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浚县大伾山上有一座玉皇庙,因其建在山顶处,当地群众便俗称为玉皇顶。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大伾山

这座玉皇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2),在位的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赵恒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崇拜道教的帝王,在他当皇帝的二十五年间,在全国大肆兴建道教场所,浚县大伾山上的玉皇庙便是在期间所建。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浚县大伾山玉皇庙从建成到清道光二十九年,在这期间玉皇庙先后进行过四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和重建。第一次是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宋徽宗赵佶派时任都水使的孟昌岭修建黄河黎阳津上的天成、圣功二桥,期间孟昌岭对玉皇庙进行了重修。第二次是在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二年(1629),时任浚县知县的张肯堂(华亭人氏,今甘肃省平凉市,明天启五年进士)进行了重修。第三次是在清顺治十一年(1654) ,浚县白寺乡西郭村的刘尚信(明万历四十四年【1516】进士,最高官做通政使,正三品。其子刘文隽是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通政副使)对玉皇庙进行了修缮。到了清道光年间(1821—1850),再次修缮后的浚县大伾山玉皇庙的规模达到了高峰。根据现存清道光二十九年六月上澣(上旬之意)吉日立的《为善最乐》碑记载: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为善最乐碑》

当时大伾山玉皇庙占地面积有1500平方米,坐北向南建山门三间,门前有月台、甬路七丈(长约23米)。在山门内东西两侧各建神台一处,每座神台塑有神像两尊,当地群众称之为“四大天王”。另建有大殿五间,殿中神龛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的坐像;拜殿五间,斋房三间。大殿后是道长和道徒们的休息生活区。当时玉皇庙有常住道人三十余位,道长法号心善,道院日常事务由其徒侄元兴协助管理。道院四周围墙均为深红色,内外存有古柏五十七棵。碑文还记载为解决道士们的生活来源,当时邑人邢木除了捐资修缮玉皇庙外,还施赡庙地十一亩五分,夏秋两季的全部收成归道院所有,该地位于浚县城北韩寨府村东南。

那么,在浚县大伾山玉皇庙里供奉的玉皇又是何许人呢?据笔者父亲幼时的私塾老师卢奉元先生(浚县人,其祖上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卢楠)所讲,玉皇本姓张,名有仁,祖籍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富村原上,农历正月初九生人,生活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殷商末期和西周初期。张有仁天资聪颖,勤劳善良,重朋友,讲信义,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在当地特别是青壮年中的威望很高。大约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纣王帝辛,当姜尚(后世俗称姜子牙,河南南阳人)率领伐纣大军路过富村原上时,张有仁便带领本村及周边村庄的青壮年加入了伐纣大军。在随后的伐纣战斗中,张有仁屡立战功,深受姜尚的器重。尤其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的牧野大战中,由张有仁带领的队伍更是将商纣王帝辛围堵于鹿台(遗址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最终商纣王帝辛在鹿台自焚,商灭。西周建立后,姜尚受命封职,张有仁被封为玉皇大帝,家乡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张有仁,还给他修建了庙宇,尊称他为“老天爷” 。

星转斗移,玉皇大帝张有仁的故事被后世越传越神。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愚弄百姓 ,更是把张有仁捧上了天,称玉皇大帝为天地人三界的主宰者,自己是真龙天子。还有一些封建文人墨客也为其著书写文章,《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中的一些情节便是佐证。

自清道光至建国前的一百多年间,浚县大伾山玉皇庙的香火时断时续,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国民党孙殿英部进驻浚县,为了修筑工事,便将大伾山玉皇庙拆除。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电视台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玉皇庙遗址处修建了一座电视信号转播塔。前几年该转播塔被移至县城西白寺乡火龙岗,现留有厂房数间。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静静地躺在山路旁的《为善最乐碑》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电视信号转播塔旧址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电视信号转播塔厂房

浚县的老百姓为纪念玉皇大帝,在每年正月初九张有仁寿辰这天,县城及周边村庄的社火队伍便齐聚大伾山吕祖祠前的落虹桥周围进行社火表演。看到这里,我们不禁纳闷儿:既然是为玉皇大帝贺寿,怎么却在吕祖祠前表演?原因是这么回事儿:早在清康熙十五年之前,社火表演的路线是从半山腰“后土”石碑(今歇歇亭南)的东南方向沿山坡至玉皇庙。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歇歇亭

由于这段路难走,不少社火队伍于是就选择在玉皇庙下方一平坦处进行表演,美其名曰:心到神知。清康熙十五年(1676),时任浚县知县的刘德新(其有关内容,请关注随后发表的文章)在大伾山修建了吕祖祠,同时还修筑了一条直通吕祖祠的山路,取名“绿柳长廊”。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绿柳长廊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吕祖祠和落虹桥

于是每年的正月初九上山朝顶的社火队伍自然选择这条好走的山路,再加上知县刘德新号召各路社火圣会到吕祖祠前表演,让吕祖也沾沾光,时间一长,原有的山路就荒芜了,路旁的后土庙也逐渐倒塌。后有一无名善家在后土庙的废墟处立了一块石碑,上刻“后土”二字以作纪念。

探究浚县大伾山玉皇庙

后土碑

此碑现存于大伾山歇歇亭南约50米处。“后土”本义是指中国道教中的一个神职,用现在的话解释即玉皇大帝的卫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