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謀士是誰?

霸道小QQ1


當然是諸葛亮咯!

正所謂:一策安天下,數語逆人心。 在亂世之中,刀劍只能奪人性命,卻不能安邦定國,凡是英明的君主,哪怕“踏破鐵鞋”也會尋找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臣來輔助自己。

三國亂世下,魏、蜀、吳三大陣營中的哪一位謀臣,可以稱的上是三國第一呢?

蜀國之中有三大謀臣,分別是:諸葛亮、龐統、法正。

諸葛亮人稱臥龍,蜀國陣營中第一大謀士,草船借箭、借東風、借荊州無一歸還,人稱“三國借貸殺手”! 龐統人稱鳳雛,與諸葛亮齊名,龐統的“軍事生涯”十分短暫,以至於他那無限的智慧只有曇花一現。

赤壁之戰後,龐統為了劉備能夠名正言順的攻打益州而赴死落鳳坡,以自己的性命成就了劉備的大業,人稱“鳳雛號戰鬥機”。

法正在“臥龍鳳雛”的光芒下,略顯得有些暗淡, 但是劉備在世時,法正的軍事地位卻是最高的, 可以說是蜀國的“戰略參謀長”,任何的軍事戰略都是由劉備、諸葛亮、法正共同商議決定的,可見法正的謀略非同凡響,人稱“蜀國影子人”。

三人之中,諸葛亮在世時間最長,出謀劃策最多,對蜀國貢獻最大,無論是功績還是人品均為後人所敬佩!故蜀國第一非諸葛孔明莫屬。

魏國陣營中的三大謀臣,分別是:郭嘉、荀彧、司馬懿。

三人之中,曹操最看重的就是郭嘉,郭嘉論智謀與諸葛孔明不相上下,論倒黴與鳳雛龐統平起平坐。 郭嘉先是幫助曹操“水淹下邳”打敗了三國武神呂布,後是運籌官渡,使曹操以少勝多幹掉了袁紹、袁術、袁尚三兄弟。

又獻策曹操出征烏恆,使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只可惜郭嘉命短,年紀輕輕便病死了,人稱“袁家收割機”。

荀彧是一個具有“王佐之才”的人物,荀彧謀略過人而且還禮賢下士,親自為曹操招攬了不少的人才。 曹操非常信任荀彧,給予荀彧“制定國略”的權力,三國之中,唯有魏國的政策是最好的,可見荀彧的能力非同凡響,人稱“MVP級輔助”。

司馬懿,這是一位鬼才,普天之下除了曹操誰也壓不住他,武能統兵鬥諸葛,謀能顛覆曹氏建晉國, 前半生隱忍不發、不露顏色,後半生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加爵封王,不如裝病在床,人稱“伏地魔”。

魏國之中,郭嘉雖謀略成神,但怎奈天妒英才讓他早早的便撒手歸西了,否則曹操不靠“於和偉”恐怕也能一統天下。 荀彧對魏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是在心計與謀略方面,均略輸於司馬懿一籌。 司馬懿血量條長,且心狠手辣,像一匹狡猾殘忍的老狼,魏國之中,司馬懿獨佔鰲頭。

吳國陣營三大謀臣,分別是:周瑜、陸遜、魯肅。

周瑜是一位被羅貫中老先生“坑了”的人, 《三國志》中的周瑜能文能武且心胸寬廣,是赤壁之戰打敗曹操的頭號功臣, 可惜周瑜命短,在西征蜀國的路上病死了,導致了吳國罰蜀計劃的流產,否則可能劉備在站穩腳跟之前,就會被周瑜一腳踹飛,人稱“黑周郎”。(被羅貫中黑慘了)

陸遜,周瑜死後吳國軍隊中最有謀略的將領, 他有勇有謀,善於用兵, 巧奪荊州一戰,陸遜看穿了關二爺高傲自大的弱點,寫下多封“表揚信”公開吹捧二爺,趁著二爺“飄飄然不知所以”的時候派出呂蒙,兵不血刃拿下了荊州。

夷陵之戰陸遜誘敵深入,將劉備浩浩蕩蕩的伐吳大軍困在了大山裡,待劉備軍隊銳氣頓減時,陸遜巧用火計,燒的山中上萬蜀軍潰敗而散。 奪荊州、殺關羽、死張飛,陸遜人稱“桃園剋星”。

魯肅在吳國的作用,相當於魏國的荀彧。 雖沒有立過較大的功績,但也是吳國的中流砥柱。 魯肅是一個不知疲倦的機器人,軍政他要管,國政他要管,談判他會談,打仗他也能上,最終四十六歲便累死了。

在魯肅同志的追悼會上,孫權親自主持葬禮,江東的文武群臣盡數參加,男女百姓紛紛哀悼,人稱“機器人擎天柱”。

吳國陣營首推陸遜,畢竟人們對周瑜的誤解太深了,魯肅又沒有什麼名氣……

諸葛亮、司馬懿、陸遜三人之中;論謀略、見識;諸葛亮略勝一籌。論膽識、詭詐;司馬仲謀當仁不讓。論手段、擔當;陸遜首當其中。

但是筆者認為,在三國第一謀臣的竹簡上,所刻上的名字一定是諸葛孔明!

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掌大權,後主劉禪只是一灘不起的爛泥,放眼蜀國,有誰是諸葛亮的對手? 諸葛亮為何不自立為王,只因一個字“忠”! 年老的諸葛亮,伴著紅燭寫下《出師表》最後一句:“深追先帝遺照,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我看到了一世名臣的孤獨與擔當!

諸葛亮深念劉備的知遇之恩,寧願拼了這一身血骨,也要將蜀國的大旗,插遍這灑滿了濤濤英雄血的江山! 吾以計謀定江山,沙場之上運籌帷幄, 吾以智謀掌生死,三寸口舌殺伐決斷。 吾以天地作棋局,一招一勢血流成河, 吾以帝王託生死,費盡心機輔君一統。 吾以性命為棋子,血淚伴酒撒無際,任憑雲散風聚!

三國第一謀臣,諸葛孔明,當之無愧!


白話歷史君


說起三國,小編想起一件往事兒。說的是幾年前我一個哥們來找我,問我:曹操死後,魏國才成立,三國才開始,為什麼我說曹操是東漢人,居然被人嘲笑?

於是我給他解釋,我說文學上、文化上的三國,和歷史上的三國,在斷代上是不同的。

如果按照文學劃界的話,漢獻帝時期的文學,屬於三國文學;

而如果按照文化來劃界的話,從董卓進京開始,到孫皓搞垮吳國為止,都屬於三國的文化題材。

當然按照歷史劃界的話,三國得從漢獻帝退位算起。

文化三國,起自董卓進京,終於孫皓亡國,期間跨度長達近百年,而這百年時間裡,出現了很多讓百姓津津樂道的人物和故事。

尤其是近年,關於三國第一謀士是誰,近年來有很多爭議,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這麼幾種說法:

▲影視劇中的郭嘉
郭嘉派。認為郭嘉最厲害的原因有二。一個是郭嘉預測(我說預測不是算命,而是科學分析)出江東小霸王孫策肯定活不長。郭嘉預測的依據是孫策為人比較側重武力,而得罪人又多,遲早遇到刺客刺殺,後來果然如此。個人理解,這是性格決定命運,郭嘉瞭解孫策性格,從而推算出命運。

另一個則是郭嘉臨終的時候告訴曹阿瞞:袁紹的兒子逃到遼東,你只要不去追殺,遼東的軍閥肯定把袁家的人頭送來。後來果然,遼東的軍閥把袁紹的兒子給殺了——其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郭嘉洞察人性:本來袁家和公孫家(遼東軍閥)不對付,而袁家的後人逃到遼東,人家肯收留,是因為公孫家吃不準曹操是不是要對自己下手,而曹操如果示好,那麼,人性使然,公孫家肯定饒不了袁家的人。

因為這兩件事,郭嘉被很多朋友視為三國第一謀士,理由是這兩件事太神奇了,並且還認為,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不敢出山。

諸葛亮派。理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了天下三分(之後也確實落實了)的構思,並且設計了一整套蜀漢一統天下的方案,並且佔據巴蜀以後,還多次打得曹魏不得安生——當然,諸葛亮的天下三分沒落實,不是諸葛亮計劃不行,而是執行過程除了紕漏:荊州被關二爺給弄丟了,諸葛亮守著四川還能主動攻打曹魏,現在看來已經是奇蹟。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個人感覺,諸葛亮的境界比郭嘉高。

理由無他:郭嘉的那些計謀,是雕蟲小技,而諸葛亮的計謀,是大局觀,謀劃大局,單從這點來說,諸葛亮不知道高郭嘉多少個境界。

不過小編認為,三國第一謀士,是司馬懿。

首先,蜀漢建立以後,諸葛亮執政期間沒幹別的,主要就是打魏國。而魏國那邊,能和諸葛亮打個平手的,也只有司馬懿——這說明司馬懿的水平不輸給諸葛亮。

再說其他兩方面:

處理內政上。諸葛亮曾經受到過蜀漢後主劉禪的猜忌,因為劉禪過於軟弱,因此,猜忌歸猜忌,但沒有拿諸葛亮怎麼樣。但我們換個角度說:如果劉禪不弱勢,而是強勢,那麼諸葛亮下場如何?

即便諸葛亮可以和劉禪鬥個魚死網破,解決無非是蜀漢崩盤。

而司馬懿處理內政上很有技巧:曹操在世的時候就忌憚司馬懿,但是司馬懿躲過了;曹睿在位的時候也猜忌司馬懿,司馬懿也躲過了——要知道這都是強勢的主子。

而遇到弱勢的主子曹芳的時候,司馬懿先是誅殺曹爽,搞了個高平陵之變,然後很快穩定了曹魏的局勢,這水平在當時的三國,可謂無人能及。

▲影視劇中的曹操和司馬懿

此外,再說心態上。

能忍辱負重,才能成就大業。

諸葛亮為了讓司馬懿出兵,和自己交戰,想起激將法,於是給司馬懿送女人的衣服,本以為這樣可以刺激刺激司馬懿,讓司馬懿利令智昏。

哪料到,司馬懿非但不著道,還穿上了女人的衣服來氣諸葛亮。

小編想說,這種心態,這種情緒控制力,最能讓人保持在冷靜狀態。

而作為一個謀士,能夠保證冷靜、剋制,不為情緒干擾,是很重要的。

因此綜合大局觀、內政處理能力、情緒調節能力來說,司馬懿綜合指數最高,堪稱第一謀士。


藤樹先生


三國第一謀士是誰呢?

這幾個人或能爭上一爭這三國第一謀士之位。

無雙毒士賈翊賈文和

文和奇謀百出,妙計不窮,算無遺策,在張門下獻計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中獻計取糧草重地,以少勝多大敗袁紹,赤壁之戰前勸解曹操不應興師動眾出兵不聽,後面失敗後曹操悔不及初聽他所言,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曹操一舉平定關中,他的計策總是結束時準確無誤,失敗的也只是主公不聽而已。

世之奇士郭嘉郭奉孝

史書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討伐張繡失敗,袁紹羞辱,郭嘉提出“十勝十敗”。攻打呂布,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時,便不久於敗亡。”勸曹操急攻,速戰速決,曹操聽後一舉大敗呂布。後來又預測孫策不善於防備必死無疑,成功預測。官渡之戰其他謀士追殺袁紹兩兒子,他力排眾議提出退兵,說此二子素來不穆,必然反目成仇,後成功預言。建議曹操佯裝攻擊劉表,以待時變,大敗袁紹兩兒子。郭奉孝實為世之奇才,算無遺策。

王佐之士荀彧荀文若

文若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戰略上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戰術上,臨呂布保兗州,扼袁紹戰官渡,奇襲荊州,政治上,推薦了大量的人才,像荀攸、郭嘉等謀士,他獻策,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

臥龍諸葛亮諸葛孔明

孔明助劉備成為三國中一方之主,軍事上佔荊州,奪益州,取漢中。政治上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戰略上聯合東吳拒曹操,戰術上,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死諸葛嚇走活仲達,是一代頂級謀士。

鳳雛龐統龐士元

士元獻計三策“上中下策”,人言謀士,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全。若非以身獻計,龐統或能當得天下第一謀士。

三分天下魯肅魯子敬

子敬最先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思想,原先設定的是曹操,孫權,劉表三分天下,除黃祖,伐劉表,聯合劉備蜀漢政權,抗擊曹操,任大都督,軍政一把抓,是文武雙全的謀士。

冢虎司馬懿司馬仲達

仲達政策上屯田解決糧食問題,軍事上輔政平亂,拒諸葛亮,斬孟達趁虛大破吳軍孫權,平定遼東,對仗五丈原,退敵徵吳,政變奪權,架空曹魏。

謀士為國立法,抓行政,提計策,是智力團的代表,司馬懿他不僅能為主謀策,還能管理民政官政軍政,最後謀士到了為自己謀取了一條大道,我認為司馬懿應是三個第一謀士。


小名同學看歷史


三國謀士第一首推司馬懿。司馬懿河南溫縣人,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權臣、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東漢京兆尹司馬防次子。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鑑於曹操“贅閹遺醜”的出身,一度拒絕徵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成為丞相後,行闢為文學掾。曹操封為魏王后,以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幫助曹丕奪嫡成功,遷黃門侍郎。勤於吏治,廢寢忘食,屢獻奇謀,支持曹操稱帝,贏得曹操信任。曹丕即位後,拜侍中、尚書左僕射撫軍大將軍。曹丕臨終託孤,聯合曹真、曹休、陳群成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其它人都是創業未半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只有司馬懿笑到最後,反客為主,奪得天下。得天下者不在你多聰明,多能顯鋒芒。在於你多會隱忍,韜光養晦,一次曹操頭瘋發作不省人事,司馬懿自作聰明,擅作主張,替曹操發號施令。曹操醒後,光著腳踩在司馬懿背上問道“你知道腳為什麼比手要白嗎?是因為腳一直藏在襪子裡。”一語點醒了司馬懿,從此司馬懿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韜光養晦,甚至裝瘋賣傻,以消除皇帝對自己的猜忌,保全性命,熬死了第一勁敵武候諸葛亮,熬死了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三代魏帝,得以有機會發動高平陵政變,最終擊敗曹操後世子孫大司馬曹爽,奪得軍政大權,奪得曹魏江山,以七十三歲高壽終寢,所以司馬懿是當之無愧三國第一謀士。


靴子哨


這個問題,熟讀三國的人心裡都有個小賬本,有人說是諸葛亮,但魯迅說他是智多近妖,意思是諸葛孔明先生壓根不是人。再者三國演義裡,魏延奇襲子午谷的計劃沒被採納也是諸葛亮一生一大敗筆,連現代軍事家們都認為魏延的計劃極具可行性。有人說司馬懿,但司馬懿不也被諸葛亮擺了個空城計嚇退了嗎?諸葛亮幾齣祁山,開始也是把他打得丟盔卸甲。

謀士這個詞,狹義上講就是給一把手當顧問的角色,實際上諸葛亮和司馬懿都不算是一個謀士,他們都是領兵打仗的將領啊。

三國時期謀士其實真不少,袁紹的郭圖、審配、辛評、沮授,曹操的荀彧、荀攸、楊修、陳群、許攸。劉備的費禕、董允、孫乾、蔣琬、糜竺。孫權的張昭、張紘、呂範、諸葛瑾,等等等等,那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

筆者認為,一個好的謀士一定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並且能夠讓主公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意見的人,而主公也對此人充滿了信心並願意相信他的人。這一點上,以上提及的人物都不算好的謀士。

我認為,三國裡每個國最好的謀士是這樣的:

魏國最好的謀士是郭嘉,書裡面這麼寫過,曹操敗走華容道後仰天大哭地說若郭奉孝在,定不致有此敗。說完後曹操身邊一班謀士皆面有慚色。就是說曹操心裡,郭嘉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一個頭牌。其他謀士跟郭嘉壓根不是一個檔次的。

郭嘉與曹操劇照

蜀國最好的謀士是法正,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把老本幾乎都賠進去了,最後死在白帝城。諸葛亮就說:法孝直若在定能阻先主東征。意思是,劉備最信任的人是法正,法正說的話劉備肯定能聽進去。但那時候法正已經死了,跟郭嘉一樣,英年早逝。

法正劇照

吳國最好的謀士是魯肅,書中有過一個這麼個場景,魯肅大勝而回,孫權降階而迎並親自扶魯肅下馬。孫權意味深長地跟魯肅說:孤此舉可顯足下否?魯肅說別來這套,你要是想讓人覺得我很牛逼你就滅魏滅蜀,一統天下,然後跟人說沒有我魯肅就沒有你的今天這樣才顯得我牛逼嘛!言畢君臣二人撫掌大笑。很可惜魯肅也死的很早,魯肅在,吳蜀兩國尚能維持戰略伙伴關係,即一致對魏。魯肅在世時,他的鴿派思想在吳蜀兩國間得到了極大貫徹,但兩國的關係中荊州的歸屬問題是癥結所在,所以魯肅三要荊州,最後只要回來兩個縣城,劉備那麼摳門,到嘴的肉怎麼捨得吐出去。給魯肅兩個縣城算是敷衍一下。三國演義裡把魯肅塑造的有些像個二傻子,實際上魯肅這是大智慧,三要荊州就是表明態度,荊州是我們吳國的,只是借給你,我們吳國擁有無可爭議的宗主權。劉備方面立馬就承認,很顯然啊,實際佔有要遠比口頭承諾得到的實惠大啊。記得易中天先生說過,關雲長的單刀赴會實際上是魯肅乾的,羅貫中為了美化英雄人物才把這頂帽子扣在關羽身上。魯肅死後,陸遜主導了吳國的對外關係,陸遜是鷹派人物,他一上任就派呂蒙把荊州奪回來了,釀成了關羽的死,由此由間接導致了張飛的死並直接導致了劉備的大舉興兵東進。吳蜀兩國戰略伙伴關係就此破裂,所以陸遜是個成功的軍事家,但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魯肅若在這樣的事是不會發生的。

諸葛亮與魯肅劇照

再說幾個三位君主逗逼事件,魏吳兩國打了一小仗,但都是君主帶隊,曹操一看孫權本事不小居然跟我打個平手就對部下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不要像劉表那樣生出劉琮、劉琦兩個豬狗一樣的兒子,一打就投降。這時候孫權方面送來的書信也到了,最後兩句寫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滿意地打發了使者,果斷退兵。孫權這話,現在看來還是很有幽默感的。

劉備的形象在三國演義書中一般來說是比較正經的,但他也有逗逼的時候,關鍵是還是在自己快死的時候逗逼了一下。白帝城託孤,劉備在榻上對諸葛亮說:劉禪這孩子還得需要你們這些人輔佐,畢竟還年輕,你們經驗老到,若他不是當君主的料(此時劉備睜大了眼睛看著諸葛亮),你就取而代之!這話聽起來太嚇人了,不知道諸葛亮當時是作何感想,聰明如他的人,豈能聽不出劉備對他的不放心。諸葛亮立馬搗蒜式地磕響頭,嘴裡還說:使不得、使不得,我諸葛亮就是肝腦塗地也要把您兒子伺候好了,絕不敢有二心,若是有二心天打五雷轟。剛要舉手指頭起誓,劉備已面帶笑容放心地嚥氣了。

白帝城託孤


天涯蚊子大師


司馬懿。獨一無二,無與爭鋒!


小黑世界—鄭新堂律師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而我今天卻要給我心目中的三國謀士排名。

PS:以存活能力為側重,畢竟只有活著才能有DPS,才能有輸出啊。哈哈!

第五,荀彧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只可惜荀彧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疾而亡,終年50。

第四,司馬懿

司馬懿善於制定奇怪的計劃,在征服方面取得了許多勝利。其中最著名的成就是他兩次率領軍隊成功抵抗了諸葛亮的北伐和平定遼東的遠征。他是幫助魏國三代的託孤輔臣之重臣,後來成為了一名掌管魏政府的權臣。享年73歲,被孫子追封為宣帝。

第三,諸葛亮

劉備能從一個賣草鞋的,到可以與曹操,孫權這樣的官二代一分天下的人物,多半的功勞應該是諸葛孔明的。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對內安撫百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而數次北伐,但因各種因素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終年54。

第二,郭嘉

郭嘉少年時已有遠見,後來為曹操所重用,在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顯著功勳,曹操對郭嘉的厚愛是其他謀士所沒有的待遇,郭嘉算無遺策,從沒有一次失誤,被後人贊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可惜天妒英才,他37歲就病逝了。

第一,賈詡

賈詡,被人稱之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官渡之戰時,賈詡主張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藏,所以怕曹操猜疑,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死時才77歲,諡號肅侯。千古風流人物,如今也都只剩一捧黃土。


說史學識


當然是郭嘉郭奉孝啊。有句話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可見諸葛亮都有點忌憚他!說他是三國第一謀士那是當之無愧的。





我們都是好孩子250


就沒有人知道司馬徽嗎。三國裡的水鏡先生。三國結果歸於司馬家族是有原因的 司馬徽和司馬懿是一宗脈 八代前為一父 司馬徽說諸葛亮雖得其主確不得其時 按照水鏡先生的說法諸葛亮出山的時機不對 應該輔助司馬懿 你們可能說司馬懿本就是謀略家不需要。 曹操何嘗不是 特別是黃*和曹丕說過想做儲君必須得到司馬懿的相助 司馬家族遍佈朝野內外 可以看出司馬家族用九代的代價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任 而司馬徽(水鏡先生)步的棋局三足鼎立 還曾經告訴過諸葛亮說你輔助劉備是沒有好結果的 諸葛亮不聽 最後死於五丈原 司馬懿死後其孫子稱帝了 …


fy222715864


個人感覺謀士應該是從謀略(長遠治國方略)和謀術(近期作戰規劃)兩方面來說。

死的早的不算:郭嘉

不死但不賣力氣的不算:徐庶


首推:荀彧 司馬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