P-J佩尔蒂埃发现。咖啡碱不仅会刺激舌头上的味蕾而产生苦味,而且会刺激人体中枢神经而产生兴奋,达到提神醒目的效果。医药上可用作心脏和呼吸兴奋剂,也是利尿合剂的成分之一,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抗烟酒、利尿、调节体温等作用。

品读茶之苦味:良药苦口利于病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茶,咖啡碱的含量相较于其它茶类要多得多,其苦味也比其它茶要来得浓烈刺激。我们品茶,不仅仅是想通过这种刺激去寻求提神醒目的“兴奋之旅”,更多的是想透过这种滋味去体验品茶的“文化苦旅”。

苦是一种比较难受的感觉,是大家比较抗拒的味道,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不喜欢苦的滋味。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上,适当的苦能体现茶的刚性,而且当苦味化开后,茶的甘味就慢慢显现出来,产生回甘的效果,即所谓的“苦能回甘”。我们品茶,就是想从略带苦味的茶汤中去体验茶由苦入甜的感觉,从而体会“苦尽甘来”的滋味,这是普洱茶带给品茗者的人生感悟,也是普洱茶之苦的价值所在。所以说茶有点苦味,仍是好茶,没有苦的茶,反而会有点美中不足。

如何品评茶的苦味?有三个要素值得评判:一是苦味与其他味道的协调性,二是苦味化开的速度,三是苦后回甘的状态。从品茗的角度来看,均衡协调的苦味不仅不会令人抗拒,而且能让人接受,犹如凉瓜之爽苦,甘草之甘苦。而苦味化开速度的快慢,反映了茶中苦味物质与其他呈味物质的协调和掩盖状况,苦味物质多,其他物质含量少,协调掩盖的时间长,苦味化开慢;苦味物质少,其他物质含量多,协调掩盖的时间短,苦味化开快。至于苦后回甘的状况,则与苦味的轻重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品质优良的普洱茶,苦味重,回甘强烈、饱满、持久;苦味轻,回甘虽弱但饱满持久。而品质不良的普洱茶,整体回甘都较差。

品读茶之苦味:良药苦口利于病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同茶性、不同苦味

茶滋味是茶的呈味物质在口腔内的综合作用产生的,而由于茶的品种、树龄、制作工艺和贮藏环境等差异较大,内含物质的比例也有所差异,所展现出来的苦味也千差万别。

生茶之苦:普洱生茶为自然发酵,茶叶中不仅有咖啡碱、茶叶碱等和碱类物质,而且有茶多酚、儿茶素等酚类物质,滋味有苦有涩。因此,生茶之苦,是刚烈的苦、刺激的苦。

熟茶之苦:普洱熟茶为人工催熟,经过渥堆发酵后,茶中咖啡碱、茶叶碱等碱类物质有所减少,滋味变得比较温和柔顺。因此,熟茶之苦,是温和的苦、柔顺的苦。

台地茶之苦:台地茶由于密植且根系入土浅,吸收土壤养分少,需要施肥补充养分。同时受阳光紫外线直射,茶多酚、儿茶素大量生成,氨基酸等其他物质却相对较少,缺乏氨基酸等物质的协调和掩盖。所以,台地茶之苦,是明显的苦,外露的苦。

古树茶之苦:古树茶属于乔木大树茶,树高叶茂,根系发达,地面阴凉。这种生长环境使得茶叶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内含物质较高,能够起到协调和掩盖苦味的作用。因此,古树茶之苦,是清凉的苦、舒爽的苦。

新茶之苦:普洱茶为后发酵茶,新茶中的苦味物质尚未被转化,咖啡碱、茶叶碱等碱类物质还大量存在,苦味浓烈、刺激。所以,新茶之苦,是直接的苦、张扬的苦。

老茶之苦:普洱茶经过几十年的后期转化,咖啡碱已转化成其他成分,苦味基本消退,已经没有茶的苦味了。因此,老茶之苦,是醇和的苦、内敛的苦。

茶性本苦,人生皆苦。茶之苦来自于咖啡碱,人之苦源自于贪嗔痴。茶由苦变甘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化过程,人离苦得乐也需要一个漫长的修行历程。普洱茶经过几十年的陈化,咖啡碱成分慢慢减少,其转化物却渐渐增多。虽然减少了茶的刚度,但却增加了茶的醇度,茶汤也因此变得甘醇,别有一番滋味。犹如一个人经过几十年的修行,刚强的性格会慢慢减弱,包容的性格却渐渐增强。虽然少了年少的血气方刚,但却多了成年的成熟稳重,思想内涵也变得深沉厚重,别有一番风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