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老子是怎麼發現宇宙起源的

在《道德經》第四十章中,老子說:“全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在四十二章中又說:“道生一,生平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的這些話實際上告訴我們宇宙從無到有,然後漸漸有了成太陽,玉輪和星星。

在第十四章中也曾講:“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在第二十一章中又進一步講:“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在這兩章中為我們描述的恍惚狀態是宇宙演化的粒子狀態時代,被一些人稱為“初始奇點”。

為什麼老子是良多人眼中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惟家之一?這是由於老子在2500年前可以詮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而沒有任何當代科學儀器。並與當代宇宙的大爆炸理論告竣同等。

那麼,我們不由要問,在2500年前,老子是若何明晰地“看到”宇宙的起源和萬物的進化?

我們只曉得,在老子理論形成之前,他經常走在山河中,經常站在山頂上望著宇宙,或者停在洞窟的岸邊,如許他的思惟超出通俗的思慮,有了“遠見高見”,並可以在那時就理解宇宙的起源。在這一點上,後來的道家門生老是認為老子在修煉中領受了六合靈氣,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辰裡,通俗公眾也被這種說法所迷惑,並認為這是真的。現實上,老子只是一個思惟家,他那時的思惟對當代科學的研究具有深化的意義!

為什麼這麼說?進入21世紀後,量子理論已經起頭獲得衝破性停頓。中國已經開發出基於量子糾纏理論的量子通信手藝。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實際應用中理解量子理論。

不久前,一些科學家揣測人類大腦和宇宙具有類似的構造,甚至認為宇宙是超等大腦。讓我們忽略這種概念是對仍是錯。但我們信託,由於人類的大腦和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來驕傲爆炸,它們之間必定存在著無數的聯絡。可是我們老是處於耐心狀態,很難進入塵封無常的極端溫馨狀態,所以我們的思維很難與宇宙的量子糾纏在一起,但老子做到了。是以,他可以在2500年前與宇宙停止交流,這是對宇宙起源的很是深化的詮釋。

英國著名科學家約瑟夫·李瑟姆已經說過:“中國傳統科學思惟的複雜性很可能在科門生長的終極狀態中闡揚比人們更大的浸染。”這實際上是高度的對老子和他所建立的玄門的必定和歌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