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老城區的幾座橋你都走過嗎

烏橋 位於梅溪下游的廻瀾新溪出海口上段,南岸接同平路,北岸接同濟直路。初建時為木構橋,橋身通漆黑色,故稱烏橋。1921年秋由同濟善堂出資修建為鋼筋混凝土橋,全長60.8米,寬5.45米,1924年1月建成,改名同濟內橋。1972年6月15日夜,汕頭暴雨,河水猛漲,橋為激流沖塌。同年重建,為鋼筋混凝土單臂懸樑結構,主橋長63.38米,寬13米,南北有引橋,1973年9月15日建成通車。設計載荷能力為汽車13噸,拖載60噸。1968年橋改名為“紅橋”,1979年9月15日複名烏橋。

廻瀾橋 在梅溪下游廻瀾新溪上段。南岸接民族路,北岸接火車路。原橋建於1923年,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全長34.2米,寬12.2米,橋以溪名為名,俗稱為“新橋”。1967年橋塌,1968年9月重建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結構橋,改名為“文勝橋”。1979年9月複名廻瀾橋。長50米,寬14米,南北兩端有引橋。設計載荷能力為汽車10噸,拖載60噸。

解放橋 位於梅溪下游廈嶺港口。南岸接火車路,北岸接杏花路、潮汕路。原為潮汕鐵路公司臨時搭架的梭船活動浮橋,1935年改建為鋼木結構橋,主橋長78.93米,寬14.2米。因系潮汕鐵路公司所建,故以該公司主事人張榕軒、張耀軒兄弟之名命名為榕耀橋。1966年動工改建,1967年建成通車,改名為解放橋,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結構橋,主橋長102米,寬13米,南北兩端各有引橋。設計載荷能力為汽車10噸,拖載60噸。

光華橋 位於金平區光華街道廈嶺港出海口。南岸接同濟直路,北岸接光華路、西港路。因西北端昔有光華埠,故名。昔為耀華橋,杉木結構,新中國成立前夕塌毀。1950年重建為生活便橋;1953年增設橋柱後成為交通橋;1961年8月,橋身被洪水沖垮,同年10月修復,仍為木橋;1964年1月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改稱今名。主橋長90.4米,寬10.5米,南北兩端有引橋。設計載荷能力汽車10噸,拖載60噸。

杏花橋 位於梅溪下游杏花村。南端接金砂西路、大華路,北端接杏花路、潮汕路和護堤路。因近杏花村,故名,是貫通新、老市區及聯結省內外公路的主要橋樑。初建於1965年8月,1966年5月建成通車,為鋼筋混凝土“T”形梁結構。主橋長105米,寬11米,設計載荷能力為汽車10噸,拖載60噸。“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為“紅旗橋”,1979年9月復原名。1985年擴建,1986年12月建成通車。擴建後主橋長146.66米,寬32米,設計載荷能力為汽車20噸,拖載100噸。

金湖橋 位於金湖路東段,跨梅溪河,因在金湖路段,故名。1991年1月4日動工,1992年7月1日竣工通車。橋長366.7米,橋面寬30米,其中主車道寬15米,分4車道。西連金湖路與大學路相接,東與金湖路相連,是市區東西主幹道的重要橋樑。

汕頭老城區的幾座橋你都走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