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做错事,实行批评教育,还是鼓励教育?

ARkam


看做错的事的类型,如果是类似在别人不允许的情况拿了别人的东西这种可能会危害到别人的错事,即便不严重,也应该要进行批评教育,因为这些事一定要杜绝发生,如果是成绩考砸把试卷扔了,拿家里的钱偷偷摸摸去网吧玩了,这些叛逆行为,应该要实行鼓励教育,既要有一定的惩罚,又要进行鼓励,比方说,不告知父母拿家里的钱去网吧玩,要先对他进行批评,指名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再循循善诱,鼓励他如果真的有什么事要去网吧的话应该和父母沟通,这样才是比较好的教育


小萌九尾


孩子做错事,最关键的是找到做这件事的原因,让他明白规则,尽量让他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和批评要视情况而定!

来说一下我家宝宝的咬人事件吧!她现在快三岁了,前段时间咬了邻居家的小孩,邻居家小孩五岁,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邻居家小孩来我家玩,刚开始两个人还玩的很愉快,我在一边看着就行了,他俩在玩积木,玩了一会,我家宝宝搭了一个模型,邻居家小孩就说你这样搭不好看,我给你改改,我家宝宝说我觉得好看,他俩就开始争执,一个想改变对方,一个不愿意改变,我当时就想看看这俩小孩会怎么解决问题。可是,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家宝宝猛的扑到邻居家小孩身上把他咬了,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邻居家小孩哭的可凄惨了,我心里那个愧疚啊,孩子都是心头肉,怎么向他父母交代。我内心的火焰蹭蹭的就燃烧起来了,当时真的想把我家宝宝打一顿,可我也知道,打一顿估计也解决不了问题,就努力的控制着自己。先把邻居家小孩安抚好,领他回家,向他父母道歉,咬的都破皮渗血了,我看着都心疼,邻居家小孩父母很大度,还反过来安慰我。把邻居家小孩安抚好后,我回到家,很严肃的对我家宝宝说,你为什么要咬哥哥,她说自己管自己,不能管别人,哥哥老是管我。这么一说我就知道原因了,我给她说哥哥这样做是不对(认同她的观点),但是就算哥哥不对,你也不能咬人,咬人是不对的,咬人对自己对别人都危险。她又说但是哥哥管我怎么办?我说:你可以告诉他强迫别人做事是不对的,有什么事情要说出来,这样哥哥才知道啊!我看她理解了,又对她说,你做错事了,不该咬哥哥,把哥哥的胳膊咬破了,哥哥很疼,你现在去给哥哥道歉吧!她说,你跟我去,想来已经认识到错了。我就陪着她去邻居家道歉了。小孩子之间不记仇,很快和好了,我也以为会这样和平相处下去。但是,有一天又重演了。他俩在客厅里玩,我在厨房做饭,忽然听到邻居家小孩哇的一声,我心咯噔一下,完了完了,我家宝宝又闯祸了。进客厅一看,邻居家小孩说:阿姨,她咬我。我家宝宝说他抢我的玩具。我赶紧看看咬的地方,还好这次隔着衣服,咬的不严重,稍微有点牙印,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赶紧哄哄邻居家小孩,好在很快就不哭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样让我家宝宝改掉这个坏毛病,我也意识到让她道歉已经不管用了,惩罚肯定要有,我先告诉她,宝宝妈妈上次已经给你说过咬人是不对的,她情绪很激动,气愤的说可是他抢我的玩具,我玩什么他就玩什么,再也不跟他玩了。。。我说,哥哥这样做是不对,但是你也不能咬人,妈妈以前也告诉过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告诉我或者告诉他妈妈,你咬人是不对的,现在必须接受惩罚了,罚你今天中午不能吃饭。她开始哭,说可是我饿。。。

那天中午,她就看着我们吃饭,很委屈的眼泪汪汪的,我和她爸坚持住了,没让她吃,一直到下午睡完觉五点多,才给她喝了奶。

从那以后,她没再咬过人。

所以,做父母的要有应付各种情况的准备,很多时候都不能一种办法,是惩罚还是鼓励?结合具体情况来定吧!


平方格


我是一名专注教育行业十余年的老师,补充一点是补习老师,小学生我教过,初中生我也教过,高中生我也领教过。

所以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说明一下,我现在只教授小学生。那么问题来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教过,为什么现在只教小学生。我先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再来说明,小孩子做错事,实行批评教育还是鼓励教育这个问题,那么就会更加的清楚一些。

这么说吧!现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补习老师你想要将一个学生的成绩提起来,或者保持住别掉下来,你不仅仅担负着授课的功能,还担负着心里辅导的功能。太累!所以我退而求其次,教一些小学生。

呵呵!本人有点懒癌症!所以干脆将一些课程录制出来,放在网上,愿意看就看,成绩提高不提高还真和我一毛钱关系没有。

啊!说正题,说道中学生,上课不仅仅是授课,而且还担负着心里辅导。有些人就会觉得,太夸张了吧!

真的!不夸张!一点也不!首先我们说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在鼓励,表扬声中长大。有时候碰到奇葩的家长,你会发现,这孩子在之前的人生履历上,居然没有一点点的挫折,哪怕有,也会被家长提前抹掉,让孩子以为这个世界居然是如此的随心所欲。

那么这样的孩子,会出现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因为处于的环境不同,这里环境包括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邻居环境等等,再有父母的教育态度和爷爷,奶奶的教育态度,以及长辈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同,造就出来的性格也就不同,但多多少少会有一旦共同之处。那么我们挑其中一种情况来说明一下。

有些孩子,用词委婉一点,就是个性鲜明,往往不计后果的去做事情。一旦遇到真正的挫折,意志就会消沉,拿自己怄气(这还好,你没见过拿别人怄气的,更加的麻烦),这个阶段,谁提起这件事,就跟谁急,眼睛瞪的比烧饼还大,不久又跟没事人似的,给人一种做事情总是虎头蛇尾的感觉。

这种性格很有蒙蔽性。给人一种他还小,以他的闯劲,以后出生社会,再怎么地也掉不到地上。

家长可以不以为意,但作为授课老师可不行,如果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他来个破罐子破摔,那你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你还得和他谈谈心,疏导心里。有些问题还得和家长沟通,一旦沟通不畅,影响的就是方方面面。

毕竟,成绩上不去,生源就流失了,还会对你照成不好的口碑吗!会影响“前”途。

那么产生这样性格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就是做错了事一味的鼓励教育,表扬教育下产生。那么做错了事,我们进行严厉的批评就行?

呵呵!这是两个极端,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法告诉我们,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过多的教育,过多的表扬都不可取。

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画下一个大大的框子,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除此之外,你随意,开心就好!

而且在犯了错误的时候,必须加以惩罚,当然惩罚的力度,可以视情况而定。

举个例子,在我的课堂上,大家写作业,一定要保持安静,还有一点,桌子上的东西,不能掉地上,掉了,地上的东西就是我的,要想要回来,可以,背点东西出来,什么都可以,完成后,东西就可以拿走。

说道这里,有些人,就说了,老师你太奇葩了,东西掉地上,就没收,你没毛病吧!真逗!

不管你怎么说!我告诉你效果如何,很多写作业慢的孩子,速度提升了,专注力也提升了,只要家长和我配合得当,成绩直线上升。这么说吧,小学的成绩是最容易提升的,只要将他身上的坏习惯戒掉,那么成绩是直线上升的。

而家长和我配合不得当的孩子,成绩仅仅是稳定,略有提升而已,但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也会得到一些改善。

所以我愿意收小学生,因为你只要表现的严厉一点,大部分就会听你的话。不听你的,我基本上不会收(除非家长明确表示会配合,而且可以看出诚意的。)

举个例子,作为最后的结论吧!

这个例子呢,在我的教育人生中,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个四年级小学生,开始成绩不及格。是我们一个女老师一对一教授的,性格有点暴躁,长的人高马大的,居然比我们女老师还高出一点。

之后,成绩提起来了,90多分。在一次授课时,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孩子和老师对峙起来,老师让背单词,偏不,还推搡老师。

这个问题,在我的眼里就有点严重了。将两个人分开之后,我在考虑怎么把这个孩子这个毛病调整一下,这个性格可不好。

按照经验,应该是先强势一点,将他的气焰先压下来,但这个过程,要把握好度,父母在的时候最好,不然出现其他的后果可就不好收拾了。然后了解是什么原因,得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然后疏导,让他从心里上认可自己真的错了,这才行。

不久他妈妈,就来了。我们四个人进了教室,我开口说道:“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要是在大街上你推搡一个人,你会挨揍的!”也许是没有事先沟通过,还是因为我的语气实在是太过了的缘故,孩子还没有反应,妈妈急眼了:“你打一个试试!”

我去!一听这架势,再看看,妈妈的样子,我感觉自己踢到铁板上了。

我立马转了口气:“对不起!对不起!我说出错了!大姐真不好意思!我也是瞎着急!”

回头我就对孩子说:“对不起!老师在这里给你道个歉!这件事是老师不对!”我做了一个真诚的道歉。我至今记得孩子当时偏了个嘴!

这个时候,他妈妈的脸色才好转。最后这个孩子我们做了退学处理,因为矛盾已经起来了,而且作为老师一方已经软下来了,继续教下去,不会出好结果的。

说来你们也许不行,这孩子和他的妈妈出去之前,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孩子在后面踹了他妈妈一脚,我不知道,当时他妈妈心里是什么感觉。

我想这个孩子就是在鼓励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吧!你们觉的呢!


梁老师课堂1


孩子做错事情,是批评还是鼓励。我会看孩子的情况而定。

例如我家大宝,看到哭闹的小宝想哄弟弟,就把弟弟拦腰抱起,却因为抱不动把小宝的头摔在地板上“嘭”的一声,让弟弟摔得生气满脸涨红,好一会儿才发出嚎嚎大哭。

这个时候大宝一脸的惊恐。

事情是因大宝而起,但我不会批评她,因为她已经知道自己好心办了坏事,让弟弟摔着了。这个时候再批评她,下次弟弟哭闹时她就不敢上前帮忙了!

我会鼓励她,同时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喜欢弟弟,哭闹的时候陪他玩就好,你太小了抱不了他,把他摔疼他就哭的更厉害了!


反之,如果姐姐把弟弟抱摔跤以后看着因为疼痛哭闹的弟弟哭的更凶,没有一点愧疚和惊慌。而只是觉得好玩一样。我就会批评她,告诉她事情的严重性,再鼓励孩子用合适的方式与弟弟玩耍。

生活中孩子做错事情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想帮你却做错了事情,另一方面是真的做错了。这时家长要看孩子的态度,是惊恐、愧疚、自责。。。这一系列表现的就要鼓励孩子,安抚好孩子心情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还有一种就是明知错了却依旧毫不在意、嬉皮笑脸的,此时我就会批评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Avivi遨翔云端


现在讲究的是正面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学生更加愿意听你的话,更加容易知道和改正错误。

小编本身我也是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生在排队过程总是在打闹,影响老师的教学。我下课把他留了下来。我尽最大的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我并没有凶他,只是蹲在他面前跟他聊天,让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老师留下来,留下来做什么。我语言艺术不怎么高,没有怎么绕弯,只是以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问他事情。在最后,我表扬他,并且给了他一颗糖,说他其实是还是可以听话的,可以排队站好的,愿意听老师教导。然后就让他回去了。我大胆尝试这种方法,虽然不知道可以不可以行得通,但是我知道打压,大声吼是没有效果的。

第二天,我又上了他们班的课,我发现昨天那个拿了我糖的学生今天居然站的很好,没有跟其他同学打闹之类的。我瞬间觉得很安慰。我在下课之后又表扬了他,赞扬他今天课很听话,可以安静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

正面的引导是有效的,不要把学生想的复杂,有时他只不过是觉得你的课相对没那么吸引他,他就容易走神,做小动作。有时我们身为教师,应该学会反思自己,不能总怪学生不听话。自己是否做好了?是否把课上的有趣了呢?正面教育,需要的时间很长,不可能一次就引导到位,所以教师要耐得住性子去引导学生。

现在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教师要不断的充电。要想在教育路上走的更远,你得驾驭语言,它可以使你成为“车神”,驾驭不好你或许就是“马路杀手”。

我曾听过这么一句话:做一件事情,你很容易就因为不顺而发脾气,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

教育之路漫漫长,吾将上下求索!

加油,我的老师们!


夜志情


当然是以鼓励为主,孩子做错事,不管是有意无意,知错还是不知错,批抨孩子并不能让事情有所改变,我认为,孩子做错事,总该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为什么每件事都要求孩子做正确呢?大人况且做不到,而且有可能频繁出错,即是如此,就该保持平常心态,孩子犯错了,别老是一副问责的态度。

我有次孩子感冒带去医院,在医院门口有两个调头车道,必须在第二个调头车道才能过到对面的医院停车场,如果不幸在第一个调头车道调头,那又要绕前面很长的路才能重新回到调头的地方,第一次去的时候,因为不熟悉路,在第一个调头车道调头了,结果可想而知,再绕回来,加上堵车,花了半个小时。

我就提醒自已,下次要记住了,在第二个车道调头,要长记性啊。

结果隔了一个月后,再去,还是犯了错,还是一不小心又在第一个调头车道调头,为了让孩子早点看病,只能让老人带着孩子先在路边下车,还好是在医院门口,又是预约挂号。

每次我调头错了,大宝总在车上,然后,就笑话我:妈妈,你好笨哪,你又拐错车道了。她却从来没有指责我,埋怨我,为什么老犯错。

所以,反过来,大人也不应该时时刻刻纠着孩子的错事不放,错了就错了,知道为什么做错,下次怎样不再犯错比批抨教育更重要。鼓励,才能减少孩子犯错的可能。


爱吃棒棒糖的花玥玥


错就错,对就对,难道这不是正确的价值观吗?难道你想混淆视听吗?

这是正确的是非观,这是基本原则,没有可犹豫的!就是要告诉孩子你做错了,但在传递的时候肯定是鼓励教育,



孩子,天生圆满具足,具有一切获得幸福的能力,但后天的环境影响,孩子有一些能力被剥夺了,所以他们会犯错,会试错!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当孩子做错事时,第一时间告诉孩子,你做错事了,但必须给予正反馈,给到孩子鼓励,给到试错的机会。


孩子,不会做璀纯粹坏的事情,有的家长跟我说,在家长看来,就是做了一件十足的坏事,那就要找孩子做这件事情的正向动机,找到可以鼓励的点,鼓励孩子,让孩子大胆试错。

做错事,就是要传递正确的是非观,但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大胆试错,加油!


教育这回事儿


对于大一些已经懂事了的孩子,也要分具体情况,要看是什么样的事从而分别来对待。

如果是无意中犯的错、或者是好心但没有做好而造成了损失,这时候应该先稳定住孩子的情绪,孩子这时候心里非常害怕,大人不要上来就急于强调损失追究责任,而是要先说没事的、不用慌,用语言先稳定住孩子忐忑的心,然后再具体了解下过程,这时候损失已经造成了再说什么也挽回不来了,所以发脾气就更没有意义了。这时候如果没有很多人在场,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哪里不对,正确方法是应该怎么做;如果这时候不方便说,那就先不提这事了,继续进行下面的事,可以等过后找时间再说。

如果是故意的尤其是恶意的犯错,这时候当然不能放过,必须态度鲜明,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大人对这个非常生气,然后谈的时候必须把这种事的后果以及给别人造成的影响说清楚,让孩子认识到这么做给别人造成的后果是必须承担的,不但让孩子对事情认识清楚,还要知道自己因此必须受到惩罚,而且严重了可能家长都要因此受累,孩子必须做出反省。

现在的很多孩子总是没规矩,不分场合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就是因为在家里最开始家长不会管理,孩子犯错了根本不管,更不知道给孩子讲道理,只知道放纵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个熊孩子就这么出现了。

鼓励教育一般都是用在学习上,在学习上多鼓励为主,即使做的不好也少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而在孩子犯错这上面,不懂事的时候可以不追究不批评,但还是不能鼓励的。


英雄一无悔


孩子做错事,不应该批评!至于是选择给孩子鼓励,还是选择冷处理,爸妈应该学会分析和判断做错事的原因。并且,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爸妈不要先想孩子的问题,而应该先反省自己,是否是大人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首先,小孩子做错事,要寻找孩子的关注点和需求点,而不是盲目的批评和指责。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认知里没有对与错,只有行与不行。做一件事情,达到了他们想要的目的和效果,他们就觉得“行”;这件事情没有做完或者做完了没有他们想要的效果,他们就觉得“不行”。

对与错,只是大人们给下的定义。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爸妈一定不要批评。一通毫无理由、劈头盖脸的谩骂、指责,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有的爸妈口不择言,还会严重伤害孩子们的心理,让孩子变得不自信或者造成性格畸形发育。

比如,1、2的小孩子经常喜欢在洁白的墙壁上随意涂画。这种事情,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呢?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关系啊,他们更注重画的本身,而不关心在哪画。而对于大人来说,却更关心如何清理墙面的问题,而不是画画的本身。这样不匹配的关注点和需求,一味的批评教育,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爸妈可以给孩子买个专用的白板或者专门可以给孩子空出一面墙,让孩子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吧。爸妈也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起清理被涂画的墙壁,通过清理墙壁,让孩子自然的认识到,“原来我随意的一画,后面会有这么多事情”,他们以后就不会在墙上乱涂乱画了。

其次,孩子做错事,一般问题都不在孩子,更多原因其实在大人!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爸妈应该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给孩子做了不正确的示范?是不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一方面的教育?

如果能反省到自身的问题,那爸妈应该给予孩子以鼓励,同时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此作为和孩子教育沟通的开始。

如果爸妈教育没有问题,孩子就是故意的。这个时候,爸妈更不要批评孩子。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希望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体现自己的优越感。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孩子会用正常的方式去寻找优越感,比如好好学习,自己穿衣服等,还有一些孩子则用一些“错误”的方式体现优越感,比如上课故意捣乱,和同学打架等。对这样的孩子,爸妈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心,注重引导教育,这样,孩子才会逐渐回归健康发展的路上。

总之,批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批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同时,爸妈注意自己教育过程当中的方式方法,相信,什么时候该鼓励,什么时候该冷处理,每个爸妈都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育儿方法来。

我是多宝妈,国家健康管理师。专注健康育儿、实用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分享、评论。

带娃的那些事


孩子做错事还有鼓励教育的吗?这点还真没有听说过,是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吗?我觉得,得分多大的孩子吧,如果是三岁以下的孩子,不要批评教育,也不要讲道理,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道理,只需要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比如孩子在墙上乱写乱画,不要批评孩子怎么画脏了你的墙,怎么不懂事,甚至打骂孩子,这些都没有用,你只需要告诉他,墙不是用来画的,本是用来画的,就可以了。

如果是三岁以上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就要和他制定规则了,做错事一定要严厉批评,并且给他指出来,甚至采取一些惩罚的措施,可以和孩子一起约定,比如打手板,罚站等。虽然我们不提倡体罚,但是要让孩子长点记性,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式,欢迎评论区留言谈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