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门书第 御史家风——潮汕袁姓分布概况

袁姓自古为中原望族,多聚居于河洛之间中原地带。其后,宗族繁衍,播迁南北,其南来的宗支与汉民族南移之流程相近似。唯潮汕一隅之袁氏,其源流有别于客观环境的自然移民,创于北宋,始祖为袁琛。

入潮始祖袁琛

袁琛(1020-1101),字朝玉,号昆山,浙江龙游县人(清嘉庆(澄海县志》宦迹有载),宋仁宗庆历间(1041-1048)考中进士,累官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夏官大司马。神宗元丰六年 (1083),因朝政事忤宰相王安石,党锢祸兴,被谪到潮州任刺史。袁琛来潮汕后,居海阳县(今潮州市)云步乡。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王安石变法兵败,朝廷要诏袁琛回朝任职,但袁琛自愿终老潮州,不复北返。在他来潮州之前,潮汕地区尚无袁氏人士踪迹,所以为潮汕袁姓之始祖。

发祥揭阳渔湖

到北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袁琛的第三儿子袁熙,自海阳县云步乡,迁至揭阳渔湖都化龙桥(今渔湖桥)西侧定居,即今之渔湖镇袁厝寨。袁熙(1067-1149)系宋元祐进士,累官卿史中丞(载《广东通志》)。

后来袁熙的第二孙子袁德,恩封郡马,自揭阳袁厝寨迁居潮阳直浦都(今灶浦镇)澄港。再后,由他的孙子袁大治,分创县内的南市。

到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袁琛的第五代孙袁贵的次子袁宏,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举人,授将仕郎。自揭阳渔湖都袁厝寨迁居蓬州都鸥汀定居,首创鸥汀,其子孙分创西陇。

袁贵的长子袁碧有五个儿子,次子袁贤和五子袁敦,另创渔湖都阳潮里(今长美乡)。袁贤(1249~1326)是元朝成宗大德四年举人,授宣教郎。袁敦(1262~1336)系元世宗至元二十三年 (1286)进士,授广西思明路教授。

繁衍潮汕港台

袁琛第八代孙袁岁云,于明洪武庚午(1390年)自渔湖长美乡迁创磐东磐载村。

另一8代孙袁霖远,在明洪武年间,因事带养子袁天 赴南京申诉,遂居南京袁家巷,遗裔尚存。

第9代孙袁玉生,自渔湖长美乡分创霖磐南塘乡。9代孙袁元龄的次子袁麟,自揭阳长美乡到饶平创业,为饶平袁氏始祖。后于清代中叶,这一支派族人,部分东渡迁居台湾,聚居桃园苗粟一带,部份北上,迁居大埔县。

到第16代孙袁济川,自霖磐南塘创榕城东门学头;袁绍玉,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自渔湖长美乡,移居白塔镇金沟乡等处而居,开创了陈猴村。

纵观潮汕袁族之发展,大都以乡村为基地,世代乐田迁,虽穷乡僻壤,也安居若素。揭阳为潮汕袁姓的发祥地之发展中心。后世人口繁衍邻县,尔后潮汕所属地狭人稠,生计不易,为谋发展,袁族人士又再次移向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地。

潮汕袁族第一、二代,父子重光,一为尚书,一为御史,所以潮汕各地乡间,袁氏之祠堂,公厅都悬挂“尚书门第、御史家风”的灯笼,志在不忘先辈德业之意。这一族姓自宋袁琛始创,垂传到今九百余载。

潮汕袁姓的辈序诗,分为三个世系,第一个“巨”是纪念袁琛之父亲,始祖从“朝”算起。

古世系:

臣朝促延大 允若绍远源

通彦伯景舜 子庆经卿夫

今世系:

元业公敦裕 家修嗣奕芳

明伦华国器 康佑进年长

清咸丰间举人袁镇续作世系:

志在云霄表 量容河汉前

文成金石寿 岁祚迪神仙

编者按:袁姓全国列第33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54%,约700万人。

潮汕列第57位大姓,占潮汕人口0.26%,约34750人。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5000多人;潮阳区30多人;澄海区 120多人;南澳300多人;潮州湘桥区1500多人;潮安800多人;饶平上饶等镇1500多人;揭阳市区1.2万多人;揭东霖磐、白塔等镇l万多人;普宁船埔、梅林等镇1500多人;惠来青山等镇2000多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