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路3|元配与小三、亲子关系,病房中的人生课题

行医路3|元配与小三、亲子关系,病房中的人生课题

行医路3|元配与小三、亲子关系,病房中的人生课题

摄影/欧阳涛

编前:

曾经有人说:在医疗环境和医疗习惯上,哪里最像大陆,台湾;哪里最像台湾,大陆。 2015年7月,我有幸在成都采访台湾的张心湜医生,并获赠他的自传《医者之心》。 获得出版社及张心湜医生授权后,现摘取书中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我相信,在书中这些似曾相识的经历里,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更希望对大陆医疗现状一点启发。在此,向张心湜医生表示敬意和感谢。

行医路3|元配与小三、亲子关系,病房中的人生课题

张心湜

1942年出生,阳明大学教授、泌尿外科专家。阳明大学终身荣誉教授、荣总医疗顾问,国际外科学院院士。曾任台北荣总医院外科部主任、阳明大学医学院院长、校长、振兴医院院长等,2001年当选为岛内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元配与小三之战

外遇的故事,我在病房里看到很多。荣民总医院年纪大的病人少少,奇怪的是陪在身边照顾病人的常常是小三,而元配一旦出现,都让医护人员退避三舍。

病房经常发生男主人初入院是小三来照顾,病危通知发出后,元配现身了。通常第一件事就是把小三赶出病房,并在病房骂医师护士,发泄满腹怨气,但我们怎么知道谁是小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能男方早已抛家弃子,所以元配现身大都不是哭就是骂。有的元配不想照顾病人,偶匀才出现一次,趾高气昂,仿佛在宣示主权,以致医护人员纷纷走避,免得遭池鱼之殃。

有一次比较特别,我因为允诺一个挚友,在癌末时陪他到最后,因而不得不“参与”他的三角关系,尴尬倍至。

挚友弥留时,我在病床边陪着他,紧紧握着他的手,看他阖上眼睛、呼吸慢慢停止。心里大恸之余,还要面对病房里两位女性,一个是挚友结婚半辈子的元配,由于退关节不好,坐在病床边椅子上悲伤难抑;另一个是他相交多年的红颜知己,跪在地上哀哀痛哭。

挚友是政坛要人,对这两位女性来说,他是她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在病人住院期间,她们都错开了,从没有同时出现在病房,但在临终时刻都没有缺席。场面紧绷空气几乎凝滞,其他医护人员都避开不敢进病房,但身为至交,再尴尬还是得硬着头皮待着。把注意力放在病人身上。

亲子关系见真章

当男病患的亲密伴侣不只一人,连带衍生出下一代的问题。我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膀胱癌病人,开刀后两个儿子跟我说:“爸爸不希望很多人知道他生病,病情跟我们讲就好了,如果亲友来探病情,爸爸请医师不要多言。”

结果病人病危时,一批陌生人杀到我办公室询问病人病况,我说病患儿子交代不得透露病情,来者大为光火,拍桌子大骂:“他们算什么,小老婆的孩子!”原来我面前是元配的子女,直到爸爸病危才知道,把我也痛骂了一顿。

我怎会事先知道病人家庭状况复杂?后来我一旦知晓病人老婆不只一个,对他子女提出的要求就格外小心。通常元配与小三的子女才是敌对的,如果还牵涉到争产,更要谨慎应对,免得莫名其妙淌了人家家务事的浑水。

医院还常常出现一种画面:分散世界的一家人在病房大团圆,但没有人开心,个个神情凝重。

早年有能力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大都让孩子学成后定居国外,父母和子女几年见不到一次面。全家团聚往往发生在父或母病重、子女从国外赶回时。他们平日没有承欢膝下,心中有愧,加上多是跟公司请假回台,因此心里很急,希望在回台湾有限的日子里,父母病情大有起色,最好康复出院。

但如果不是病情严重,他们还会赶回来吗?看到父母病情原地踏步甚至恶化,对医护人员讲话就很难听,甚至责骂医师和护士,拿台湾跟外国比较;在全民健保实施前,更是常见兄弟姊妹为了医药费与后续照顾问题在病房大吵。有时事与愿违,父母不治撒手人寰,子欲养而亲不待,但子女再悲痛、再后悔,都于事无补了。

病房中的生死学,最严肃的人生课题。

(文章不代表本订阅号立场和观点)

———— 分割线 ————

行医路3|元配与小三、亲子关系,病房中的人生课题

戴戴(戴志悦)曾任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编辑部副主任,曾任腾讯健康频道副主编,现为独立医学人文记者、《遇见肿瘤名医》作者

行医路3|元配与小三、亲子关系,病房中的人生课题

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医药科技书店

淘宝、当当网、亚马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