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发展来了解明朝

《金瓶梅》,中国古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今天,我们就通过金品梅来了解一下明朝,整个发展的过程。

从《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发展来了解明朝

西门庆先娶了一个寡妇,然后巴结上了一个小官。然后娶了一个大富寡妇,开了一个大产业,就更有钱去行贿官员。西门庆后来做官了,西门的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官名,叫做金吾卫副千户山东提刑所理刑。金吾卫什么意思呢?明代其实是有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等等这种官衔的,有时候统称金吾卫,其实就是皇城的卫戍部队。卫戍皇城南边的叫做金吾前卫,卫戍皇城北边的叫做金吾后卫。但是根据后来的金品梅学家考证,兰陵笑笑生写的其实就是锦衣卫,而不是真的写的是金吾卫。兰陵笑笑生毕竟是明朝人,写的书要出版,出版商也要活,就算那会儿言论自由,敢稍微映射一下,但是也不能直接说西门庆就是锦衣卫,所以把锦衣卫改成了金吾卫。其实他想写的就是他获得了一个官,叫做锦衣卫的副千户。副千户相当于是一个军衔,在明朝的官制里,千户相当于五品官,副千户相当于从五品。从五品也不太小,比七品芝麻官还大点,但是西门庆是武职,武职的品要比文职的品高一点,在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但是权利低一点。打仗卖命的人品级就高一点,明朝末年的时候,总兵就已经是一品了,吴三桂辽东总兵,这是一品。当然明末的总兵没有清朝时候那么多,到清朝的时候已经满地都是总兵了,当然就是给武将更多的荣誉,给你品级高一点,但是实际上的职务权利,比同级的文官要低很多。比如文官的一品洪承畴,麾下指挥一大批武职一品的总兵。所以五品官在文官里就已经很厉害了,但是武官从五品不算那么厉害,警察的副团级干部,这是西门庆的军衔。

从《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发展来了解明朝

西门庆的具体职务是山东提刑所的理刑。这一点就很有意思,前面的这个是明朝的官衔,就是锦衣卫的副千户,但是提刑所理刑是一个宋朝的官职。所以兰陵笑笑生挺有意思,他写了这么一个东西,当然主要在写明朝的生活,但是牵扯到有一些避不开的时候,比如说蔡京封他的官,蔡京纯封了一个锦衣卫的官,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所以他把这两个官职给写在一块儿了,相当于本地的公安局副局长,应该就是这个意思,西门庆旁边还有一个叫夏千户,就是正局长。

后来因为西门庆玩得原来越好,后来还见到了皇帝。见了皇帝以后,和几十个当时的理刑,提刑官等等一起升了官,所以最终西门庆做到了正千户,而且是整个管理了那个理刑所。但是整天就是喝酒,双陆,下棋,泡妞等等干一些闲事儿。官场被兰陵笑笑生描述的栩栩如生,而且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儒林外史》。

从《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发展来了解明朝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文人自己创作的世情小说,所以对后世的世情小说有严重的影响,其中爱情,家庭这部分严重影响了《红楼梦》,然后官场腐败这部分严重影响了《儒林外史》。而且你可以从中看到官场已经废弛到什么地步,任命书从东京拿回来,赶紧从箱子里把各种蟒袍玉带拿出来,他上来穿的是衣服上面绣的是狮子。在当时只有一品,二品的官才能穿狮子补子的衣服,这要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是重罪,就要活剥人皮了。朱元璋不但规定了老百姓只能穿布衣,而且不能染色,而且官员是清楚的规定穿什么,像西门庆这种从五品的武官是有清楚的规定上面印什么。老百姓那个时候叫做家无隔夜之米也耻于穿布衣。就是市场经济开始发达起来了,老百姓也不管了,官府也不管了,以前规定是清清楚楚的你不是官只能穿布衣,不能穿丝绸,但是那时候,不但那些商人们穿丝绸,普通老百姓也开始穿丝绸,就已经废弛成这样子了。

后来结交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曾经有太监刘公公,就是管那个砖厂的,当时中国最大的官窑,居然送了他蟒衣,西门庆也穿上了,不过没有穿出去。这个写得比较详细,因为他要真的把蟒衣穿出去了,这个即使在明末那个一切糜烂废弛的时代,也是不行的。因为大家知道蟒和龙看起来长的是一样的,蟒和龙在官服上就只有一个区别,就是龙有五个爪,蟒有四个。

西门庆发家的另一个重要的贵人就是蔡状元。状元路过他们家,不但天天请吃喝,而且给状元毫不吝惜的送盘缠,蔡状元走的时候说以后我发达了,一定不忘你西门庆的恩情。所以后来西门庆最大的一笔财产,是通过官商勾结来的。最后蔡状元封了个什么官呢?两淮巡盐御史。盐当时是最值钱的官方控制的专卖品。盐不但本身就值钱,谁能先拿到盐先卖,那个利润之大简直无与伦比。

从《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发展来了解明朝

明朝不但是民间市场经济,到了明末是相当发达了,明朝整个经济构架设计也比前朝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明朝军事经济的设计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始终在两条怎么建军之间摇摆,一条叫做府兵制,或者叫做军户制,就是说专门有一类的户就是职业军人,职业军人不纳税,职业军人种地归自己,但是打仗的时候你有义务去,等于你用打仗服的役代替了你纳的税,这是隋唐的府兵制,或者叫做屯垦制,打仗的时候服装盔甲自己带,当然兵器是国家给你,马国家给你,就不花钱。一种叫做募兵制,募兵制最典型的就是宋朝,募兵制就是花钱募兵,平时你都是老百姓,也不分军户,商民户等等,打仗的时候募集,所以后来到宋朝募兵到了百万大军,其实最后变成了一个福利制度,就是谁流离失所,谁在街上当流民,就给你募来当兵。府兵制和募兵制这两个制度都有问题,各有利弊。

明朝建立起来的时候,是仿照着隋唐的府兵制,所以叫做军户制,或者叫做卫制,就在全国建 了大概五百多个卫所。所以大家今天看到的天津卫,威海卫,卫就是从明朝开始发明的。只是到了清朝的时候沿海有些大卫。明朝的时候一个卫标准的叫做五千六百个兵,这五千六百个人带着老婆孩子。相当于就是一个旅了,下面就有叫做千户,一千一百二十人分到一个千户,千户也是个不错的官了,相当于团级干部,管一千多个兵。平时你们在生产,然后打仗的时候就去打仗。所以朱元璋发明了这套制度以后特别高兴的说:“

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俨山外集》卷三四《同异录》)打仗的军粮怎么来呢?明朝发明了非常聪敏的方式,叫做仓钞换盐引。因为过去政府是先收粮,拿粮当税收上来,然后再运往前线,这种运粮方式后来无意为之。明朝后来发明了开中法,仓钞换盐引,就是我不运粮食到前线去,由你们所有的富商大户往前线运粮,只统计运到前线有多少粮,一钞换一盐引。按你运粮的数量用仓钞换盐引,盐引拿去换盐,换了盐之后就有专卖的盐了,没有盐引你是不能拿盐的,也不能卖盐。贩私盐在那时候是重罪,因为盐是国家的战略商品。

从《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发展来了解明朝

所以通过这个模式,明朝才能维持初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平定云贵,南征,加起来前后一共出动过三百多个卫,一两百万大军。到最后这个政策越来越不行了,上百年过去之后,打仗的时候就不用军户制了,但是仓钞换盐引这个制度还是有,盐引越发越多。因为当时并不能非常准确的计算出来一共有多少盐,然后发出去多少仓钞。最后超发了,没有盐给你换,只好等着,最后好多人就因此破产。

明朝到了《金瓶梅》时代,一贯纸钞能换个两文钱,三文钱,已经这样了,本来能换一千文钱的。政府发行的货币已经崩溃了,整个经济全靠民间的白银支撑,很像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开始的时候,中央政府咩有印钱,而是大家在民间开始弄,所以明朝的家经济是这么弄起来的。

关于明朝的发展历史,我们先聊到这里,下篇文章我们接着聊。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