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找準“產品-市場契合點”

创业学校 | 第三章:找准“产品-市场契合点”

本文者:Victoria Berezhna

唯有通過不斷地試驗、迭代並消化顧客反饋,才能得到與龐大市場完美契合的偉大產品。

BoF 推出的《創業學校》( Start-Up School )是一個由七大章節組成的創業指南內容項目,文章主題囊括了從融資、產品符合市場需求( PMF )到規劃最終的退出策略等,還附上相應的工具、模板與框架。

在創立 Lyst 之前,Chris Morton 與三位時尚達人合住一屋。他偶爾會觀察他的室友,看她們為了買一雙高跟鞋,用瀏覽器打開幾十個網頁,仔細比較不同零售商售賣的款式和價格。於是,他計劃為時尚消費者打造一個時尚信息網站,類似於展示酒店信息的旅遊網站。

Morton 沒有制定商業計劃或給投資者打電話,他開始驗證自己的猜想:他認為人們更喜歡以這種方式購物。2010 年,他做出了一個名為 MVP 的最小的可行產品,這個網站上只有一件商品:Mulberry Bayswater 包包。他向幾位朋友展示了他的產品,然後聽取他們的反饋,最終將這個產品打造成了今天的 Lyst 。

“在開發原型產品之前,你必須瞭解顧客需求,並且知道該如何滿足他們,” Morton 說。

打開任何一本創業教程,你會發現它們的創業指導都很直截了當:制定商業計劃,準備好啟動資金,組建團隊,開發優質產品,然後將產品推向市場。

許多初創企業仍在使用這一模式。在過去,這一模式尚有用武之地,當時初創品牌最重要的工作是與批發商打交道。但在今天的時尚行業,由於交付週期較長且成本更高,這一模式正變得日益過時。

近年來,不少最成功的初創品牌採用了不同的模式,它們以最快的速度推出產品,然後持續優化產品,直至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PMF)。

“產品-市場契合點”由 Benchmark Capital 聯合創始人 Andy Rachleff 提出,其含義是偉大的產品應與龐大的市場完美契合,而得到偉大產品的唯一途徑是不斷地試驗、迭代並消化顧客反饋。

認同“產品-市場契合點”的創始人通常會採用“精益創業”(Lean Start-up)模式。這一模式由企業家 Steve Blank 在 21 世紀 00 年代中期開創,在 2011 年由硅谷企業家 Eric Ries 昇華為一套方法論。為了找到你的“產品-市場契合點”,你應該這麼做:

“用在產品領域的靈活策略同樣需要貫徹到運營的方方面面,如此一來,你的核心業務才會具備持續迭代所需的敏捷度。”

驗證你的猜想

在創業的起點,企業家擁有的僅僅是關於消費者行為的某種猜想或直覺。你可以開發一個最小的可行產品,聽取潛在用戶的反饋意見,以此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Tom Horne 和他的商業合作伙伴 Will Green 是男裝品牌 L’Estrange 的聯合創始人。他們認為在正式和非正式場合都可以穿連帽衫,因此男士連帽衫存在需求缺口。“我們做了幾件超級貼身的樣品。我們還花了大約 1200 英鎊,用 Shopify 建了個網上商店,” Horne 說。

為了驗證他們的猜想,倆人啟動了一項調查,還開了一家小型快閃店,請顧客提出反饋意見。“我們問顧客:‘你願意全價購買這件商品嗎?’”他說。第一家快閃店的連帽衫在開業第一天便銷售一空,這證實了他們的猜想。他們還收集了關於設計元素的反饋,包括用色和尺碼。最關鍵的是,有顧客反映襯裡讓連帽衫看上去像是半成品,於是他們修改了襯裡的設計。

為了推動業務發展,L’Estrange 一直在打造由“內部人士”組成的小型品牌社區。從產品概念化到測試“契合點”的各個階段,社區成員均參與其中,形成了一個寶貴的反饋迴路。“最終,你確信自己的產品會大賣,” Horne 說。

衡量是否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的傳統標準是“ 40% 準則”:如果在參與調查的顧客中,至少 40% 表示企業不再提供某項服務會讓他們“非常失望”,即表明該企業已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另一個衡量標準是“淨推薦值”(NPS),如果 NPS 值不低於 60 ,即表明你找到了“產品-市場契合點”。

你也可以連續至少六個月追蹤一批顧客,看看其中有多少人還在使用你的產品,從而得出你的留客率和顧客流失率。這對專注線上業務的企業尤其管用。

構建“開發-測試-認知”迴路

“精益創業”方法論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於,初創企業以大企業為目標,但不應把自己定位為大企業的縮小版。用在產品領域的靈活策略同樣需要貫徹到運營的方方面面,如此一來,你的核心業務才會具備持續迭代所需的敏捷度。

硅谷初創企業 Allbirds 的羊毛運動鞋廣受歡迎,據報道,該企業估值高達 14 億美元,至今已完成 7750 萬美元融資。Allbirds 聯合創始人 Tim Brown 表示,採用“直面消費者(DTC)”的商業模式對於保持靈活性至關重要,Allbirds 在創業的早期試驗階段並未選擇與批發商簽訂協議。

“我們的第一雙鞋子很醜,” Brown 說。“我們做了成百上千次迭代,讓消費者測試產品,最終得到了最小的可行產品,這是我們為滿足顧客需求做出的最簡單的產品。”

Hims 創始人 Andrew Dudum 做過一個手機 app ,在用戶回答一系列健康問題後,這個 app 會為用戶推薦產品組合。儘管僅向一小部分顧客開放使用,但顧客反響十分強烈——五週收入 100 萬美元。不過在完成使命後,這個 app 很快被 Hims 拋棄了。

“在結束手機應用項目後,我們開始打造我們真正希望推向市場的品牌,” Dudum 說。從那以後,Hims 的產品一直在演化,得益於持續不斷的反饋,設計、市場營銷或市場定位方面的小優化層出不窮。最近的一些產品則直接回應了消費者提出的要求。

大膽擁抱改變

“開發-測試-認知”模式有助於產品迭代,但有時候創始人可能會被迫做出改變或修正,去驗證關於產品、戰略或增長動力的完全不同的猜想。

Allbirds 的顧客反饋稱,其標誌性的羊毛運動鞋在夏天穿上後很熱,Allbirds 得知後馬上給部分產品換上了更透氣的桉樹纖維材料,然後立即在線上商店銷售改進後的產品。“批發品牌很難做到這一點,”聯合創始人 Joey Zwillinger 說。

Morton 在 2011 年陷入了困境,當時“社交商務”正值大熱,Lyst 認為顧客喜歡選出自己心儀的產品,然後分享它們。

“我們試了很多次,但一次也沒成功,” Morton 說。“通過消費者測試,我們發現顧客只喜歡一對一分享。現在看來,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在當時看來,這似乎是個即將流行的趨勢。所以我們改變了方向。”

Lyst 僅向一小部分消費者開放該功能,而靈活的商業模式讓 Lyst 可以輕鬆地從反饋迴路中持續受益。

L’Estrange 也做出過改變—— 2016 年,該品牌在 40 多家零售商有售,包括 Colette 和 Saks Fifth Avenue ,為顧客提供算不上最優質的季度系列產品,以及根據顧客意見而非硬性數據設計的服裝。

L’Estrange 成立之初的宗旨是為男士打造一個永不過時的“膠囊衣櫃”,所以“我們回到了最初的原點,回到了開發-認知迴路上——參與這一改變的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將採用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L’Estrange 做出了改變,從 2017 年開始“直面消費者”,當年的直接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 250% 。

一旦創始人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每一個產品和產品類別都將持續迭代。在如今顧客口味千變萬化的市場,為了提高成功幾率,你需要經常開展市場分析,不斷了解消費者需求,直至找到你的“產品-市場契合點”。

相關文章:

第一章:找準你的商業模式

第二章:融資,以求增長

第三章:找到“產品符合市場需求”(PMF)

第四章:弄清楚誰是你的目標消費者

第五章:增長的同時,打造好的企業文化

第六章:謹慎地擴大規模

第七章:想好如何“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