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縣牛埠鎮:荒灘裡刨出“金疙瘩”

扶贫 | 无为县牛埠镇:荒滩里刨出“金疙瘩”

近年來,無為縣牛埠鎮百窪村黨總支注重發揮組織優勢,提升村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的能力,大力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經過多年努力,百窪村從一個一窮二白的“空殼村”蛻變為集體收入60多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超過2.5萬元的經濟強村。

引進新型產業模式,荒水變“金灘”

長期以來,百窪村擁有的荒水荒灘等集體資源處於“沉睡”狀態,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經過多方考察,村“兩委”班子決定引進一種新型產業模式“漁光互補”項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實現多重立體效益。

扶贫 | 无为县牛埠镇:荒滩里刨出“金疙瘩”

2015年,百窪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蕪湖信義光伏有限公司,建設50兆瓦“漁光互補”發電站。2016年底,該項目併網發電,向國家輸送電源6000多萬Kwh,光伏發電產值6000多萬元。村裡年租金收益達到103萬元,其中村集體收益63萬元,周邊群眾收益40萬元。

依據相關政策,光伏電站前三年免稅收,隨後兩年減半稅收。從今年起,預計可帶來350萬元的稅收,為百窪村乃至牛埠鎮都提供了穩定可觀的收益。

發展特色產業,“能人”帶增收

給村裡的種植大戶與致富能手,盤活閒置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致富。水產大戶曹保旺常年進行水產養殖,實踐經驗豐富,村“兩委”帶著他一起到盱眙等地考察學習。

2018年,曹保旺共養殖龍蝦800畝,純利潤達到200萬元。今年又增加了1000畝,預計利潤至少達到40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40多戶閒散勞動力實現了就業,周邊20多戶農戶都養起了小龍蝦,走上了致富路。

種植大戶周恆芳接手荒灘後,前後花費3年時間,投資600多萬元修建了圩埂,建起了機電泵站,配套建設烘乾倉儲設施,將荒灘改造成了良田。2018年,周恆芳共種植水稻1500畝,年產水稻200多萬斤,烘乾水稻5000噸,為50多戶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機會,創造了20多萬元工資性收入。

瞄準國道經濟,發展再壯大

百窪村始終堅持以群眾利益為導向,經濟與民生全面發展,在成功轉型為經濟強村後,開始全力投入村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百窪村實現了水泥路“組組通”,並對村內水域周邊4公里的圩埂進行了加固,20多個自然村3000多村民從中受益。維修改造3個排澇站、2個抗旱站、渠道硬化,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優化。

扶贫 | 无为县牛埠镇:荒滩里刨出“金疙瘩”

為最大發揮村集體資金收益,實現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村“兩委”籌劃,待穿村而過的G347國道貫通後,利用交通優勢,一方面可以嘗試發展倉儲物流,另一方面繼續整合村裡荒水、荒坡等資源,發展一批休閒農家樂,繼續帶動村集體增收,帶領群眾奔小康。今年,村集體還拿出4萬元給全村8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全部購買了銀齡安康保險。

啟示:從昔日的“空殼村”,到如今的“領頭羊”,百窪村的蛻變,得益於走出了一條資源變資產的改革之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必須結合村情實際,只有深入開發資源潛力,提升增長空間,才能充分挖掘閒置資源的新用途、新價值,讓沉寂的鄉村重新煥發生機,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為農村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投稿平臺:“智慧無為”手機臺/ "無為發佈"“無為廣電”微信公眾號/“無為週刊”(0553-2538071)

© 無為廣電融媒體中心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

扶贫 | 无为县牛埠镇:荒滩里刨出“金疙瘩”

圖 文 | 潘浩

編 輯 | 潘浩

審 核 | 王榮

監 制 | 陶玉雲 孫立文

扶贫 | 无为县牛埠镇:荒滩里刨出“金疙瘩”扶贫 | 无为县牛埠镇:荒滩里刨出“金疙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