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留下千古名篇去世,唐高宗称他为大唐奇才、歪才、罕见之才

此人留下千古名篇去世,唐高宗称他为大唐奇才、歪才、罕见之才

此人留下千古名篇去世,唐高宗称他为大唐奇才、歪才、罕见之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王勃写的千古名句,在王勃的一生当中,写下了很多的诗,其中很多都非常的出名,因为王勃有才华,所以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赏识,只不过王勃有才,相应的也有傲气,所以在历史上,有人对王勃的评价不一,不过王勃在文学上的成就,足够对得起唐高宗对他的评价。

此人留下千古名篇去世,唐高宗称他为大唐奇才、歪才、罕见之才

大唐奇才

王勃和李白一样,非常的有才,并且也想入朝为官,小时候的王勃甚至于有一个称号,那就是“神童”,不过自古以来,神童长大后功成名就的人不是很多,王勃也很不幸。

王勃九岁的时候,就能够研究史书,并且比对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又把自己的观点整理起来,成为了一本书,九岁的孩子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可见王勃的才能确实无人能及。

在王勃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博览六经,到了十二岁的时候,王勃开始研究《周易》、《黄帝内经》等等,所以王勃涉猎广泛,对很多领域都有研究。

此人留下千古名篇去世,唐高宗称他为大唐奇才、歪才、罕见之才

王勃集中的学习阶段是在十六岁之前,十六岁之后的王勃便开始展现自己的志向,他给当地的长官写文章,想通过这种办法入仕,可是没有如愿以偿,不过王勃还是没有放弃,在不断学习的同时,王勃也经常给朝廷的官员写信,希望碰到属于自己的伯乐。

最后王勃遇到了自己伯乐,这个人就是皇帝李治。王勃通过朝廷的官员给李治写了一封“颂”,叫做《乾元殿颂》。

在这篇文章之中,王勃用了很多华丽的辞藻,并且歌颂唐高宗功德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志向表达了出来,唐高宗一连读了好几遍,然后说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此人留下千古名篇去世,唐高宗称他为大唐奇才、歪才、罕见之才

歪才

得到李治赏识的王勃也开启了自己的仕途,由于他的年龄不是很大,所以得到了沛王李贤的喜爱,加上两人的年龄差不了不少,慢慢的两个人的关系变得非常的好。当时唐朝的权贵之间流行斗鸡,而李贤和自己的弟弟李显也经常在一起斗鸡。

王勃为了给李贤助兴,仗着自己的才华写下了《檄英王(李显)鸡文》。这个檄文就是古代征伐敌人的时候用的,而王勃却用在了斗鸡的身上,而且还牵扯到了两位皇子。

王勃在檄文中用了很多雄壮的话,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李贤看完别提多高兴了,当这篇檄文出现在人们面前之后,唐高宗也知道了。

此人留下千古名篇去世,唐高宗称他为大唐奇才、歪才、罕见之才

唐高宗把檄文的内容看了一遍之后,生气的说道:歪才、歪才!

王勃可能也想不到,因为他的一时兴起,自己仕途废了。其实那个时候的唐高宗对皇子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敏感,而这时候的王勃又帮助着李贤对付李显,所以唐高宗非常的不满意,他认为王勃这篇檄文有挑拨的嫌疑,所以亲自发出诏令,把王勃驱逐长安城。

李贤虽然求情了,但是没有丝毫的作用,唐高宗不会允许这样的人留在皇子们的身边。从被唐高宗称赞大唐奇才到歪才,也没有几年的时间。王勃很难受,毕竟自己的前途被毁了。

此人留下千古名篇去世,唐高宗称他为大唐奇才、歪才、罕见之才

罕见之才

公元六百七十六年,长安城传开了一篇文章,叫做《滕王阁序》,王勃所作。甚至于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也都称赞这篇文章,所以唐高宗也来了兴趣,也想起来当年被自己赶走的那个青年。

唐高宗让下人把《滕王阁序》拿给他看,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深深吸引了唐高宗,他重重的拍了下桌子说道:这是千古绝唱,王勃真是天才。

此人留下千古名篇去世,唐高宗称他为大唐奇才、歪才、罕见之才

唐高宗对王勃的称赞还不止如此,当他看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时候,又说道:好诗,真乃罕见之才啊,当年因为斗鸡一事把王勃赶出去是我错了。然后问身边的侍从:王勃现在在哪里?侍从很尴尬,也只好如实交代说道:王勃落水而逝。

如果王勃知道唐高宗认错了,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愤怒,虽然王勃在仕途上没有功成名就,但就唐高宗给他的评价来看,王勃当之无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