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賞析《桃花源記》

開檢美文賞析|第1期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桃花源記》

陶淵明

那些須臾之間稍縱即逝的美,美得像蝴蝶。卻被詩人用詩句捉住了,乃至千載之後依舊靈動翩躚。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桃花漁艇圖》清代畫家王翬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桃花源記

[ 東晉 ]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代表作品有《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等。

作品賞析

說到人們理想中的完美、幸福生活之地,西方文化稱之為“烏托邦”,來源於英國人托馬斯·莫爾的小說《烏托邦》。

中國文化中,也有這樣一個寄託了人們嚮往與美好願望的地方,被稱為世外桃源或是桃花源,這個說法,就來自陶淵明的這篇《桃花源記》。

這篇文章其實是一篇虛構小說,但寫得非常真實,彷彿確有其事。一開始寫明瞭時間,是晉朝太元年間,還寫出了主人公的籍貫和職業,說得煞有介事。

隨著漁人的視角,一個風景優美、怡然自得的生活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桃花源中的人們在秦朝就隱居於此,與外界完全沒有聯繫,沒有稅負、沒有徭役,也不用遭受連年戰亂帶來的家破人亡。

漁人受到了人們熱情的款待,離開後卻沒有遵守諾言,而是在路上處處做記號,還要帶領官兵再次尋到這裡,破壞這個世外桃源的安寧。

幸虧作者安排了一個“不復得路”的結局,讓這個充滿夢幻的人間仙境永遠留在傳說中和想象中,再也沒有人能夠靠近它,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开检读书社|美文赏析《桃花源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