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給寶寶戴耳機了,可能會造成,不可修復聽力損傷!

前幾天,我去一個學生家裡家訪,看到學生的媽媽,拿著一個藍牙音響放在二胎寶寶耳邊放古典音樂,聲音放得比較輕,但因為寶寶才10個月大。那個媽媽說:“因為是二胎是女孩子,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培養孩子的氣質。”我聽了後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勸她最好別這樣做,雖然聲音放的不大,但也千萬別這麼做,因為這有一個危險。

別在給寶寶戴耳機了,可能會造成,不可修復聽力損傷!

之前世界衛生組織,剛發佈了一組數據,全世界從12-35歲人群中,有11億的人每天處在噪音中,有面臨無法逆轉聽力受損的風險。直到2050年將會有9億以上人是聽力喪失。全世界目前有幾千萬的聽障兒童,而其中有60%兒童,並非是因為疾病或者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而是一些可以預防的因素造成的,其中噪音就是就是其中可預防的因素之一,也是對聽力殺傷最大的利器。

別在給寶寶戴耳機了,可能會造成,不可修復聽力損傷!

這是非常可怕的數據,為什麼這個人群會面臨這種聽力喪失風險?我們平常在大街小巷、公交車上、公園裡等一些公共場合,經常會看到有很多的年輕人長時間帶著耳機聽歌。很多時候人體接收的噪音,並非外面的高音喇叭的聲音造成的,而就是因為長時間聲音太靠近耳蝸,導致耳蝸的毛細胞受損造成的。關鍵噪音造成的聽力受損,以目前的醫學條件,還無法使人恢復聽力。可能你們會覺得蘿爸是危言聳聽,其實長時間使用耳機,會導致人的聽力疲勞,一旦出現疲勞耳蝸毛細胞對聲音的承受能力會下降,高於承受能力範圍的聲音,便是噪音。

別在給寶寶戴耳機了,可能會造成,不可修復聽力損傷!

我們人體正常耳蝸毛細胞,是像小草一樣的,只要有聲音進入的時候,是像被風吹過的小草,會搖搖擺擺的,但是如果是被噪音侵襲過的的毛細胞,就會呈現炸毛的情況。毛細胞就會受損,甚至死亡。一旦出現這種現象,將不可逆,因為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為止,人的毛細胞都是有固定數量的,一旦死亡,那便是失去了。所以,對於父母一定要好好保護好孩子聽力,特別是寶寶。

別在給寶寶戴耳機了,可能會造成,不可修復聽力損傷!

別在給寶寶戴耳機了,可能會造成,不可修復聽力損傷!

回到開頭,為什麼蘿爸會去勸那個媽媽,不要把音響放到孩子的耳邊,因為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出現毛細胞受損的,最終可能出現不可逆的損傷。特別是像3歲以下的孩子,因為聽力還處在發育的過程中,對噪音是特別敏感,雖然他們未必有太大的反應(比如1歲以下的寶寶,只要睡著了,可能旁邊很吵,他們可能都不會被吵醒,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接收到這些聲音),孩子會敏感,但不會立刻反應出來,直等到2-3歲的時候,會開始出現一些反應比如:

語言能力下降,社交障礙,出現好動,脾氣暴躁等問題。

別在給寶寶戴耳機了,可能會造成,不可修復聽力損傷!

所以父母對於寶寶的聽力要去加以保護,可以放一些輕音樂,但是一定要遠離孩子的耳蝸,當接收一些低分貝的音樂,耳蝸的毛細胞就會輕輕的搖擺,其實對於孩子的聽力是有幫助的,而且常常接收一些輕聲的輕音樂,孩子的大腦也會被開發,相信一定會更聰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