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外电影《何以为家》大热,为什么会与世人产生共鸣?

芓成


《何以为家》真的是部好电影,整个过程如鲠在喉,但是眼泪怎么都落不下来,作为艺术电影干净利落,没有炫技的手法和矫情的剧情。

有个细节,男主赞恩裤子的logo是美国队长的盾牌,可是虚拟的超级英雄并不能拯救身为难民,处于国家战争中的赞恩。甚至不能解救十一岁就被卖给别人当老婆,又死于生产的萨哈。

监狱那一幕,一道门就把这个世界隔开,监狱里面全部都是中东和非洲的面容,监狱外的慰问团却全部都是白种人,监狱里的中东面孔的msl依旧要礼拜,信仰基督的白种人却坚信能给这群不同信仰的罪犯带来快乐。

但是,一些明明看起来很心酸的场景,赞恩怕约纳斯跑掉用绳子把他栓在桌角,而这个场景在他不负责任只生不养的原生家庭出现过,赞恩还是逃不过原生家庭的影响。旁边的三个男的居然在旁边大笑?整个电影院都是他们三个的笑声,这三个傻逼的共情能力有多差?

男人带来的战争,男人带来的生育,男人卖掉的孩子,男人娶了十一岁的女孩儿,还有旁边的三个傻逼。(只针对电影中的男性和这三个傻逼)

​又有多少孩子像Zain这样幸运呢?

能奇迹般的活到12岁,遭遇过贫民窟的颠沛流离后幸而被赦免,还从此获得了幸运女神钦点,迈向了幸福的彼岸。这些可能都是臆想。现实中,扎哈没有因为失血过多而彻底解脱,她成了像母亲一样的生殖机器,陷入越穷孩子越多的死循环中自暴自弃。

现实中,黑人婴儿没有被警察叔叔解救,成了某个虐童癖的掌中玩偶,生命于他早已注定是一场灾难。整部电影反映了部分人类的生活现状,所以能火起来。






泰空电影


不请自来


荣获戛纳评审团奖、奥斯卡和金球奖双提名最佳外语片电影《何以为家》,自国内上映以来就备受网友热议。


这不影片未上映之前,催泪预告片在各大主流平台引发共鸣。


这部影片讲述了十二岁男孩赞恩,在经历了种种生活压迫,持刀伤人之后入狱。


在狱中听闻母亲怀孕。想起自己的种种经历,将自己的父母的告上了法庭。缘由就是父母生了他。。不想让母亲肚子里的孩子出生之后与自己有同样的经历,所以状告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养育就不要在生。


整个影片故事弱化了社会的现实,使得整个故事在任何一个意境下都能完整的体现生活的残酷,所以能很好的引起关注的共鸣。



整个故事大概能分为4个节奏点:


第一:赞恩的悲惨生活


据导演透露影片部分剧情取自真实事件。


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在一家商店打工。每天送煤气罐。卖“自制的水果饮料”。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


也许他还不懂什么是生活,也没有能像同龄孩子吹嘘的玩具。他的所做只是为了不饿肚子。也为了自己的妹妹。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十二岁的赞恩看出了商店的老板对自己的妹妹有意。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妹妹扔掉了老板给妹妹的零食。也拒绝了老板的一切好意。


当早上起床看到自己妹妹的经血时,劝告自己的妹妹不要告诉任何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因为来了例假之后自己的妹妹就会被卖掉。


尽管生活很苦,很累。但他似乎任命搬的每天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有时还会从商店为自己妹妹偷来生活用品。


令赞恩心灰意冷的还是自己的妹妹被“卖掉”。


没错,他还是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妹妹。被父母用几只老母鸡卖掉了自己十一岁的妹妹。


虽然他哭,他闹,但显然无济于事。


被生活绑架的赞恩看着自己的妹妹“嫁人”是多么的无奈。剧君觉得这个也是引起关注共鸣的一大原因吧。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无奈,会有一些预料之中,却不想接受的事实。


赞恩不愿在与自己的父母生活,他对于经常打骂自己的父母没有一点好感。唯一想要保护的妹妹也被父母送进了“狼窝”。


第二:赞恩的离开


赞恩拿了一些商店的零食,独自离开了。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赞恩准备重新开始,但是哪有那么容易呢?


赞恩在找工作时由于年龄的限制很多店都不收他,最后流落与游乐场的赞恩将游乐场女雕像胸前的衣服扒掉了。


第二天孩子们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被扒掉衣服的雕像是那么的滑稽。


最后赞恩被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收留。


早上黑人妈妈喂饱孩子,并将母乳挤到奶瓶中,嘱咐赞恩给孩子喂奶。


本以为生活就这样继续了,但是没有身份证明的黑人妈妈被发现。尽管她很努力的攒钱准备买一个假的身份证。但是最先到来的却是警察。


黑人妈妈被逮捕之后赞恩独自带着还在等着吃妈妈奶的黑人孩子。


这时的赞恩为了生存想方设法的弄吃的。甚至是抢别的小孩的奶瓶。


为了让人相信黑人孩子是自己的亲弟弟,说自己的母亲在怀弟弟的时候喝多了咖啡。



在这个时期的赞恩可谓再次将生活的酸苦辣尝了一遍。


后来打听到可以离开这里,离开这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去,到一个听起来能减少饥饿的国家,但条件就是需要身份证明。


最后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卖了黑人小孩。重新“回家”,去拿自己的身份证明,他要彻底的离开这里。


第三:赞恩持刀伤人入狱



赞恩对于这个社会,对于生活再次失望,他以为离开了这里,离开这个国家一切就能好起来,所以他渴望离开,渴望改变,渴望拥有新的生活。


当赞恩回到家中拿自己的身份证明时,却遭来父母的辱骂。不仅没有问消失的几天去了哪里,还慢慢的嫌弃,问他死回来干什么。


也就是这次“回家”,赞恩知道自己的妹妹已经去世。死因为早孕导致大出血。


赞恩拿起刀像外冲,这是他面对生活除了逃避做的第二次选择。


第四:法庭控诉


赞恩入狱之后,见到了曾收留他的黑人母亲。在黑人母亲逼问孩子去哪的时候,赞恩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当他母亲来狱中看他,并告诉他:“将会有一个新的弟弟或者妹妹”。


这时的赞恩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新的孩子出生面临的依然会是如猪狗搬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上诉。


法庭上,法官问他为何要控告自己的父母时,他的回答使这部影片再也无法平静的观看下去。


赞恩没错,他为了生活送煤气管,卖自制饮料。到最后卖掉那个黑人孩子。若不是被生活逼迫到一定地步,十二岁的男孩应该是在自己父母面前撒娇。


赞恩的父母也没错,他们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来自孩子的压力,除了默默承受,还能做些什么呢?一定要说的话,那么他们错在没有改变。


错的是谁?


剧君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旦诺欺.希费罗联合主演。内容主要讲述一个12岁的黎巴嫩的男孩扎因悲惨的经历生活,他控告自己父母,原因是她父母生下他,却没扶养他。

在该片的主人公扎恩的现实生活跟影片差不多,动荡无国的避难者中,他们才是世界最苦的孩子。影片中他用清澈恶眼神,坚定的责任感,带来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

在别人的孩子里,12岁背着书包去上学。而他却为了生计,去送煤气罐,卖汽水。他过得很苦,却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存能力。这一切,来自感同身受。





薇薇小剧场


“我要控告我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从一个12 岁孩子的口中说出这句话,不禁惊讶他到底经历过何等悲惨绝望的生活。赞恩成熟懂事、安静独立,一双会说话的大眼流露出火爆的性格,纵有不服却很少顶撞父母,失焦的双眸永远聚焦于弟弟妹妹身上,一肩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努力挣钱贴补家用,应当满是欢笑的世界被满腹悲伤挤得几乎窒息,但始终不见一句怨言。

其实不看这部电影,我们的世界也不会有所差异,但即使看了、知道了,我们的生活也无法产生任何改变,心痛的是,在导演浓厚的家国情怀之下,你会明白这不是一个发生于某处的特殊例子或是虚构的故事,而是无时无刻上演于世界各个角落真实的社会现状,而且任谁也帮不上忙。

导演娜丁·拉巴基并没有想要去批判电影中的谁,仅仅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小男孩的境遇,说出那些国家无力解决的问题来让世界听到。最后的成果也相当丰硕,《何以为家》不止在戛纳影展荣获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和评审团奖,电影也被多国买下翻拍版权。

我们无法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天堂,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做些什么,好让这块土地不致沦为地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